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高手,在许多成年人所不知的领域,如网络小说行业,就有自带流量和巨大影响力的传奇。

相比短视频APP上的网红“小哥哥、小姐姐”们,这些“大神”作者,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情、勤奋和粉丝的追捧,不但名利双收,也获得了很高的江湖地位。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唐家三少。

原名张威,生于1981年,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网络顶级人气名家,第十三届政协全国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2012年开始,唐家三少在“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中,以5年3300万元的收入荣登首富宝座,并获得“中国作家富豪榜·网络作家之王”奖项。2014年5月4日,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唐家三少”入选2014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位列第87名,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唐家三少更是位列第六十五名,是榜上唯一一名纯粹因作家身份进入榜单的名人。在2014年12月17日发布的2014第九届中国作家榜“网络作家榜”上,唐家三少以5000万版税位居榜首。2015年度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以1.1亿元版权税收傲视群雄。

在2017年4月发布的网络作家富豪榜上,唐家三少以1.2亿的版税成为榜首;2018年4月11日,唐家三少以1.3亿元的版税排名第12届网络作家榜第1位。

连续六年蝉联榜首,唐家三少是名副其实的“网文之王”。除了网文,在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唐家三少也都有涉及,并和吴京、谢楠和陈坤等娱乐圈明星有互动。

如果纯以收入论,如国内很牛逼的财经名人、专栏作家吴晓波,一本书最多也就是几百万的版税,而看过的读者也不会超过一百万。

但唐家三少每一本小说的阅读量,动辄以千万计。

他曾说自己一年出十五六本书,实体书销量年均1000万~1500万册,漫画1000万册,长篇连载每28天出一本,还有短篇故事。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很多人不喜欢唐家三少,但几乎没有人不被唐家三少的勤奋所折服。

罗胖的每天死磕60秒就让人惊佩了,可唐家三少是每天死磕一万字。

《狂神》2004年8月开始创作到2005年1月,不到五个月的时间,120万余字收笔;《琴帝》2008年1月开始创作,4月,约330万字的《琴帝》系列开始出版,几乎每天都要写到一万字以上。

不只是一本两本书,“一日两更,绝不断更”,唐家三少的每本书几乎都是以这个速度在写的,长时间的伏案码字,他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都得了腱鞘炎,颈椎腰椎也常出问题。唐家三少曾以“连续写作86个月从不断更”的成就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在外出旅游、会友、参加活动的时候,唐家三少都会带着笔记本随时准备打字,甚至在陪老婆去医院时也不忘码几千字更新。

码字这事有多难,你坐在电脑前随便用键盘敲一千字试试就知道了,何况是绞尽脑汁地编故事呢。

唐家三少说,只要每天无其他要事,早晨从9点30分到12点,他必定会码上1万字以上。若被某些活动挤占时间,当天则用存货保证更新。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这件事情我们做了多久呢?13年,每天。我连载13年。”

为什么这么拼?

他说,“读者每天都能看到我们,才会一直跟随”。

网文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如果和读者之间没有黏性,那么粉丝就会流向别人那里。唐家三少的一个朋友就曾出名后,沉寂了一年多,等他再出山的时候,粉丝已经大量流失,其作品阅读量、收入等也大幅缩水。

所以,唐家三少必须保证持续的输出,才得以维持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在粉丝中的影响力。

唐家三少的书还有一个特点,这也是老方想要推荐给各位,希望能有所启发的。

商业模式,或者说唐家三少的套路非常简单粗暴,但也因为简单而难以超越。

唐家三少的小说风格几乎都是一个套路,人设差不多,结构差不多,情节差不多,文字就是大白话,故事逻辑简单直接,一般是主角打了小怪打大怪,然后打大大怪,一路热血逆袭,让人感觉高潮迭起,也不用你费脑子,只是看着就爽。

嗯,因此有人(就是我)说,唐家三少的书其实相当于大脑麻醉品,很容易成瘾,特别是对年龄低或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有很强的致幻作用,让他们以为自己也像主角一样完成了通关逆袭,以此逃避残酷而失败的现实。

当然,其他网文作家也多是如此,这种文字魔法甚至已经传播到国外,并引起了一股网文旋风。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扯回来说唐家三少的核心秘诀,就是他在采访中提到过的,从不提高写作水平,以此时刻占据金字塔最底端。

为什么呢?

按照常人的逻辑,人往高处走,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是好事啊,比如增加写作水平才可以冲击文学奖之类。

可三少不这样做。

“我最主要的读者,一直都是8岁到22岁这群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他们。”

小白读者才是唐家三少的核心消费群体,他必须和他们保持同步,如果他的水平提高了,那么口味就无法满足大多数粉丝,这是一种损失,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就这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商业上来说,有三个要素必须搞清楚:你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你谁?客户群体在哪里?你的业务模式、财务模型是什么?

通俗的说就是,你能把自己的资源卖给谁,通过什么赚到最多的钱。

所以说,唐家三少是个聪明人,他明白网文的最大受众是有时间、舍得付费和认知水平不高的小白群体,这些才是他的衣食父母、客户。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是个人和企业能够成功的第一步。

有些人做生意,常常搞混了客户需求。

如另一个罗胖做手机,他一开始看不上低端用户,高端的用户又够不着、目前为止也没有那个品牌能打败苹果,所以他自以为是地选择了中间地带,结果智能手机价位中间区域的用户,一是少,一是难伺候。赚钱不多还要被骂,有时候,不上不下,就是既不上也够不着下。

创业最怕的就是以己度人、自我感动,你喜欢的东西,客户未必喜欢,找准市场需求的最大基数才有可能赚钱,只是做逼格,成本太高了。

看看在血海挣扎的罗永浩,在看看一骑绝尘的雷军,就知道人和人的段位差距,功夫高一分就高到没边。

所以,明白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消费群体是谁、在哪里,是做成事的第一步。

唐家三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自己擅长的部分,高级的写不了,专业的够不着,既做不了吴晓波,也成不了莫言,只有人群大多数的草根、小白,才是属于他挣的钱。他用勤奋更新和固定套路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一旦在金字塔的基座牢牢地占据了优势,也就不会担心粉丝流失 ,如今唐家三少的小说甚至成了00后的文学启蒙,但00后之前的90后由于年龄、阅历的增长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很多人都舍弃了坚持不提升小说水平、不共同成长的三少,而选择了离开,并对曾经的浅薄无知感到羞愧。

但是,“不喜欢,走就是了”。

毕竟有人去、有人来,唐家三少只要拥有大多数小白读者的喜欢就够了。

写文年收1.3亿,他却从不提高写作水平(老罗早知这个理就好了)

当然,肤浅通俗的消遣读物未必是没有成年人钟情,唐家三少既有一次打赏百万的土豪粉丝,也有吴京、谢楠、陆毅和陈坤等明星粉丝。

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也是难以改变的。

商业本无高下,阳春白雪皆有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