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股」「准仙股」增多 便宜的「仙股」是餡餅還是陷阱?

“仙股”“准仙股”增多 便宜的“仙股”是馅饼还是陷阱?

分析師認為,的確會有一些業績較差的公司會被其他公司收購、入股甚至“資產注入”“業績扭轉”等,但炒作“仙股”無異於刀口舔血,風險遠大於收益。建議投資者應儘量規避業績不及預期、解禁期臨近,且流動性不足的個股,避免賬戶資產遭受損失——

7月25日收盤,A股市場出現了兩隻“仙股”(市場對股價低於1元的股票的統稱),*金亞報收於0.94元/股,*海潤報收於0.87元/股。其中,*金亞大跌成為近12年來首隻跌破一元面值的非ST上市公司,也是創業板歷史上首隻“仙股”。

當日收盤,還有中弘股份、ST銳電、包鋼股份等26只“準仙股”(每股股價在1元至1.99元)。“仙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便宜的“仙股”是餡餅還是陷阱?

“仙股”“準仙股”增多

在A股歷史上,除1996年5月和6月間曾有2只股票跌破1元面值之外,就只有2005年第三季度出現過15只“仙股”。此後的10多年裡,都沒有出現過“仙股”。直到今年2月份,“仙股”重現A股市場。2月1日,*ST海潤股價“一字跌停”,報收於0.97元,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A股市場時隔12年出現的首隻“仙股”(剔除已退市公司)。

年初至今,A股市場“準仙股”明顯增多。截至目前,A股“準仙股”個股數量有26只,其中有約10只為ST及*ST股。

“準仙股”緣何不斷增多?在川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看來,在強監管和去槓桿的政策背景下,小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弱,導致行業利潤和經營優勢進一步向行業龍頭集中,小公司業績下滑甚至虧損,並在股價上有所體現。此外,資金在諸多選擇中更為偏好企業前景明確的績優股,缺乏業績支撐的個股遭到投資者拋棄。

富途證券分析師則認為,監管層引導價值投資,過往市場中風行的題材炒作被打壓,一些純粹靠概念炒作、蹭熱點、炒作殼資源的模式逐步被市場拋棄,未來A股市場將大概率向機構投資者佔主流的方向演進。在外資流入方面,目前滬深兩市中增量資金部分來自於外資,而中小盤的多數績差股不在滬深港通範圍內,因此對於中小盤績差股,將因缺乏增量資金而長期處於低成交量運行狀態,一旦市場環境變差,持股投資者蜂擁售出,導致股價下挫。

“在金融對外開放不斷加大的過程中,外資流入增加,機構投資者和外資都更為重視公司的基本面和業績,偏好有業績和增速穩定的大盤藍籌股。缺乏基本面支持的中小盤績差股長期處於低成交量的狀態,流動性折價現象明顯,一旦市場情緒偏弱,容易出現股價閃崩的現象。”鄧利軍補充說。

投資價值並不高

當前,市場上確實有部分股民喜歡炒小、炒差,但“仙股”的投資價值並不樂觀,其更像一個“燙手山芋”。

“仙股”有其成為餡餅的一面。一方面,“仙股”的流動性和市值都很小,相對較少的資金可以拉昇或壓低股價,容易被操縱。因此,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仙股”帶有很強的博弈性質;另一方面,“仙股”作為價格低廉的“殼”資源,優質公司可以通過其實現借殼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仙股”的投資價值。

“但是,目前借殼上市的監管不斷加強,審批也越來越嚴格,相比來說,IPO卻高效順暢。對於通過IPO難以在A股上市的一些新經濟企業,也推出了CDR等政策支持。由此來看,‘殼’資源價值下降會成為中長期趨勢。此外,疊加‘仙股’本身業績較差,監管層打壓題材炒作,勒令停牌、打擊異常交易的措施成效初顯。‘仙股’很難再有投資價值。”鄧利軍表示。

富途證券分析師認為,確實有一些業績較差的公司會被其他公司收購、入股甚至“資產注入”或者“業績扭轉”等,但炒作“仙股”無異於刀口舔血,風險遠大於收益。建議投資者應儘量規避業績不及預期、解禁期臨近,且流動性不足的個股,避免個人賬戶資產遭受損失。

“A股市場越來越趨近價值投資,A股市場分化格局將會愈發明顯。隨著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監管也將加大退市執行力度。今後,流動性好且基本面紮實的公司將脫穎而出,而那些績差股和流動性枯竭的問題公司將會面臨退市風險。”第一創業證券首席分析師李懷軍表示。

關注有價值的公司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永冀提醒投資者,近期還有一些上市公司股價逼近“仙股”,除了業績差,它們的市值卻不小,也就是股本較大。對於此類公司,投資者也應擦亮雙眼,理性投資。

在張永冀看來,上市公司擺脫退市命運無非有3條路,即業績反轉、合股、併購借殼。但是,一些*ST公司由於業績差,包袱沉重,積重難返,想短期內走出財務困境並不現實。在港交所,這些“仙股”可以通過合股,苟延殘喘。但是,在A股上市公司制度裡,並不存在合股的相關規定。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借殼上市不僅審批週期長、難度大,而且這些公司由於自身股本龐大,市值依然不小,一般公司也很難具有二級市場舉牌控制的可能性,只有通過大股東尋找“白衣騎士”或者收購優質資產改善基本面。

此外,還要注意“仙股”的退市風險。鄧利軍表示,一方面,在監管壓力趨緊背景下,“仙股”退市可能性不小,一旦被套,股票流動性急速萎縮,投資者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機會成本。另一方面,即使“仙股”僥倖逃過退市,在當前市場情況下,股價反彈的高度和概率還存有較大不確定性,未必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總而言之,投資“仙股”往往風險巨大而收益不定,風險收益嚴重不成比例。

“‘仙股’本身價值已經很低,主要的風險在於,隨著A股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監管制度日趨完善,未來的投資機會大概率會出現在基本面和流動性都比較好的公司以及行業龍頭上,而‘仙股’的投資價值會進一步喪失,甚至面臨退市的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應儘量避開此類股票,關注真正有價值的公司。”鄧利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