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家庭故事集(二):不懂自我保護的孩子,自閉症兒童

特殊兒童家庭故事集(二):不懂自我保護的孩子,自閉症兒童

上個週末文文媽媽邀請我去她家做客,我“勉為其難”的答應了,我這樣想挺不厚道的吧,主要是我和文文媽打交道不多,而我是慢熱型,在處理人情世故上我會焦慮,再著,文文實在是不好教也不好照看,還會打人,如果過去啥事也不干我也會不自在,不過好在,葉子家和文文家相隔不遠,晚上文文媽和我便去了葉子(漫漫的媽媽)那裡,大家帶著孩子去看燈光展,玩得也算開心。

星期六那天,我和文文相處僅一個下午,就被他的指甲抓傷了3,4次,為此我和文文媽打趣說,“文文媽,你家文文的指甲得剪勤快點哦”,我是文文的老師,對他抓傷人的行為有防備都難免受傷,很難想象,漫漫和文文在一起做康復時,他們住在一套房子裡,漫漫個子較小,還對人沒有防備,也不懂得自我保護,1,2的小朋友都可以欺負他。葉子說,漫漫被抓傷幾次後才學會一點點傷害來臨時的躲避。看著兒子被抓傷,漫漫爸很不高興,葉子也沒有辦法,儘量避免2孩子單獨在一起。

不只漫漫,4歲的佳佳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儘管佳佳屬於中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今天上午感統課,課快結束,幾個媽媽聚在一起商討暑假孩子康復的事情,孩子就都跑球池撒野了,漫漫,佳佳,雲雲(6歲唐寶)都在球池裡,本來各玩各的,突然,雲雲對著佳佳臉上就猛抓,佳佳最近剛做了舌繫帶手術,抓傷可不得了,我趕緊將2孩子分開,將雲雲抱出球池,對雲雲做了懲罰,而佳佳,就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沒反應,之前就聽佳佳媽媽說佳佳被打了不懂反抗,不懂自我保護,今天是親眼看到。

自閉症兒童不懂自我保護,對別人的欺負,不懂反抗,媽媽們知道這是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去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自閉症兒童因為缺少自我意識,所以對自己的物品,對於別人的欺負,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很大的維護意識,我們自閉症兒童的這種無意識性就造成了他們不會保護自己的局面。

一:訓練孩子的自我意識

自閉症孩子沒有“我”的概念,這與自閉症孩子自身障礙特徵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自我意識的建立是在孩子逐步參與社會化活動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而社交障礙卻是自閉症的核心障礙,這也就造成了一部分自閉症患者對自我認識的建立較晚或有缺陷的現象。

首要建立“我”的概念

生活化的對話和情景是自閉症孩子學習“我”的最好方式,比如在鞦韆上孩子會要求“推”,我們可以問“推誰?”,之後輔助孩子說“推我”,大人強化。這時需要確保周圍有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木偶玩具,這樣孩子不會把“推我”理解成一個詞。大人還可以讓其他小朋友說“推我”,來表現“我”代表的是一個個體。在孩子可以順暢利用“我”來提要求之後,我們可以把要求轉移到雙方之間的互動語言上面,再用盪鞦韆做例子,大人可以問“我在推誰?”,孩子回答“我”。

在有了“我”的概念後,可以教他區分他人的

可以從生活中找機會來“教育“。比如,今天中午,我和葉子正在討論買卡片的事情,漫漫從葉子頭上抓起她的髮卡,硬要幫葉子戴上取下,如是,為轉移漫漫戴取髮夾的注意力,我把我的髮卡給漫漫,他拿到髮夾便往嘴裡塞,沒法,只好取走他手上的髮夾,然後,我注意到,漫漫用手掐我的腿來表達他的憤怒,他把我的髮卡當成他的了,我才意識到,我直接取走他手上的髮卡方式不對,要告訴他,這是老師的髮卡,老師要收回。

二:訓練孩子的警覺性

老師的道具是用“懶骨頭”,我們家裡做的話,我想大一點的枕頭也合適。拿枕頭丟(咂)他,並提示他躲,通過遊戲讓他學會躲。

第一步:直接咂在他身上,並提示他躲,讓他明白,不躲閃的話就會被咂到。

第二步:給他個範圍,能隨意躲,但不能跑出這個範圍。這一步讓他能做到,你才拿著枕頭做出要咂的樣子,他就開始跑閃著躲避。

第三步:也給他一個枕頭,但是他不能用來咂你,而是用來擋著你咂過去的枕頭。這步讓他學會遮擋。

目的:

這個遊戲可以讓小朋友學會用躲避及遮擋來保護自己。

三:通過社交禮儀卡片來訓練孩子正確反應

教會孩子在受欺負時如何反應,如表達生氣,憤怒,或制止大人的行為,或尋求幫助

像佳佳屬於能力較好的自閉症兒童,經過大人系統的學習訓練,學會自我保護會較快。

人物介紹:

漫漫:6歲聽覺靈敏自閉兒,因出生時黃疸過高以及自閉等影響,孩子發育緩慢,漫漫媽媽積極做家庭康復,奇奇具備一點語言能力

葉子:漫漫的媽媽,熱情,善良,真誠,持續為漫漫做康復,積極學習康復知識,與此同時,她還關心著其他一同康復的孩子們。

雲雲:4歲唐寶,雲雲媽媽熱情似火,雲雲也熱情,語言較差,不主動開口。

文文:8歲,腦癱兒童,肌張力低,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穩

文文媽媽:熱情善良,能歌善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