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两年来,定日援藏联络小组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按照“国家要求、藏区所需,上海所能”的总要求谋划援建项目,按照“不忘初心、快乐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的主题狠抓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援建工作。

(一)狠抓援建项目落地。两年来定日援藏联络小组安排援藏项目27个,总投资10983万元,其中:2016年安排12个,总投资4795万元;2017年安排15个,总投资6188万元。截至目前为止,费用类项目均按时完成,建设类项目全部开工。援建项目能顺利推进,定日联络小组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项目设计和前期手续报批工作同时推进,对援建项目进行分类实施,建设类项目和费用类项目同时启动,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二是充分调动县里各方面的力量,主要借助县城投公司和县驻日喀则市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力量,充分利用好时间差,实现了前方项目实地勘察与后方审批手续办理的有效衔接;三是及时召开项目推进研究会,项目推进小组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研究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2017年7月6日松江区区长陈宇剑带领松江区党政代表团到定日县慰问

(二)探索扶贫攻坚新模式。针对定日县扶贫人口基数大(2016年建档立卡户4444户,贫困人员17351人),脱贫方式单一(主要靠草场、边境等补贴),返贫现象严重,全面脱贫时间紧等问题,我们借助有利条件协助县委县政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一是设计好产业扶贫项目。结合定日县处在珠峰核心保护区和农牧区的实际,我们重点打造定日县高原智慧农业园区项目,通过种植、培育高原现代农业作物,在丰富高原蔬菜品种的同时,将农业观光、珠峰旅游、餐饮住宿等功能集中于一体,扩大就业的同时,还能通过利润创收,实现建档立卡户的股分分红。二是引进好产业脱贫项目。引进3家光伏企业,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惠及80户建档立卡户和60名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员就业;引进锦江集团提升定日县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公司运营后可吸纳就业岗位20余个。我们还与天喔食品对接,商谈到定日县开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事宜,如果成功的话,在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将增加近100户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三是衔接好“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工作。根据定日县13个乡(镇)贫困人口分布情况,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相关精神,协助区合作交流办和区13个街镇,做好帮扶协议拟定、项目设计对接、资金对口拨付以及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协助区7家企业与定日县7个贫困村实现扶贫对接。四是保障好培训和助学活动。两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松江区共为定日县培训公务员、教师、医生和技术人员共144人,发动各类社会力量助学帮困1516人。

(三)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松江援藏小组与其他四县援藏兄弟相比有“五个之最”,即,海拔最高、环境最苦、任务最重、年龄最大、团结最好,这既得益于历批援藏干部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得益于我们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参加联络组组织的系列讲座、读书交流、专题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坚持每周一小组工作例会学习制度,组织大家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在藏干部和藏族同胞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本领。二是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参加市联络组、县委组织的“两学一做”、“四讲四爱”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大讨论和“不忘初心、快乐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主题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凝聚了共识。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小组援藏工作实际,我们建立健全了请销假、公寓管理、车辆管理、经费使用、项目管理等10多项制度,同时建立每日平安报告、定期谈心和定期到日喀则市区调休等制度。援藏小组都能主动服从管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要求更高,始终严于律己,自觉遵章守纪,保持了较高的在岗率、在藏率,展现了松江工援藏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

(四)改进生活居住环境。在区委区政府、区合作交流办及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县政府提供新公寓进行了装修改造。一是提高了硬件建设标准。新建了两个阳光大棚和食堂会议室,安装了马桶和地暖,硬化了路面和院面,购买了必备的生活家俱和餐具等。二是浓厚了政治氛围。竖起了学习宣传橱窗,张贴主题教育宣传标语,规章制度上墙,明示各类场所等。三是美化亮化环境。在公寓内种植适宜高原生长的花草和树木,在阳光房内新建了蓄水池,想尽办法营造高湿度、多氧气的温馨环境。去年8月18日,我们搬进了新公寓,聘请了1名厨师和1名保洁员,伙食质量和居住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

二、几点经验做法

回顾两年工作,定日联络小组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小组6名同志一直保持精诚团结、砥砺奋进的精神状态。

「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缺氧不缺精神,是一代代老西藏人用生命谱写的精神符号。“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是激励新时代西藏建设者前赴后继的动力源头,定日联络小组在实践中敢于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定日县海拔4447米,是五县中海拔最高的,定日援藏小组也是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两年来,他们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与高反作斗争,大家没有因为环境恶劣而影响工作,反而还创造了几条基本经验。

(一)发挥出了“一团火”的作用。定日联络小组的6名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何劲峰同志初到定日县心跳到了140下,冒着高原反应深入乡镇调研,及时掌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在一个月内就理出三年援建思路和当年项目计划。张春同志分管县城市建设,为了改变县城脏乱差的面貌,他3个月往返珠峰16次,体重下降了40斤,真正实现了县城的“厕所革命”,使整个县城面貌一新。

「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何劲峰下乡调研

(二)发挥出了“一座桥”的作用。当好沪藏两地扶贫协作、团结合作的友谊桥梁,做好支援地和受援地双方“供、需”的衔接工作,配合市联络组和松江区合作交流办,完成了年终考核迎查的各项工作。姜立同志担任县发改会副主任,负责项目立项和前后方对接工作,因工作多压力大,夜里常靠吃安眠药才能睡眠,靠着这种拼劲,使定日联络小组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夏晓勇同志担任定日县住建局副局长,负责小组的招商引资工作,为了抓好的产业项目建设,他每周跑工地,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加上高原反应,身体多项指标发出警报。

(三)发挥出了“一架梯”的作用。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援藏的使命就是把党的惠民政策、援建项目转化为藏族同胞一步一步实现小康梦想的致富梯。钱松杰担任定日县人民医院院长,不仅手把手教医院人员业务知识,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包虫病防治、先髋儿童防治、结核病防治工作,成功实现医院创二乙工作,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2016年8月9日定日县第一批先髋儿童赴上海治疗

沈军兴担任定日县中学校长,是第八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长的,他把上海学校管理经验悉数教给校班子成员,每周坚持听课制度,使学生成绩逐年提升,同时,每年还为贫困学生拉赞助资金20余万元。在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扶贫上,定日联络小组把脱贫的着眼点放在稳定脱贫上,通过认亲结对开展思想帮扶,通过安排就业技能培训项目,解决建档立卡户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问题。

(供稿:定日援藏联络小组)

本期执行主编:邹忠

「援藏两周年」定日援藏联络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