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心理學視角爲您解讀「自卑情結」重塑自我

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心理學視角為您解讀“自卑情結”重塑自我

大家好,這裡是宿州覺歐心理諮詢中心。我是鄭毅老師。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有關自卑的話題,這也是一個心理學中比較常見的話題。有一些人每天帶著自卑感,總貶低自己,老拿自己的弱點比別人的強處,越比越氣餒;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面就口吃結巴;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與他們刻意保持距離。而有一些自負的人,總以言語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用暴力脅迫他人,或者認為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具魅力。其實自卑和自負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那麼什麼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為什麼我們說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

自卑感,是指一種“比不上”的感覺。是一種不能自助的複雜情感,是一種因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由於產生“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的感覺,從自我認識上存在偏差而形成的自我輕視和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複雜心理。也驅使著個體做出一系列行為,來補償它所帶來的脆弱和羞恥感。

不同的人在面對自卑時的補償行為有所不同。即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受壓抑或挫折,會仍然通過加倍努力來證明自己在另一方面表現出更加強烈的自尊,以此補償不足方面,達到一時的心理平衡。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以迴避他人的方式來逃避自卑感,避免別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有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自卑感讓他們變得更自私、更自我為中心的消極的自我意識。

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心理學視角為您解讀“自卑情結”重塑自我

需要說明的是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每個人都會體驗過,也是正常且健康的。而自卑情結卻往往會是不健康的。自卑情結源於人們的自卑感,但它更持續,有自卑情結的人會在很多方面、很多時候、持續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個讓人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得個體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或否定。

陷入自卑情結的人會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比如做事十分害羞、膽怯、猶豫不決,甚至無法承擔任何個人或與工作有關的責任;從社交圈消失,拒絕與他人往來;又或者異常的爭強好勝,攻擊性強。表現出來的對自我進行的一種過度補償,

最後演變成盲目自大和自負。

當這種補償用力過猛的時候,就會發展出一種“自負情結”也就是把自己偽裝得比別人優秀,來掩蓋內心的自卑感。所以,前面提到的那些以言語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的人,用暴力脅迫他人的人,或者認為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具魅力的人,看似表現得很自負,其實這些行為都是他們內心自卑的偽裝,也是他們為了逃離自卑情結所做的努力。真正的強大,不需要通過讓別人感到弱小來獲得。

如果你感到自己可能是一個有自卑情結的人,又或者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偽裝自負的自卑者,應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說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於對自卑的克服和超越,在他看來,自卑並非是壞事,而是人們的積極行動,力圖改變現狀的精神動力。終生從事人類自卑感研究的日本著名心理學家關計夫也指出,“全然沒有自卑感,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可見,首先要做的是理性認識,正確對待自卑接納自卑。然後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一些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到過去對你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你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你對自己的評價可能是過低的。準確認識自身,正確地、辯證地看待自己,客觀評價自我,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要尋找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的成績,客觀地評價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要降低自我期望的水平,避免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差距過大。在選擇自我評價參照時,要講究“可比性”,要選擇與自己各方面相類似的人、事做比較,否則與自己懸殊過大,或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心理學視角為您解讀“自卑情結”重塑自我

保持持久穩定的友誼(或好的更加親密的關係)也是我們應對自卑的緩衝器。自卑心理具有敏感性、閉鎖性、虛榮性、掩飾性等特點。其次我們往往對於自己比較敏感的一些方面會過於擔心別人的評價,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訓練自己用自嘲和“認慫”的方式來接納自我現狀,這樣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評價自己,而不會被“理想自我”所矇蔽。真正的做到了接納客觀自我後,你對別人的評價和態度就會發生變化,敏感度也隨之降低。再次,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發洩方式可降低和消除這些不良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消除抑鬱、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可以嘗試和朋友溝通,讓他們給我們一些積極正面的鼓勵。這樣我們就會潛移默化的關注自己的優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關注可以累積我們的自信值、成就感、以及高峰體驗,對於克服自卑情結有著長程穩固的推動作用。

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的朋友請收藏、點贊、轉發。需要心理諮詢的朋友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