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全职妈妈花十余万改造车库建公益书吧

咸宁全职妈妈花十余万改造车库建公益书吧

她曾经是生意场上的女强人,却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选择回归家庭,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她自建书吧“素我小舍”并免费对外开放;带娃、看书、煮茶、抚琴……她通过经营自己的生活方式结识了一批有缘人,共同传递共享和环保理念——她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银泉社区书苑小区居民李天弘。

回归家庭,打造“素我小舍”

李天弘从小爱读书,虽生在一个下岗家庭,作为家中长女早早就辍学,但她从未放弃自学、自修,并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后取得了大学学历。

早些年,李天弘和丈夫一同在通山县城做建材生意。因生意需要,经常得在全国各地奔波。“每到一处,我都会抽点时间去书店转转,每次都会买下一两本书,塞到行李箱带回来。”李天弘笑称,虽然爱看书,但无奈生意忙碌、时间有限,家里积存的书越来越多,而静下来认真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2014年,小孩小学毕业,为了给小孩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李天弘只好放下手中的生意,全部交给丈夫打理,并举家搬到了书苑小区,开始了陪读生涯。

接送小孩,做完家务,李天弘的空闲时间一下多了起来。一时间,忙碌惯了的她开始有些手足无措。“开始我也有些抵触,主要还是不甘心,心想为什么就一定该是女人为了家庭作出牺牲?”她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得做出改变,才能不与社会脱节。

“我既然爱看书,何不自己动手打造一方适合读书的天地呢?”李天弘想起了楼下闲置的车库。2016年下半年,征得丈夫的支持后,她开始着手装修。 经过几个月的拾掇,车库装修一新,这里书架、书柜、茶座、桌椅一应俱全。李天弘请教师父,赐名“素我小舍”,取的是“去繁从简,清心素雅,从舍我开始做好自己”之意。

咸宁全职妈妈花十余万改造车库建公益书吧

开放书吧,传递“共享理念”

布置“素我小舍”的过程同样难忘。将家里这些年积攒的书本一一搬过来,就是一项体力活。“但想到它们能在小舍重新安家,还可以供人借阅,我就有力量了。”李天弘认为,再好的书籍,如果不被人翻阅,只是被束之高阁,那就与一堆废纸无异。而她坚信,“素我小舍”可以赐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2016年年底,“素我小舍”布置完成后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既有儿童绘本,也有文艺类、工具类书籍,也有各类杂志。

一天,在附近大学教书的梁老师受感召而来,对小舍模式赞许有加,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忙看管,并捐出了家中除专业书籍之外的所有图书。

“这里图书大部分都是像梁老师这样的好心人捐助的。”李天弘表示, 自己只是搭建了一个方便阅读的平台,没想到还结识了一批热心、善良的朋友。“我装修的时候吵到了楼上陪读的徐妈妈,她本来是想来找我理论的,结果听说我的意图后十分支持,后来也成了捐书大户。”在梁老师和徐妈妈之后,还有一 些陪读妈妈陆续加入捐书的队伍。

开放一段时间后,书吧的借阅者越来越多,既有周边小区的小孩,也有爱看书的大人。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忘我阅读的神情,看到小区居民肯定的目光,李天弘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满足。

“也有不理解的人,推门进来晃一圈后一脸的疑惑,问我这里是经营什么的。”每每这时,李天弘总是淡然地说,我这里什么都不卖,我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采访中,李天弘告诉记者:“我经营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就如李天弘爱看的一本书《好吗好的》封面上写的,“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有舍有得,感悟人生真谛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素我小舍”已有近百名固定“粉丝”,还有12位固定常客。她们除了经常一起练字、看书,还联合成立了“酵素加工厂”,自掏腰包、亲力亲为制作酵素,免费赠送给志同道合的环保人士。

打理好家中事务后,来到“素我小舍”,就着一壶清茶看一本好书,或是练字、抚琴,对李天弘来说,就是十分美好的一天。不打牌,不应酬,没有灯红酒绿,全身心放在书吧,静静地陪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用她丈夫的话说,“过的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有时白天来借阅的人多,顾不上看书,李天弘就等晚上再看,往往是看 到夜深人静忘了时间,等家人过来催促,她才发现,是该回家了。

阅读让她找回平静,分享让她感受快乐。“我相信,善意能够帮人捕捉 并建立起独特的幸福感。”李天弘坦言,自己也曾走过弯路:有段时间只顾忙生意,疏于照顾家庭,夫妻间出现误会矛盾。

“静下心来权衡利弊,我放弃了做得顺风顺水的生意回归家庭。”李天弘表示,作为一名全职妈妈,自己舍弃了所谓的事业,但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暖,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亲近和爱。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刘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