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中小企業局關於推進全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山東省中小企業局關於推進全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好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打好汙染治理攻堅戰,推進全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全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深刻闡述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的新境界,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全省中小企業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清醒認識我省生態環境面臨的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判斷,充分認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牢固樹立生態環保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中小企業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為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和全省生態環保大會精神,按照綠色發展要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創新為引領,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正確處理好生態環保與九個方面的關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打造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進全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大力培育生態生產力,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發揮生態環境倒逼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

堅持創新引領。創新一切有利綠色發展的思維、觀念、路徑、政策,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改造裝備工藝流程,減少汙染排放。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推進生態環保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

堅持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綠色發展的主體。要嚴肅主體責任,從源頭解決生態發展問題,轉變生產方式,改善設施裝備,降低能耗排放,合法經營、依法發展。

堅持依法監督。建立健全生態環保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倒逼引領,推進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增強法規規範和約束。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監督,建立企業生態環保信用評價體系,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三、重點工作

推動全省中小企業強化生態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從培育新型市場主體、發展四新產業、優化企業組織形態、提升升級產業結構、推進兩化融化發展、嚴格治理散亂汙等方面,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產業體系、組織體系、動力體系。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發展方式。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中小企業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生態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摒棄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走靠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發展之路,走靠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成長之路,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新興企業堅持以綠色發展起步,不斷依靠新資源加快成長步伐,傳統企業大力推進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小企業工作指導要強調綠色發展方式,重點調結構、優佈局、強產業、全鏈條,改變傳統的產量大、排放大的生產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環境友好型企業,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有效推動資源節約和減排的方式。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引導、鼓勵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培育綠色發展市場主體群。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行業、清潔能源行業。要全力推進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推動企業沿著隱形冠軍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高成長髮展路徑,實現幾何級增長、跳躍式發展,激發新動能,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態新產業。

(三)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走智能化、清潔化發展之路。要聚焦機械、化工、紡織、建材等主導行業,以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為支撐,運用智能化、數字化、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推動傳統中小企業生產組織方式變革。落實《關於推動全省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指導意見》,加大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廣泛應用智能數控設備、傳感識別技術、製造執行系統等先進裝備與技術,提升企業工藝控制、檢驗檢測、數據收集、信息傳遞、智能分析和決策反饋能力。加大細分領域創新力度,依託互聯網技術推進創新平臺、個性化定製發展,在產品質量、技術工藝、產業鏈條的空白點和薄弱環節上尋求突破,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體驗式消費,做小眾市場的“小巨人”。著力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鼓勵企業掌握專有技術和獨門絕活,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廣先進適用清潔生產、能源管理、節能減排新技術,充分利用精細化管理、研發投入、資源回收等管理和技術手段,提升企業節能降耗水平,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投入“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努力破解中小企業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下力氣調整產業結構,處理好減和增的關係,做好“銜接”文章;下力氣調整能源結構,減存量、增優量、提效益,做好“調優”文章;下力氣調整運輸結構,加大多式聯運貨物運輸量,做好“建網”文章,堅定不移抓出成效。

(四)推動聚集發展,培育現代產業集群。以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鎮為載體,加快培育一批集約集聚度高、創新能力強、產業特色鮮明、協作配套緊密、輻射帶動作用大、市場競爭有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行動,開展產業集群團體標準建設、區域品牌示範區建設、設計創新中心建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深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產業集群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融合,實現產業集群數據驅動和知識驅動。支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建設開放式工業雲平臺或專業雲平臺,構建創新資源共享的產業生態,實現企業內部及產業上下游、跨領域各類生產設備與信息系統的廣泛互聯互通,提升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興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新興產業集群。以特色產業鎮建設帶動鎮域產業結構、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優化提升,探索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培育鄉村振興示範鎮。

(五)培植“四新”企業,打造新經濟隆起帶。大力培育支持綠色發展的孵化器,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引導中小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鼓勵中小企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慧物流、數字經濟等新技術和新業態。支持發展行業內、區域內互聯網平臺,引導小微企業參與線上線下生產流通分工,積極融入軟件應用商店、開放開發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新興平臺生態體系,藉助平臺優勢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催生更廣泛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信託租賃、移動支付等新興金融業,離岸結算、轉口貿易、跨境物流倉儲等現代物流業,產品設計、技術交易、評估諮詢、知識產權等科技服務業。打造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休閒旅遊、美食旅遊、紅色旅遊、生態旅遊等新型旅遊業,發展以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生活需求為目標的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醫療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生活服務業。

(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積極治理“散亂汙”。對於分佈低端產業,佈局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散亂汙問題企業,要堅決貫徹中央、省有關部署,該淘汰的落後產能堅決淘汰,汙染嚴重的企業堅決關停,該進園區的堅決進園區,不符合國家政策和安全環保條件的分類分批整改。要加強淘汰壓縮落後產能、散亂汙企業的標準體系和政策措施建設,用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展。小企業不是“散亂汙”的代名詞,關停“散亂汙”企業不是關停小企業。小企業關係基本民生,是擴大就業、推動創新、促進增收的重要力量,只要排放達標就應當支持發展,積極為轉型企業找出路。要分類指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堅決取締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有效治理“散亂汙”,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人民一個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七)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夯實企業安全消防基礎。安全生產關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全省中小企業要深刻認識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堅守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進一步強化安全發展的理念,增強安全生產的自覺性,把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抓。要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堅決做到生產經營活動服從安全生產。要完善企業安全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根據生產經營性質、機器設備特點和技術要求制定出安全操作守則,建立企業安全制度的基本文件,對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結束後規則作出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堅持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嚴格執行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開展經常性的隱患排查治理,並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把綠色發展同安全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研製開發和推廣應用有利於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發展綠色安全產品產業。支持企業加強安全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加強對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領導,使綠色發展成為推動全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綠色發展意識。全省中小企業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闢的生態文明道路奮力前行,不斷開創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新局面。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舉措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保大會精神在全系統的貫徹落實,使各級主管部門和企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提高全省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二)增強政治擔當,狠抓貫徹落實。生態環保事關黨的宗旨,事關國計民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也是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企業主管部門和廣大中小企業要增強政治擔當,承擔起生態環保的應有責任,各司其職,協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把各項生態環保政策、措施和工作落到實處。要標本兼治,突出治本,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要以創新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解決生態環保問題,提升生態環保發展水平。要抓短板強弱項,下大力氣,拉長補齊,打牢生態環保基礎。要抓制度管長效,織密“制度網”,構建“制度鏈”確保制度落實。要堅持“一崗雙責”,管企業管生態、管行業管生態,勇於擔責,敢於擔責。要依法行政,加強檢查監督,嚴格追責。成立省中小企業局生態環保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省中小企業生態環保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態綠色發展各項方針政策,加強對全系統生態綠色發展工作指導和引領,加強調查研究,制定符合中小企業實際的生態綠色發展方案、政策和措施,總結經驗,發現挖掘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生態綠色發展良好氛圍。

(三)抓當前謀長遠,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要求,增強政治擔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整改自覺性和堅定性。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和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專題會議精神,把整改工作作為2018年度全省中小企業發展重中之重的任務,納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納入重點工作計劃。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摸清問題。要堅持標本兼治,對企業實行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對工藝差、分佈亂、耗能高、汙染重等“散亂汙”企業,及時向當地政府反映,依法堅決關閉。同時指導地方和企業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取代原有的生產方式。著力培育和形成一批節能環保示範企業、示範產業集群、示範產業鎮,發揮示範作用,引導企業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創新求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大力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推廣應用新能源,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加快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山東省中小企業局

2018年7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