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第1期:中藥牡荊

每日一藥第1期:中藥牡荊

牡荊的各部功效:

氣味:

實:苦、溫、無毒。

葉:苦、寒、無毒。

根:甘、若、平、無毒。

莖:甘、平、無毒。

主治:

牡荊花: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溼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溼。用荊葉煮水,燻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牡荊汁: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一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痺瘡腫。取荊瀝細細嚥服。或以荊一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

根:

各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

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牡荊子:

具有化溼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胃痛,洩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

1、治寒咳,哮喘:牡荊子12g。炒黃研末,每次6-9g,每日3次,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2、治哮喘:牡荊果15g,地膽草、一枝黃花各9g。水煎服。

3、治胃痛:牡荊果實、樟樹二層皮各15g,生薑2片(火烘赤)。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中暑發痧:幹牡荊果實15g,水濃煎;或研末為丸,每次3g,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惡石膏。病非幹外邪者一概不宜用。


牡荊的小偏方——

每日一藥第1期:中藥牡荊

取鮮牡荊葉1斤,加開水2斤,浸泡15分鐘後過濾,用濾液洗頭5~8分鐘,每日1次;或用鮮葉半斤搗爛,塗擦患處。每日2次。洗擦後頭部用布包扎。一般洗擦4天后頭皮癢感消失,膿皰、糠皮狀鱗屑減少,2個月後長髮。

取牡荊葉半斤,置面盆中,加開水以浸沒藥面為度,浸泡至水呈淺綠色時,加溫水到半面盆;然後將兩腳浸於藥液中5~6分鐘,擦乾。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後即可癢止而愈。亦可用鮮牡荊葉直接塗擦於患部,每日1~2次,同樣有效。


《本草綱目》記載——

每日一藥第1期:中藥牡荊

「氣味」苦,溫,無毒。時珍曰∶辛,溫。之才曰∶防風為之使,惡石膏。

「主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別錄》)。得柏實、青葙、術,療風(之才)。炒焦為末,飲服,治心痛及婦人白帶(震亨)。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盞,煎一沸,熱服,治小腸疝氣甚效。浸酒飲,治耳聾(時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