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編者的話: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曾提出可以把父母教養方式歸納為兩個維度:其一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即接受-拒絕維度;其二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許維度。而今,同為心理學家的艾米·莫林以她的觀察,總結出四種類型的家長;或許家庭教育沒有什麼大一統的成功之道,但是有些普遍性的誤區,而她也犀利地予以指出。

如今養孩子似乎越來越難,從被專家警告要控制孩子的“屏幕時間”到要注意食物中的過多添加劑,從海量的教育方式文章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選擇,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教育變得愈發具有挑戰性。而父母卻是少有的不經培訓就可上崗的職務。

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許多家長都會採取某些特別的教育戰略或是養育方式,去應對當代社會的變化和挑戰。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專家,艾米·莫林(Amy Morin)說自己將見過的父母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

1. 放鬆的管理者

這種類型的家長給孩子很多自由去探索和嘗試新鮮事物,他們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並將“讓孩子成為孩子”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這些父母是過度保護的“直升機父母”的反面,他們希望孩子能用力玩耍、享受樂趣,並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和承擔後果。

雖然他們近似放養式的方式看起來肯定不會扼殺一個孩子的發展了,但是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卻可能得不到足夠的指導和手把手的訓練。最後,孩子可能沒有習得走向成功應該具備的品質和技能。

2. 毋庸置疑的命令者

這種類型的家長會確定很多框架和規則,他們往往對孩子有著高期待,並且會有很多要求。當孩子偏離既定軌道時,他們會有嚴厲的制裁。

因為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強調服從勝過所有,所以孩子很難有個人的意志、也不能很好地內化這種期待。他們會選擇遵守規則以避免麻煩,而非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潛能。

3. 急切的擁護者

無論是覺得老師評分不公還是教練太嚴厲,這種類型的父母,都會很快做出反應,去維護自己的孩子。他們將孩子的權益放在第一要務,總是擔心沒有他們幫助的話,孩子會被欺騙或是欺負。

常見的結果是什麼?當發生矛盾時,這類家長會衝在前面,這就阻礙了孩子自己去體驗和解決困難。然而,這種調節情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是一個人的必備技能。

4. 精神強健的領導者

這類型的家長會在給孩子足夠自由和足夠指導之間尋找平衡。他們也對孩子有高期待,但是他們支持孩子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最主要的是,他們以身作則,有強大穩定的精神,所以孩子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榜樣的因子。

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在莫林的暢銷書中,她談到,精神強健型家長在育兒中不會做這些事:

1. 把孩子當作宇宙中心

如果你以無窮的精力去一直應和孩子、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長大過程中可能會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如此對待他。教給孩子多去想想能為他人帶來什麼,而非能從他人那裡得到什麼。

2. 給孩子過大的權力

比如讓孩子決定一家人吃什麼或是假期去哪兒,有些超出孩子本身的能力範圍了。讓孩子有機會去學習服從命令、聽他們不想聽的、做他們不想做的事。讓他們學會做一定選擇的同時,一定要明確這個家庭的秩序結構,讓孩子明白他們不可為所欲為。

3. 追求完美主義

希望孩子表現好是良性期待,但如果期待他們表現完美,某種程度上就是苛求了。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卓越。他們不用完美,只需超越自己就可以了。

4. 讓孩子避免承擔責任

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做、不讓他們去做兼職,覺得這些太辛苦,這是很多家長的思維。實際上讓孩子從事他所在年齡階段可以承擔的事務不會超出重負,這是幫助他們學會承擔責任、社會化的重要一步。

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5. 總是對孩子的情緒負責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逗他們開心、當他們失望的時候撫平他們的情緒,這意味著你是他們的情緒管理人。孩子需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感受。可以教孩子一些自己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這樣他們在遇到情緒問題時不會總想著依賴別人解決。

6. 避免孩子犯錯

檢查孩子的數學作業、確認他們帶了午餐、在孩子身後碎碎念提醒他們,這其實不會給孩子什麼好處。一些自然的結果反而可能是生活最好的老師。

允許他們犯錯,允許自然的結果顯現,趁機教給他們如何應對,這樣他們不會在獨立成年後驚慌失措。

7. 混淆紀律和懲罰

懲罰意味著讓孩子為自己做的錯事付出代價,而紀律,則是關於教給他們如何在未來做得更好。

養育一個“害怕被罰(而不做什麼事)”,和養育一個希望能做出好的選擇的孩子,當然不是一回事。

常見的這四種教養模式 最後一種最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過去,我們可能更傾向將成功的孩子比較狹義地定義為那些成績好、特長多的“別人家孩子”,而如今,幫助我們的孩子成長為心理強健、負責任的成年人,能夠順利地迎接成年生活這一點,受到更多的關注。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心理強健的人,而這本身已經是一種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