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

中国养老问题面临巨大压力, 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如果你想指望你的养老金,你就要失望了! 据华夏时报报道,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而这句笑话,恰恰就是中国养老即将面临的问题。

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2013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有老年人的家庭已经超过139274人,需要的养老资金超21382万元。此数从左至右连接,可以多一条养老收入来源。未来巨大的养老压力,或许不是某个家庭,某个人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此数连接我们可以增加收入来源,让自己为父母为自己的养老多个选择吧。

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统计口径是,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

未富先老, 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银发贫困”问题开始日益凸显。“这样的状态在我国一直存在。比如,老年人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阶段只好去养老机构,但这类养老机构的费用基本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业职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不过2000元”

对此,清华大学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即老即富准备不足。这首先体现在未富先老,人均GD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即进入老龄社会;其次,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养老难困扰着2至3代人;再次,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城镇78岁),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但为了便于比较,清华大学的《报告》则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比本报告更加悲观。

“事实上,1万美元是一个国际标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中国在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已早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唐钧表示,中国进入“银发贫困的状态”至少已有十年,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社会阶段。

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龄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或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以全球为参照,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2010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中国高出该数值的3.87个百分点;法国老年人口比例从7%翻倍到14%经历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中国将仅需27年。补救政策密集出台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金政策在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等方面。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下,养老金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功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问题。其实,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就在8月底,财政部还曾下拨24亿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化试点,但是,如何能够使老年人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有效需求,现在还缺乏一些有效的办法。

三十年后,谁来养我的老?!

“我国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但已在抓紧调整。比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个人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其意在于鼓励公民主动购买养老险,以增强公民自我养老的经济能力,而我国通过长时间的酝酿也已经启动这类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