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友们就业时要小心劳动合同里的陷阱

劳动合同就像是劳动者的护身符。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不合规的公司,会在劳动合同中设一些“陷阱”,等到有事情发生时,公司就可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对已有职场经验的求职者而言,识别这些陷阱或许不难,但对涉世未深残疾人朋友来说,就未必如此了。提醒广大残友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残友们就业时要小心劳动合同里的陷阱

1、残友们在签署劳动合同时,要看清楚签约的双方。通常劳动合同只会出现两方,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

2、诚实守信,《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如实告知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报酬等情况;也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签约前既要充分了解单位,也要如实提供情况。

3、分清合同类型。《劳动合同法》第12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类。合同类型直接影响合法权益,不能不分性质一签了之。

4、订立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有不少单位试图不签书面合同而规避法律规定。也有残友碍于情面只简单地口头协议。这样,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

5、拒绝不合法要求。《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收取财物。所以,应注意拒绝交保证金或身份证等习惯做法。

6、检查必备条款。对照《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审查9项必备条款:即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劳动者姓名、住址和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的其他事项。上述条款一项都不能少。否则,如有缺漏,就埋下劳动争议隐患。

7、依法约定试用期。要注意《劳动合同法》第19条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且只能约定一次的规定。同时要注意,根据第20条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8、明确违约责任,一般来说,残友们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就会停止工作的寻找,但一旦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话,对于残友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份工作,也可能错过其他优秀工作的机会,所以明确违约责任及金额对于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9、不随意约定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第22条规定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约定服务期和第23条规定的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按约定支付违约金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0、妥善保管文本。要注意合同签订后,双方各执一份,且妥善保管。否则,合法权益被侵害或发生劳动争议就没有了重要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