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小黑麦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筛选与示范

由小麦属(Triticum)和黑麦属(Secale)物种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物种。其英文名称是由小麦属名的字头和黑麦属名的字尾组合而成,1935年起已成为国际上的通用名称。中国在70年代育成的八倍体小黑麦,表现出小麦的丰产性和种子的优良品质,又保持了黑麦抗逆性强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且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粮食、饲料兼用作物。

抗旱小黑麦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筛选与示范

小黑麦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政策,今年北京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以冬闲期绿色覆盖与保护性种植模式中的新型优势作物小黑麦为切入点,实施了“京津冀小黑麦新品种筛选与示范”项目,引进了小黑麦新品种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多点品种筛选试验,目前在三地开展了3个小黑麦新品种示范,示范面积共240亩。

为了检验项目工作开展的效果,日前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举办了京津冀小黑麦新品种筛选和示范观摩会,来自京津冀各区县种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育种单位的代表近40人参加。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孟凡华副研究员介绍,小黑麦是由小麦属和黑麦属物种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物种,它结合了小麦和黑麦的优点,一是生长势强,抗旱节水,是资源节约型作物;二是抗病虫性好,整个生长期内不需要喷洒农药,环境污染少;三是能解决冬季农田裸露问题,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沙土飞扬,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据悉,小黑麦的茎秆和籽粒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比一般作物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0.1%-20.2%,比小麦提高30%左右,可以粮饲兼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用途。目前,小黑麦由于其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可粮饲兼用以及对不良环境的特殊适应性等特点,正成为推动种植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作物,并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旱小黑麦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筛选与示范

小黑麦形态特征

小黑麦形态和特征

外部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两偏于小麦。须根系和分蘖节较小麦发达,增强了植株的耐旱耐瘠能力。茎分蘖节成球状体,贮藏营养物质多,分化健壮新器官的潜力也比小麦强;各节长度和直径一般大于小麦。

抗旱小黑麦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筛选与示范

栽培小黑麦

栽培小黑麦:

中国八倍体小黑麦栽培地区现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高寒瘠薄山区。自然条件较复杂:海拔自800~3000米不等,年平均气温 2~14℃以上,年降雨量和无霜期长短不一,耕作栽培技术也不相同。一年一熟制地区一般在8月底至10月初播种,7月成熟,全生育期270~320天。一年二熟制地区可连作或与玉米、马铃薯等套作,与绿肥作物等间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