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由城市“人才戰”說開去

當前,武漢、西安、長沙、南京等多個城市,為了留住人才,相繼出臺落戶、住房、就業、補貼等眾多優惠政策,力度之大、惠及之廣前所未有,除了真金白銀,更多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態度和決心。

從城市“人才戰”看基層部隊人才隊伍現狀,還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部隊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基層一線,需要一大批人才紮根奉獻。

然而,少數年輕的軍官軍校畢業沒多久卻萌生了轉業、復原的念頭,其中不乏一些優秀人才。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年輕軍官基本上都是一本院校畢業,有的還曾在211、985的一些重點大學學習深造,完全符合眾多新一線城市人才儲備的要求。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年輕軍官熬不過基層的歷練,有的迫於服役政策限制和壓力,當“佛系”軍官,表面上無慾無求,實則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有的未達到服役最低年限,寧願受處分,按照義務兵復原,也要離開部隊,“裸辭”之風盛行。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軍官層面,近年來士官、義務兵服役熱情也不是很高,每年都有相當一批骨幹人才流失。

部隊“老幹部”總抱怨兵員質量逐年下降,戰士能力素質一茬不如一茬,問題癥結在哪?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必須看到,基層部隊工作頭緒多,任務轉換快,官兵長年輾轉於訓練場、駐訓地,摸爬滾打、風吹日曬,體力消耗大,休息時間少。

官兵工作上疲於應對各類基層事務,精神緊繃;生活中又時常有來自遠方家人的期盼,思鄉心切。

不僅如此,面對新的編制體制,在軍官職業化、士官轉業政策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受困於政策不定、前景不明,心生迷茫,一些基層官兵綜合考慮福利待遇、發展前景和家庭等因素之後,仍然選擇儘早離開部隊。

今年以來,軍人依法優先、退役軍人事務部、分居費等一些福利政策相繼出臺,“受尊崇”實際舉措正在一步步落實,改革的紅利逐步釋放。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頂層設計已經為部隊拴心留人做了大量工作,基層單位也應立足自身實際,把人才留住,不能等到幹部遞了轉業報告、老兵面臨復退才去做思想工作。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官兵在離開部隊之前常常會有一些“心裡話”,講的大多是在部隊期間的“寒心事”,言語中能察覺到其骨子裡已不願繼續在部隊服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時候再去談心交心、亡羊補牢,難度可想而知。

新體制下,軍官和士官的崗位調整面大、涉及範圍廣,定崗定位理應綜合考慮所學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酌情體現人文關懷。

把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充分挖掘其內在潛能,發揮其優長,兼容其短板,最大限度調動工作熱情。

保衛“大家”的同時兼顧好“小家”,及時收集掌握官兵思想現狀和現實困難,注重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結起來;

嚴格落實有關福利待遇,在住房分配、家屬隨軍、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加大協調辦理力度,對家庭困難、患病住院人員,及時救濟慰問,最大限度解決後顧之憂,用實實在在的好政策打動人才、留住人才。

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為什麼曾經的“鬥戰聖佛”

成了現在的“佛系軍官”

值得令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