當初花30萬進的銀行,現在月薪3000,這筆帳爲什麼值?

鄰居家的女兒張婧在銀行已經上班5年了,從剛進去的一個月1500到現在的一個月3000,中間經歷了銀行業的鼎盛時光薪水在巔峰也曾拿到5000多。

當初花30萬進的銀行,現在月薪3000,這筆賬為什麼值?

張婧有時候會打趣說道,“當初花30萬進去的銀行,我十年也賺不到這麼多錢“。

這的確是實話,我曾問她你後悔嗎?她笑而不答。

銀行業曾是個躺著賺錢的行業,現在實力比較強的依舊是躺著賺錢,而實力比較弱的就過的有點難受了。受到各種寶的衝擊,吸儲變得不那麼簡單了,老百姓再不會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錢送給銀行。而是進行各種對比,誰家給的利息高去誰家存錢。甚至很多年輕人在銀行沒有一點存款,把所有的閒錢都放在各種寶中、P2P、股票基金等。

從去年開始,張婧不斷被安排去相親,由於工作原因,雖然說的是朝九晚五,可是每天下班後還是要加班做各種結算工作。實際下班時間都在晚上8點以後了,週六日還常常被安排值班。所以看似光鮮的工作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際圈很小,隨著年齡變大,結婚逐漸被提上日程,而相親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

由於張婧的工作性質,小區朋友,親戚來說媒的絡繹不絕。在他們看來,張婧的工作是個公務員“鐵飯碗”,又是在銀行工作。光鮮亮麗。

在父母的第一輪篩選中,80%的陣亡了。

父母的篩選標準:

  1. 至少大學本科學歷;

  2. 工作必須是公務員或者個體老闆;

看似簡單的兩個條件,卻篩掉了80%的人,可能有些人站出來了,說做互聯網的隨隨便便一個薪水都碾壓公務員。可是想被選上,不存在的。因為在很多父母輩的人看來,互聯網就是不務正業。想要跟他們解釋清楚什麼是互聯網難度係數不亞於向一個從沒接觸過電腦的人說明鼠標雙擊是什麼。(此處沒有吐槽的意思,因為本人也是互聯網產品狗)

終於在層層篩選中活下來兩位,一個是公務員,薪資4000,家境殷實;一個是企業老闆,年輕有為。

最終張婧選擇了後者,這個選擇毫不意外。在父母看來門當戶對,在張婧看來,每天他可以接送她上下班,對她也好,這一切都挺好,滿足了婚姻的所有條件,父母祝福,兩人恩愛。

後來再次見到張婧,此時的她已經有了孩子,臉上是掩藏不住的幸福。再次說起花30萬進銀行這件事,張婧說:“這是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如果當初我沒去銀行上班,或許自己也已經結婚生子,但是幸福不幸福不知道。我們常常覺得父母在兒女擇偶這件事上思想過於狹隘,可是門當戶對本就是幾千年不變的道理。這個社會擺脫不掉體制的優越感,有時候活在體制中不見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對於這件事,或許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就像應試教育,很多人覺得弊端很多,可是幾千年來證明它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人才篩選的辦法,反觀歐美都在學中國的應試教育。

最終張婧還是沒有賺回來那30萬,可是對於人生她顯然是個絕對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