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已不復往日榮耀,背後的這些痛點註定其日薄西山

微商已不復往日榮耀,背後的這些痛點註定其日薄西山

微商作為社交電商的先鋒軍,可以說是霸屏了好幾年,然而隨著社交電商的不斷深入發展,原來的微商已經暴露諸多隱患,沒有了從前的發展勢頭,尤其是假貨問題從誕生之處就遭到人們詬病,還有其虛假的宣傳方式更是讓很多人感到噁心,接下來我們看看微商發展背後的這些痛點。

1,管理難到位

做分銷、代理商的門檻不高,導致從業者良莠不齊、能力不一的現象頗為普遍。自以為天高皇帝遠,總部看不見的,敢於以殺雞取卵的方式謀取眼前利益,最終對品牌造成傷害。

比如,運營已經趨於規範的拼多多和雲集,至今仍不斷接到各種投訴:有消費者買到假貨難退貨,有的退款被扣押,還有些從業者為顯示平臺實力而進行虛假宣傳。

此前雲集1.2億美元的B輪融資,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說成20億美金,讓雲集無辜背鍋。

2,個體從業者的收入水平,決定了模式的持續性。,

朋友圈裡經常讓人亮瞎眼的操作,莫過於微商們曬的收入,要麼動輒幾萬、幾十萬的交易額截圖,要麼買車買房的照片,一邊吹噓自己夠敬業,一邊數落旁人不努力,圖文並茂的方式讓無數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誘惑,加入代理大軍。殊不知,這背後都是滿滿的套路。

有從業者爆料,大部分這類截圖都是用專門的軟件製作的,只為了擊中大多數人渴望輕鬆發財的軟肋,而且這招百試不爽。

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業界的未解之謎。實際上,由於微商所售商品種類有限,交易頻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穩定的客流,導致大部分微商的實際收入如同雞肋。

在收入層次上,這個模式依舊是金字塔,越靠近頂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體,則是“上位者”賺錢的渠道。

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誇大宣傳、不拉代理,一年算下來連零花錢都沒賺到。另一個兼職做微商,做了1年賺了不到2萬,而和她一樣的朋友們,都是做了一段時間後,要麼換產品,要麼全部放棄。

混亂時期,入局早的代理,確實有人月入數萬,但在日益規範的市場中,這幾乎就是做夢。

筆者所接觸的微店店主,情況也大同小異,其中一位已經發展出5個分銷商,月收入還不到兩千:“現在才知道,那些說微商賺錢的,都是騙人的,想靠這個賺錢,太難了。”

隨著各家巨頭的進一步擴張,價格戰在所難免,從業者的利潤或將進一步被壓縮。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願意自發成為裂變的一份子?

3,對用戶的過度騷擾

用戶眼裡的朋友圈,應該是清靜的茶館或咖啡廳,圈內好友曬著各自的心情,歡聲笑語、嬉笑怒罵。但各種格格不入的微商廣告,卻打破了既有的環境,實在難以討喜。

不難想象,這場風口之下,朋友圈裡的微商會越來越多。當茶館裡叫賣聲此起彼伏的時候,用戶們是繼續忍受,還是會選擇離開?

借用俏十歲創始人武斌的話:做微商就像洗澡,隨時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調好水溫,過熱了一定會被燙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