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滿懷真情辦好民生實事

紫金e评│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於7月24日在南京閉幕。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會上強調:“任何時候都要站穩人民立場,帶著情懷為老百姓辦實事,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初心不變,引發強烈共鳴,擲地有聲話語背後,是為老百姓辦好實事的決心。

何為美好生活?何為高質量發展?答案寫在群眾臉上,密碼藏在老百姓心裡。

人民群眾關心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孩子的教育問題關係千家萬戶和社會發展進步。推進江蘇教育改革,把改革的紅利釋放出來,是當前老百姓的需求。應該說,教育改革是項大工程。比如,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和普高教育需求增長後,新學校的建設、後續師資力量的培養;比如,“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但仍面臨普惠性資源不足等問題。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相、拓寬公平教育的大道、降溫“擇校熱”……一件件一樁樁都需要用系統化思維來解決,以改革託舉起老百姓的“獲得感”。

百姓的小事一旦成為地方黨委政府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讓農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這既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不必諱言,江蘇一些地區,農村群眾住房水平普遍不高。改善農村群眾的居住條件,更要找準發力點,把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需要支持的政策舉措、幫助解決的困難問題,一一排出來,加以研究,落實到位。以“大思路”配套“小舉措”,用“大方向”對接“小日子”,方能讓老百姓收穫更多“幸福感”。

美好的生活,離不開越來越鼓的“錢袋子”,解決高質量就業,提高收入水平,是人民群眾增加“獲得感”的最直觀體現。將“聚焦富民”,提到更緊要的日程上來。致力於“百姓富”,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這同樣是江蘇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亟需求解的一道“必答題”。給民生保障措施不斷“加碼”,打造成“升級版”,“提升工程”就能給群眾生活帶來更多“安全感”。

發展的成果最終會體現在百姓的生活改善上。以“關鍵小事”為改善民生的切入點,踏實為群眾解決每一件小事,發揚真抓實幹、努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就能把各項民生實事辦得成、辦得快、辦得好。“一件接著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人民的美好生活夢想必將不斷照進現實。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初心常駐心中,為民情懷永在路上。落腳於增強老百姓獲得感這一根本目的,滿懷真情辦好民生實事,在公共政策上多一些人文關懷、民生觀照。讓江蘇的發展更有質量、更有溫度,也讓江蘇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萬重山”,人民群眾“獲萬重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