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戰國之世,提到合縱,大家一定想到的是山東六國合縱抗秦,但萬事皆有例外,秦國也有一次加入了合縱,一起攻擊齊國。齊國是當時的東方大國,強橫無比,也想學習秦國抗擊合縱經驗,想一舉打敗五國聯軍,然後統一天下。結果卻是齊國國王田地被千刀萬剮,齊國幾乎被滅國,正所謂東施效顰,齊王田地之謂也!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一、齊國的強盛之下,危機四伏。

戰國初期,天下霸主是魏國,齊威王通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打敗了魏國,成為了東方六國的第一強國。齊威王死後,其子田闢疆即位,後世稱為齊宣王。齊宣王是一代明君,他在齊國大興文明之風,又任用蘇秦在齊國第二次變法,使齊國國力空前強盛。燕國的子之之亂,使燕國一團亂麻,燕國太子姬平請求齊宣王出兵平定子之之亂,並輔助姬平登上燕國王位。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齊宣王派兵進入燕國,一通亂殺,不僅殺了燕國丞相子之,燕國國王姬噲,更是在薊城大開殺戒,屠殺了很多無辜燕人。最後齊軍把薊城的王宮一把火燒了,然後掠奪了燕國無數財富後方才撤出燕國。之後姬平(燕昭王)繼位,築黃金臺招攬人才,先後有名將樂毅、名士劇辛等人才入燕治國。燕國經過二十多年的變法治理,終於富強起來了,而樂毅在遼東練得精兵二十萬,準備向齊國復仇。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田地即位,是為齊閔王。田地醉心軍事,上臺後增加賦稅,擴充軍隊,先後成軍60萬有餘,國內民眾苦不堪言。田地與其它五國一起合縱攻秦,派30萬齊軍參戰,然後趁五國合縱之機,秘密進軍宋國,一舉滅掉了宋國。齊國這次主導的合縱大軍共60萬,在伊闕之戰中三晉24萬大軍被白起斬首;齊國略有傷亡,但及時退出戰場歸齊;楚國步軍10萬被秦軍斬首,春申君及時退軍回楚;燕國派出的2萬步軍為齊國斷後,全部被秦軍斬首!這次合縱唯有齊國得利最大,其它五國均損兵折將,三晉與楚國更是喪土敗師。韓、趙、魏、燕、楚五國對齊國恨之入骨,又畏於齊國尚有60萬大軍,而五國又無法同心合縱攻齊,還得防備秦軍進攻,最終競不了了之。但仇恨的種子是完全種下了!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二、燕國提出合縱,秦國加入合縱,五國攻滅齊國。

燕國強軍訓練完成後,燕昭王讓樂毅聯合其他五國共同攻擊齊國。此次合縱的關鍵是秦國,只要秦國加入合縱,則三晉必然加入聯軍滅齊分地。因秦昭襄王嬴稷以及宣太后羋月母子在燕國為人質十多年,幸得樂毅多方照顧,才沒有在子之之亂中喪生,同時削弱齊國、連橫燕國也是秦國的大利所在。因此樂毅入秦後,很快獲得秦國支持,出兵5萬助燕滅齊。韓、趙、魏三國得知秦國加入燕國的合縱,紛紛各出兵8萬加入合縱,目的是要瓜分宋國與齊國部分土地。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楚國新王羋橫原本在齊國為人質,在羋橫認田地為義父且割給齊國三百里土地後,方得回楚國繼承王位。因此楚國名義上與齊國結盟抗擊其它五國,實則引兵10萬欲收復割給齊國三百里土地,並進一步佔領齊楚相接的部分齊國領土。

齊王田地得知五國聯兵攻齊,總兵力50萬,而齊國有大軍60萬,尚有楚國在背後支持齊國。田地認為這是一舉打敗五國的最佳時機!等打敗聯軍後,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滅燕,一路西進滅三晉,然後再合軍滅秦,最後滅楚,則齊國統一天下指日可待。於是齊王發兵攻打五國,卻不想兩戰兩敗,齊國60萬大軍灰飛煙滅!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齊國主力大軍被滅後,秦軍退回秦國,三晉忙著去瓜分老宋國以及齊國與本土相接的土地。而燕軍則橫掃齊魯大地,半年不到佔領齊國七十餘城。唯餘兩城不下,齊人堅守六年後,樂毅被燕國新王貶黜,然後齊國又快速復國。從此燕齊兩衰,山東六國僅有趙國成為了秦國的強勁對手!

齊閔王以一敵五,國滅身死,欲效仿秦國抗縱稱霸,結果東施效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