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醫論症|治療「上瞼下垂」要趁早

談醫論症|治療“上瞼下垂”要趁早

先天性上瞼下垂是小兒常見的眼病,每年都有許多家長帶孩子到醫院眼科求診。臨床發現不少孩子因錯過最佳手術時期而影響治療效果,家長對該病存在認知誤區。據第九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範先群教授介紹,先天性上瞼下垂表現為向前平視時上瞼位置低於正常,遮蓋上方角膜超過2 毫米,嚴重者部分或全部遮擋瞳孔,因此俗稱“天不亮”。其發病率為0.12%,在我國是較常見的小兒眼病,可單眼或雙眼同時發病。發病原因多為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或支配它的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發育障礙,有遺傳傾向。眼為五官之首,既重要又精巧,人獲得外界信息的90%是由視覺器官完成,更是容貌的中心。孩子若患有先天性上瞼下垂,家長比較容易發現異常;但他們對該病的危害卻認識不夠,何時治療、如何治療及治療後效果怎樣等問題,常常困擾著他們。因此,目前有不少患兒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從而留下外貌、心理及視力缺陷。

“窗戶”不好看 心靈不快樂

一位母親帶著4歲多的女兒來看病。小女孩患有單眼上瞼下垂,見人就躲,不說一句話。她母親說,孩子原本很開朗活潑,但自從上了幼兒園,因為眼睛的原因,經常被其他孩子嘲笑,似懂非懂的孩子在短短几個月裡就變得內向而自閉。她母親為此很焦急,但也沒有辦法。可是通過手術矯正之後,小女孩的雙眼恢復了對稱美觀,在病房中就馬上找回原來的開朗和自信,還為醫生護士們表演唱歌跳舞,天真燦爛重新回到孩子臉上,母親也露出寬慰的笑容。

像這樣的例子在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有太多太多。據範先群教授介紹,該院眼科診治的上瞼下垂患兒中,有30%來自上海,而70%來自全國各地;每逢寒暑假期間,就診人數明顯增加。臨床還發現,上海及江浙地區的家長帶孩子來就診均比較及時,手術年齡基本符合最佳手術年齡;而其他地區不少家長對該疾病的診治意識不強,相當一部分患兒甚至拖到成年以後才來門診求治。

“眼睛是心靈之窗,是人們情感思想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對兒童而言,眼瞼下垂不僅是個‘不好看’的小問題,而且會造成‘看不清’和心理障礙等大問題。” 範先群教授說。

他認為,先天性上瞼下垂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為:第一,影響患兒的容貌。上瞼下垂嚴重影響患兒眼部美觀,而且為克服下垂的上瞼對視線的遮擋,患兒往往抬眉、過度收縮額肌以提高上瞼或仰視,結果導致額部皺紋增加,眉毛抬高,甚至引起頸部肌肉或頸椎的畸形。第二,影響心理發育。隨著患兒年齡增長,外貌缺陷將影響患兒的心理及人格發育。第三,影響視力發育。重度上瞼下垂完全遮擋瞳孔和視軸,對於處於視力發育時期的兒童,瞳孔被遮擋將造成形覺剝奪性弱視。所以,上瞼下垂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會失去視力發育良機,造成終身遺憾。

最佳三五歲 手術個體化

臨床遇到的上瞼下垂患兒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就像上文提到的那個小女孩那樣,性格孤僻、不愛說話、不愛跟人交流,因為自卑而逐漸封閉自我。因此,對於上瞼下垂的患兒,為不影響其心理及性格的正常發育和視覺發育,一定要提倡早期治療。範先群教授一再強調:“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生後眼睛睜不大,或雙眼上瞼位置不對稱,應及時就醫。如果確診為先天性上瞼下垂,就必須通過手術來治療。”

那麼,手術的最佳時間呢?範先群教授說:“嬰幼兒玩的時候,多是向下視物,而向下注視時,視軸不會受下垂的上瞼干擾,因此,對於不伴有斜視、屈光不正或屈光參差的輕中度上瞼下垂患兒,弱視發生的概率不高。所以,對於輕中度先天性上瞼下垂患兒,考慮其心理發育和麵部發育因素,以3歲-5歲時手術為宜。對於重度的單眼上瞼下垂和雙眼上瞼下垂患兒,在麻醉安全的情況下,可提早在2歲左右手術,以避免頭向後仰伸、脊柱後彎等畸形產生,並防止發生形覺剝奪性弱視。”

通過手術,可矯正先天性上瞼下垂。“目前,上瞼下垂的手術方法成熟,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對傳統手術方法進行改進,不僅縮短了手術時間,並使手術效果更確定。”據他介紹,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患者的提上瞼肌肌力,參考上瞼的下垂量來決定。通常,提上瞼肌肌力差者,選擇利用額肌的懸吊術,提上瞼肌肌力良好者,選擇縮短或增強提上瞼肌力量的手術。

當然,由於上瞼下垂的發生原因及具體情況各異,沒有任何一種矯正上瞼下垂的手術方式能適合於所有上瞼下垂病例。“因此,在認真做好術前檢查、明確下垂量和基力的基礎上,更重要是選擇一種最適合患兒的手術方式。”他說,“通常,縮短或增強提上瞼肌力量的手術是較理想的手術方法,因為提上瞼肌起自眶尖,沿眶下壁之下前行而達眼瞼瞼板前面,止於眼瞼的肌肉層與皮膚層。該肌收縮時,上瞼向上後方做弧形上舉。用增強提上瞼肌的力量來矯正上瞼下垂,這樣才合乎生理與美容的要求。”

矯正效果好 專科醫生少

而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先天性上瞼下垂的手術效果如何?是否只要做了手術就一定能百分百還原孩子的容貌?

對此,範先群教授說:“我們每年完成先天性上瞼下垂矯正手術1000多例,通過多年臨床實踐、術後效果分析及隨訪觀察,發現先天性上瞼下垂矯正手術安全可信,手術效果好,複發率低。”同時,他也指出:“手術效果與患兒的上瞼下垂程度有關。對於輕、中度上瞼下垂,手術效果理想,不僅眼睛能夠恢復正常大小,而且還具備眼瞼的正常生理功能,達到眼瞼外形與功能的雙重改善。但是,對於重度上瞼下垂,需要利用額肌的手術或大量縮短提上瞼肌的手術,手術後,雖然向前平視時,上瞼能夠達到正常高度,做到靜態下雙眼的對稱美觀;可是術後會出現眼瞼閉合不全及上瞼遲滯,手術眼與對側正常眼很難獲得動態對稱。隨著時間推移,上瞼遲滯會有所改善,患兒學會自我控制,儘可能避免極度向下注視,就可以掩蓋這一缺陷。”

目前我國眼整形專業醫師水平參差不齊,真正從事眼整形專業的醫師數量少於眼科其他專業。為此,範先群教授特別補充道:“在臨床中,經常會碰到外地患兒經歷了一次甚至數次手術失敗後,才來我們這裡治療。我曾遇到一個10歲男孩,父母帶著他輾轉4家醫院,來這裡看病的時候,孩子已經做了5次手術,但是雙眼仍然不對稱,伴有弱視,更重要的是,多次手術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及性格障礙,也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幸,通過我們精心手術後,孩子的眼睛終於恢復正常,這個家庭艱難的求醫路也劃上了句號。因此,我想再提醒一句,對先天性上瞼下垂患兒的治療,家長除了提高及早診療的意識之外,還要注意選擇正規醫院、有豐富經驗的手術醫生為孩子治療。”

記者宋瓊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