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諾獎獲得者赫克曼: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下)

【孩子們無法選擇他或她出生的家庭,但社會可以豐富弱勢兒童的發展機會】

□中國經濟報告 王藝璇

早期教育的核心在家庭

中國經濟報告:你之前的研究發現,接受早期干預的兒童年齡越小,其獲得的收益越大。越晚實施早期干預,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得到的回報就越少。撇開深奧的理論,也就是說,人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中國孩子很早就要去學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樂器、下棋、算術等。中國家長的這些行為與你的理論算不算同出一轍?

詹姆斯·赫克曼:的確,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隨兒童年齡的增加不斷遞減,0-3歲兒童早期干預的投資回報率最高。不過,我所說的早期教育並不是指課堂教育,不是學術訓練,而是更寬泛的,比如和父母的互動、和同伴的遊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這在個人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起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作用。研究表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能力較高,創造力、抗壓力也更強。

中國經濟報告:好的家庭教育是否意味著要投入很多錢?

詹姆斯·赫克曼:衡量家庭教育的標準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投入和引導的質量,並不在於家庭收入本身。這個投入意味著時間、精力、與孩子的互動。比如,孩子從家長那裡聽到的詞彙量會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儘管在互聯網條件下,孩子們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資源,但有一些互動是無法通過新技術來實現的。

中國經濟報告:我很好奇,什麼樣的早期教育才能培養出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能否結合你小時候接受的早期教育,給中國的年輕父母一些建議?

詹姆斯·赫克曼:我的早期教育來源於我有很好的父母,他們給我自由,讓我去探索我感興趣的一切,給我很多時間和夥伴們玩耍,並且父母和我有良好的互動。我甚至記不得小時候我要做作業,也不記得有過什麼壓力。

好的父母並不一定是高學歷的父母。我不知道別的諾獎獲得者接受了怎樣的早期教育,我的父母甚至都不是大學生。而且據我所知,很多諾獎獲得者的父母也都沒有接受過太高等的教育。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比如:提供和睦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任意探索的自由,不給孩子刻板地規劃未來,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等。

教育方式應多種多樣

中國經濟報告:很多中國父母為了讓子女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而選擇購買昂貴的學區房,或花更多擇校費。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詹姆斯·赫克曼:現在的父母都很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是好事。但是認為“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就能得到好的教育”,未必十分正確。我想這些父母把教育想得太過簡單、也太過單一了。好的學校並不代表好的教育,在我看來,家庭教育才最重要。我有一個孫女,她的父母現在為她選擇上哪個小學而猶豫煩惱,之前為給她選擇進紐約第一好還是第二好的幼兒園而焦慮不已。在我看來,去哪個都是一樣的,我也實在看不出二者有什麼差別。而且,即使學校有差別的話,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我自己其實都沒有上過幼兒園。

中國經濟報告:但是,中國父母們相信,如果沒有好的小學就不會進入好的中學,沒有好的中學就考不上好的大學。

詹姆斯·赫克曼: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於提高考試成績或是去讀好的小學、好的大學,而是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去做適合他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一概而論。父母應該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僅僅以取得優異考試成績、上好的大學為目的。另一方面,社會協調發展需要的是具有不同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帶來了對於不同能力的需求。調查研究發現,企業最需要的往往是可以在崗位上發揮能力的技術知識,而不只是學校傳授的基礎知識。例如微軟、寶馬這種大公司就需要大量技術人才,而不僅僅是高學歷畢業生。社區大學與這些企業的合作就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些社區大學傳授崗位技術,不僅滿足了孩子對教育的需求,也滿足了企業對崗位技術人才的需求。當然,教育最根本的意義在於使得各個社會層級的人都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而這對先天弱勢的學生更為重要。

中國經濟報告:說到技術人才,中國正在逐步普及高等教育,畢業生也越來越多,但企業對技術人才的缺口卻越來越大,怎麼解決這一問題?

詹姆斯·赫克曼:對高校來說,一種很好的方法是讓一些高等教育機構跟企業直接開展合作。大學和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一是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二是可以解決高校教育資金來源的問題,三是能夠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應,所以這應該是值得推廣的。

在高等教育之外,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其他國家的模式,比如說瑞典和法國。在這些國家裡,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人數比例並不是非常高,但勞動力市場中卻有很多形式各樣的類似職業教育的機構,可以幫助那些沒有能力上正規大學的人獲得更多選擇機會,並讓這些人和公司結成一種夥伴關係,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培訓,得到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應對老齡化挑戰更重要的是提高勞動力素質

中國經濟報告:2016年起,中國實行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預期會讓出生人口增多,但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效果並非如此。中國該如何應對勞動力人口數量的下降?

詹姆斯·赫克曼:韓國、日本、中國臺灣雖然都沒有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也都面臨著老齡化問題。意大利、德國、英國等國家,也都面臨著低生育率的問題。中國現在也正面臨人口增長放緩的問題,也許未來的趨勢是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會不斷減少。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勞動力人口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勞動人口的質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更高質量的勞動力代替減少的這部分勞動力人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中國適應更新的、更加先進技術的應用。為此,需要做的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人口。

中國經濟報告:中國未來的養老形勢的確很嚴峻,你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詹姆斯·赫克曼:養老是個很宏大的問題。首先,子女對父母的反哺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雖然傳統的中國家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但子女的照顧仍然是老年人養老的主要依靠。其次,政府對代際間財富轉移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養老問題上,政府應增加對家庭的支持。中國是一個政府財政收入增長很快的國家,也使得政府在資源再分配上有更多的自主權,讓老年人能獲得更多的政府及社會資源。與此同時,政府在養老問題上對家庭的支持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另外,隨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許多老年人希望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例如,在丹麥有返聘制度。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政府需要提供一個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餘力的老人可以發揮餘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