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常识答问16」为什么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

「禅宗常识答问16」为什么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

问:为什么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

答: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指出:“佛地无自他,汝强谓自佛、他佛者,众生心不尽耳。”

详言之:

“古德释台教止观云:只达一念自心是法界,十方诸佛,与一切众生,同一无住,本一法界,为身为土,无彼无此,无根无住处,无修不修,无证不证,无凡无圣。但众生自谓妄想缠缚为凡,为不修、为不证;谓佛为圣,为修、为证。修证凡圣,在众生自强立之,佛位中都无此名也。

“诸佛所见,一切众生凡圣身,是佛法身;一切国土,是佛国土;一切法,是佛法;一切心,是一心。极十方三际推求,无纤毫许若色若心,不是佛理。智境朗然,周遍法界,尝无一事,澹然身心,无所施为。佛心既然,我学佛智,如佛用心,即止观明静也。佛现,即我心现,现与不现,只是自心镜上影像耳。”

有人问:既然佛陀的示现只是众生自心上影像,岂不是都无外佛可见?那么,众生所见到的佛又是什么呢?

佛经以大圆镜喻佛智,是指佛陀智慧清净,离于尘染,能如实照见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如同圆镜能够朗照万物,映现一切色像。

永明延寿禅师以智镜之喻答云:“自他不二。但如来有同体大悲,众生有熏习之力。扣击同体智镜,随此心上,感见相好镜中之像。然不离镜,而非即镜。随照好丑,感者千差,相亦万品:或机地深厚,或佛身长千万由旬,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以恒河沙世界微尘佛刹为净妙国土,说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法门;或人天报殊,示现八相,一期利益,不过数百年间,如空云水月,恍惚而生。斯皆由感者一念之心,谓佛色身来应。佛实无来去之劳,无有形之患,无可说之法,无所度之机;但众生善缘心想,谓佛来应为我说法,实是众生,于自心上现此相耳。”

有人问:如圆镜譬喻,众生善根击佛大圆智镜,现此影像,那么此像属于佛还是众生?如果是佛智镜上所现之像,为何又说是在众生心上现?二者是否矛盾?

永明延寿禅师答:“明镜属佛,像不属佛。像若属佛,佛则生灭流动;像若属众生,众生业结所缚,何能具此相好?但感应道交,方见此耳。

“同体圆镜,不偏属佛及众生,同一体故。但众生磨莹己镜,未得全明,故能暂现此相,表进修之力。”

进而有人问:如果是这样,像是众生自感心镜上所现之像,而不说是佛所现,岂不是说佛对于众生无摄持救度之力。如此,众生仰赖佛力,岂不成了虚伪无用的敬慕,于众生解脱又有何益?

永明延寿禅师答言:“由敬慕之心,感像现也,此真佛力,岂众生能置哉?”

又有人问:如果佛不可分自他,凡圣岂不是只能共作一佛,不能各各自成吗?

永明禅师以喻作答:“不共作一佛,不各各自成。此义难了,试举喻看。如国清寺,法界也;住寺僧,古佛也;远人暂游,暂感佛也;他日爱慕剃发,配寺国清,即我寺也;五峰松径,台殿房廊,悉我有也;顿得受用,不减他物,成我家也;不人人别造一寺也;不共他分一寺也,分即随人去,常住法界不可分也。此义出《涅槃经》中:譬如路有一大树,树阴清凉,来者即纳,无人遮护,无持去者。既印金口,可以奉持。”

“不共作一佛,不各各自成。”此是在凡不增,在圣不减意。因为,诸佛于清净法界中度化众生,非于分别现见中度化众生;众生暂于分别现见中见诸佛示现化身,非于清净现见中能见化身,而必将于亲证法性之时亲见法界之清净。但是,凡夫见佛化身也好,菩萨见佛报身也好,乃至诸佛亲见清净法身,无不在法界中,无不是佛法,无不是清净佛心,无不是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不来此法界,一切不出此法界。故凡圣有别,非是真实分别;感应道交,乃是一切现成。

《华严经》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佛心如大圆镜,众生心若清净,圆镜本性便当下显现,则菩提之影唯现于清净法界中,又何来众生心、佛心之别?

法性难思,佛境难测,实不可以分别思议之心揣度。凡圣之别乃颠倒所成,其名相之别,只是暂时随顺众生而安立。若以凡夫心落实凡圣之别,则是错解佛心、妄测圣意,便与解脱南辕北辙了。

「禅宗常识答问16」为什么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

禅宗常识答问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