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曹魏的兩個摯友,一個送他走最後一程,一個想放他一馬

關羽在曹魏的兩個摯友,一個送他走最後一程,一個想放他一馬

關羽的傲氣是出了名的,因為傲,他得罪了許多人;也因為傲,他結識的朋友都是世之英傑。認真說起來,關羽的朋友真的不多。根據史書的記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並沒有結義,只是“恩若兄弟”,因此劉備、張飛應該是他的朋友;而趙雲和關羽的關係也非常好,也可以算是他的朋友;這是在蜀漢的,關羽的朋友也就三個吧!

東吳方面,就不必說了,關羽一向輕視江東宵小。但在蜀漢視之為仇寇的曹魏,其實也有關羽的朋友,而且是兩個。他們就是徐晃與張遼。

朋友與仇人,在緊要關頭最能看出感情深淺。那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他在敵國的朋友都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襄樊之戰前期,關羽勢如破竹,一路打到樊城,將曹軍大將曹仁打得龜縮城內,不敢動彈。附近的曹軍驚慌如被攻擊蜂巢的蜜蜂般趕來救援,其中最強大的援軍莫過於于禁率領的七軍。這七軍自然不是軍隊的番號,而是由中級將領率領的七支軍隊。蛇無頭不行,這七支軍隊集結起來,由官職最高的中央元帥級名將——于禁於文則統帥。

其實這于禁本事不弱,曹操相信他能擋住、甚至擊敗關羽,而城內的曹仁其實也是在等於禁的支援。但世事難料,特別是老天的心情最是不隨人願。曹操軍全軍上下都沒想到,秋雨突來,關羽因勢利導,用暴漲的漢水行水攻之策,一舉將於禁全軍覆滅。

曹操這時才驚慌失措起來,想要由許縣遷都至鄴城,以避關羽的軍鋒。曹魏頂尖謀士眾多的優勢在這時體現了出來,司馬懿與蔣濟等人攔下曹操,提出以承認江南土地的封權為條件,南北夾擊關羽。曹操知道孫權也不願意劉備勢力坐大,便一面派出使者去江東遊說,一面派出了就近的徐晃增援樊城,另外又詔令張遼增援。

到了這時,關羽在曹魏的倆個朋友終於要來襄陽相見。只是這三人都沒想到,此見便是永別!

先是徐晃先到。關羽這人對其他人極惡劣,但對朋友卻十分熱情。兩軍對陣,關羽拍馬來到陣前,邀請對面的徐晃出來聊天。徐晃能得關羽看重,自然也不是膽小之輩,也拍馬來到陣前。說是聊天,二人竟然真的在兩軍陣前聊起生平瑣事,喋喋不休。

關羽在曹魏的兩個摯友,一個送他走最後一程,一個想放他一馬

忽然,徐晃翻身下馬,轉身對身後的曹軍宣令:取關羽人頭者,賞千金!

關羽大驚失色,徐晃對他說:“這是公事啊!”

據《蜀記》記載: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關羽先前氣勢極盛,但遇到徐晃卻攻勢難再。又因江東背信棄義,偷襲荊州,只好退軍。徐晃趁機擊破關羽軍,將其驅離樊城。

關羽在曹魏的兩個摯友,一個送他走最後一程,一個想放他一馬

前邊說到關羽的兩位朋友都被曹操命令來支援樊城,那張遼人呢?張遼也是要來的,只是來遲了!至於其中原因,史書記載頗耐人尋味,諸君可自行體會:

《三國志·張遼傳》: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籓,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張遼向來擅長統帥騎軍。從丁原到董卓,再到呂布,最後是曹操;張遼在這些人的麾下,都是騎軍名將!據記載張遼在曹操麾下時,曾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以騎兵見長的烏桓軍隊,尚且被張遼追殺至單于授首。為何在增援樊城時,張遼卻姍姍來遲呢?

張遼在來增援樊城前,負責曹魏對抗東吳的重鎮合肥防區的防守工作。如果張遼不知道曹操已經聯合東吳夾擊關羽,他肯定不會離開合肥。此次出兵,張遼心中知道,關羽可能難逃此劫了。根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襄樊之戰,其實張遼因為來遲,所以並未與關羽交戰。曹操也不生氣,還熱情迎接慰勞張遼:“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

關羽在曹魏的兩個摯友,一個送他走最後一程,一個想放他一馬

關羽在曹魏的兩位朋友,一個大公無私,一個徇情來遲。交情之深,不相上下,但徐晃值得關羽敬重,張遼值得關羽親近。如果是你,更希望結交徐晃,還是結交張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