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凤城资讯 独树一帜的泰州盐税文化,因一座横跨城区中市河的税务桥,而显得更加别致。如今,那座始建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的古税务桥,仍深埋于原址,但由古税务桥派生出的一条税务街,至今依然熙熙攘攘,连同矗立在街中的两座新建的“古税务街”牌坊,向来往的世人诉说着泰州盐税文化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宋“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铜印

亭间

因盐而生的古泰州之名

泰州盐税文化中有一个不该忽略的名词——亭间,它是自战国海阳、西汉海陵之后古泰州的第三个名字。古泰州作为我国食盐的主要产区,因而有了与盐业生产相关的这一名称,也是泰州诸多名称中惟一因产业而生的古地名。

怎么叫了这个好像既不会形会意,也难明究里的亭间?其实原因简单:古代煮盐者被称为亭户,煮盐的地方叫亭场,而古泰州作为我国的食盐主要产区,亭间就这么成了自海阳、海陵之后的古泰州第三个名称。

虽说亭间之名存世时间极短,海陵又很快恢复本名,但海陵盐业在全国的重要影响却由此进一步凸显。

税务桥

因盐而来的泰州名桥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如今可见泰州最早的地方史志,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黄佑等纂成的《泰州志》,其“桥渡”篇中载记说:“太平桥:南水门入第四桥,俗呼税务桥。”

税务桥是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桥,虽说最初它只是以民间的俗话而进入史志,但民间的力量却足够大地影响了历史,从而有了如今泰州盐税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税务桥建在泰州中市河上,中市河即南北走向的市河中段——另尚有东西向的两条市河。曾经的“双水绕城”之说,即所谓市河与泰州城河形成的水城格局。具体说来,中市河地处今泰州海陵城区海陵路西侧,路与河并行。原本稍窄却笔直的这条人工长河,据考证,为唐代中晚期的产物,如今除了虹桥、暮春桥往南一段尚存之外,另外依次跨越中市河的昇仙桥、八字桥、税务桥、陈家桥、大林桥、王家桥等,皆先后填河、埋桥、拆桥,仅存桥名。

从清末到民国,由于国家盐务管理政策的调整,泰州税务桥已不再繁华,1949年后,因河塞桥废,税务桥被埋入地下。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古税务桥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

1985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将税务桥遗址列入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址边竖立了“税务桥遗址”碑。1996年,泰州市旧城改造时“遗址”碑被拆除,但古税务桥却同时得以重见天日:这是在“遗址”处铺设下水管道的施工中,意外挖掘出来的。

作为文物的古税务桥挖掘终止之时,正是文化的古税务桥挖掘的开始。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重视这座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古桥,专程来泰州考察。泰州国税局王申筛也为古税务桥展开了走访,在调查几位老人后形成了文字:

古税务桥为砖砌单拱弧形,桥高约四米,东西各有十五六级台阶,桥面和台阶铺麻黄石板,桥面宽约七米,东西长约八米,桥栏杆高约一米,亦为砖砌;紧靠桥顶北栏建有吉祥庵,坐北朝南,从东到西共为两间小五架梁房,庵前为人行过道,再往南有一块影壁约两米五见方正对庵门。桥东北坡上有一坐北朝南的茶水炉,茶水炉东隔壁为一小肉铺,紧接着是在拐角口的扬子烧饼店……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画家贾广慧据老人们忆旧所绘《泰州税务桥》图

税务街

千年古街今逢春

和税务桥一样,清末、民国年间的税务街,似乎也遭遇了冷落,税务街两侧渐渐变成了市民百姓的安居之地。1949年以后,人丁兴旺的税务街却呈现出另一派生机。

税务桥边古税街,盐税文化独帜开——由税务桥派生出的税务街,在人气、地气兴旺的新时代里又派生出更多赋予新气象“税务”之家:税务饼店、税务茶食店、税务副食酱货商店、税务居委会、税务超市、税务社区服务站、税务桥排档……

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有着盐税文化底蕴的税东街首先得到了改造。五百多米长的税东街,路宽了,店多了,洋溢着现代气息的街道,与随后矗立于街头两端的两座“古税务街”石质牌坊,以及原本就在街边的明蒋科进士宅第、两淮盐运使乔松年的私宅乔园,形成了既古色古香又充满了时代特征的崭新面貌。

四百多米长的税西街,在二十多年前就自然形成了泰州餐饮排档一条街,泰州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得到彰显。修复中的明代宫氏住宅位于税西街中段。

古泰州除了曾经用名海阳、海陵,还有一个名字叫亭间

今天的“古税务街”

集泰州盐税文化

泰州明清建筑文化

泰州饮食文化于一体

展现了书法家林散之

题于“古税务街”牌坊上

“汉唐古郡” “淮海名区”的精髓

让世人回味着

“古税务街”的过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