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吗?

说起三国大家都并不陌生,经典《三国演义》视乎已将诸葛亮神化,定义成千古名相。然而,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与谋略失败,是否定义成第一名相而遭到质疑...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才智过人,工作勤恳,处事谨慎。每次出征都必亲自领兵,对军中,朝中一切事物都亲力亲为,导致自己积劳成疾,这不仅仅反映其用人无方、不善权谋。

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吗?

为官更重在善用贤能,官阶越高,越要掌控全局。诸葛亮给全国展现的是一代忠臣鞠躬尽瘁的典范,却忘记为将领留下展现机会,只将国运给予一人之力的危机中,也导致后继无人,耗尽其心力的蜀国便陷入危机。

对比司马懿,闲云野鹤,悠哉自得,处事冷静、不燥,善于用人。更觉得司马懿在思想上更高一层。

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吗?

‖ 其一:用人不善,痛失荆州、街亭

刘备打算调诸葛亮入川,留关于驻守荆州。关羽为人高傲,拒绝执行诸葛亮连吴抗曹的战略,结果导致大意失荆州。为后期出川北上伐曹粮草、军械失去补给优势,每次必须翻过崎岖的川蜀之地。

马谡失街亭,不仅给蜀汉带来惨败,更是诸葛亮用人不善。刘备早就提醒诸葛亮,马谡为人不踏实,总是言过其实,作为参谋是比较合适的,但不合适作为一个将领。诸葛亮偏其派马谡为先锋,最后错失街亭。

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吗?

‖ 其二:谋略不当,耗尽心里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贷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已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中已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荆州、益州,相距千里,两地分兵必然是让刘备难以集中兵力上的优势。结果是关于失荆州,父子命丧孙权之手。

诸葛亮不愧为忠臣表率,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成为真实写照。但他是否是“千古名相”,是我们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