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无论中外,都存在着歧视女子的历史。现今设立了妇女节,来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保障女子权益。

而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位先知,他主张男女平等,对封建礼教进行尖锐的批判,甚至可以说是儒教的“叛徒”。

李贽。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农耕社会,女子对生产的作用已经渐渐减小,地位慢慢降低。

自孔子提出“礼”的思想后,经过后人对儒家思想的多次继承与发展,为逢迎当权统治者,仁善之学的儒学已经渐渐僵化,变成“吃人”的东西。尤其发展到宋明理学,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家借礼教为遮羞布,来掩饰自己的欲望。

电影《阿婴》中,县令对小妾谎称自己在看朱子的书,实际上却在看《金瓶梅》。

讲堂 | 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而李贽则揭露了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

李贽反对歧视妇女。

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

他说:“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公所谓短见者,谓所见不出闺阁之间;而远见者,则深察乎昭旷之原也……短见者祗听得街谈巷议、市井小儿之语,而远见则能深畏乎大人,不敢侮于圣言,更不惑于流俗僧爱之口也。

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这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尖锐挑战。

讲堂 | 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李贽还主张婚姻自由。

他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两人相爱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不仅因为爱情的美好,还是因为其中体现的自由、勇敢。

而司马相如飞黄腾达后,移情别恋的时候,她没有逆来顺受,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而是以诗告别。卓文君身上所体现的独立、飒然的品质,让人意识到女子并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他不仅认为男女平等,还提倡人类平等

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

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

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他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

袁中道《李温陵传》:“……骨坚金石,气薄云天;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不改其凤咮,鸾翮可铩,不驯其龙性,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嗟乎!才太高,气太豪……”

李贽,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

《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也有不少糟粕存在。所幸我们从未放弃光明的方向,取精用弘是我们的态度。我想,为正确的事牺牲,李贽先生是绝不后悔的。

女权运动已发展多年,也取得了成效。生活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应铭记先驱。

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

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