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導了這7個字

國學大師辜鴻銘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辮子論: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心裡的辮子是無形的。這句話是辜鴻銘對嘲諷他的學生們的回應。意思是說這些學生雖然頭上沒有辮子,但是心裡卻有一縷辮子束縛著他們的思想。

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道了這7個字

事實上,最開始束縛漢人思想的就是頭上的辮子了。在1644年入關之後,滿清的統治者們就施行“剃髮令”,嚴令所有被征服的漢人都要留只能從銅錢孔中穿過去的小辮子,作為向清人俯首稱臣的標誌。所有不執行剃髮令的人都將被視為謀反,要誅九族。

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道了這7個字

在剪辮令執行的時候,有許多人寧願殺頭也不願意留辮。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人逐漸接受了這種髮飾。一些比較富裕的人家還會精心裝飾這銅錢孔粗細的髮辮。

一直到西方思想的浪潮湧入中國,辮子再度成為了當時有識之士熱議的話題。康有為第一個向光緒皇帝提出減掉辮子,可是被光緒皇帝給直接地拒絕了。到清朝末期,剪辮子已經演變成了一場革命運動。這項革命運動的風暴甚至直接刮到了皇宮裡面,連溥儀也受到了影響。

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道了這7個字

他的洋老師莊士敦經常和溥儀說中國人的辮子如今在世界各國人的眼裡,就是一根豬尾巴,現在就只有皇宮中的人還在留辮子了。莊士敦的話給溥儀的思想帶來了變化,他開始對自己的辮子非常的反感。

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道了這7個字

溥儀這就想將自己頭上的辮子減去,卻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所有朝廷大員都提出反對。作為清朝的皇帝,他怎麼能剪掉自己的辮子呢?可是溥儀是鐵了心要剪掉辮子,他讓太監去取來剪刀,為自己剪辮。可是這太監那裡敢剪,直接嚇得跪倒在地上。

溥儀剪辮子轟動了世界,國內最大的報紙申報卻只報道了這7個字

太監的舉動也把溥儀給氣壞了,他從太監的手上奪回剪刀。咔嚓一聲,自己將辮子給剪了。在當時,溥儀剪辮一事,在全世界硬起了巨大的轟動。歐洲國家的很多報紙都將這條新聞作為頭版頭條進行報道。

在當時的國內,全國最大的報紙《申報》,也以6個字對這條新聞進行了報道:溥儀昨剃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