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將至,快遞小哥收入漲不漲?

“雙11”將至,快遞小哥收入漲不漲?

快遞旺季將至,快遞企業之間的較量,歸根到底,應該是快遞末端的人心戰。

“臨近‘雙11’,我們從國慶以後就開始招人了。”每年的10月中旬,各家快遞公司網點就開始“搶”人,開出的工資也較平日裡高出不少。前兩日,北京順豐也打出“順豐包住,邀您高薪挑戰‘雙十一’”的快遞員招聘廣告,在福利待遇上,除了提供五險,帶薪假期,包住宿,第二個月平均薪資在5000元以上,且上不封頂。據某順豐小哥透露,雙11期間,每天工作15個小時都很正常,幹得多自然掙得也多。

此外,雙11前,幾家快遞企業對客戶宣佈調整快遞價格,不論是為了應對成本壓力,還是通過價格槓桿控量增效、優化業務結構,對於直接與客戶接觸的快遞小哥來說,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這價格上漲後,我的收入會不會上漲?

快遞漲價,快遞員收入能漲嗎?

在採訪中,記者遇到了不同的情況,有部分網點表示已在落實,三公斤內、三到五公斤、五公斤以上分別漲價0.2元、0.3元、1元;但也有網點表示改觀不大,“不敢輕易對客戶漲價,客戶一旦跑了,再拉回來很難。”

對此,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在媒體採訪中解釋過,“通達系”快遞企業均採取加盟制,快遞定價權在末端網點,總部發布的調價聲明相當於指明方向,調價時間和幅度的決定權仍然在網點末端。現階段,各網點正在溝通協調,因此快遞價格尚未變化。

的確,在中通、韻達等加盟制快遞中,價格調整存在一個傳導機制。總部發出的調價意願和參考意見,主要針對的是快件結構調整和中轉費、派送費、補貼費、管理費、掃描費等費用調整,是主要面向加盟商的綜合費用平衡調整,而不是簡單直接針對終端消費者的漲價。之後,加盟商再根據地區競爭特點,不同快件結構等具體情況,自主決定面向客戶是否調整價格、調整多少,這中間是需一個過程的。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此次價格調整傳導到末端消費者,寄件價格合理上漲一個幅度,按照快遞末端普遍的計件提成規則,快遞小哥的收件提成則會有所上漲,收入也會相應上漲。

旺季大戰其實是末端人心戰

“雙11”將至,快遞小哥收入漲不漲?

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快遞基層網點生存困窘,快遞員收入不容樂觀。今年5月份,《快遞》雜誌再次調查了快遞員的收入情況,結果顯示,“2000~3000 元”是佔比最高的一個區間,為30.49% ;“3000~4000 元” 佔比26.65% ;2000 元以下佔比14.95% ;“4000~5000 元”佔比13.44% ;能夠達到5000元以上的不超過15%,其中8000 元以上的只有4.17%。

這個結果與去年的一次調查相比,快遞員的收入並沒有明顯變化,甚至還有從“3000~4000 元”向“2000~3000 元”下滑的傾向。

快遞員的收入結構基本上由“基本工資+派件費+收件費+相關補助”組成,扣扣除績效罰款就是所得實際工資。在採訪中有快遞員反映,今年來“以罰代管”的現象有所好轉,但價格戰壓得派費仍然少得可憐。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天天快遞等6家加盟制快遞公司就聯合發佈《關於全網派費調整的通知》,要求所有派件網點的派件費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15元/票。此舉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緩解基層快遞網點生存壓力、改善員工職業環境的“及時雨”。

然而在截至6月30日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涵蓋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和天天六家快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基層快遞網點的2539份有效問卷中,只有576名受訪者表示“派費已經上調”,所佔比例只有22.69%,不足1/4;有1221名受訪者明確表示“派費沒有變化”,所佔比例為48.09%,接近半數;742位受訪者則表示“發件費已經上調,但派費未見調整”。

一次次調整派費的通知落成“一紙空文”,這些文字遊戲或多或少傷害了基層快遞員的積極性。行業競爭加劇,網點崩潰、快遞員流失嚴重等末端生存現狀已成為擺在各家快遞企業面前的關鍵問題。

雙11將至,根據國家郵政局和中國快遞協會的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國快遞業務量有可能超過10億件。如何在一週之內消化掉這10億件包裹,關鍵還得是“人海戰術”,這對各家快遞的末端網點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面對即將洶湧而至的雙11快遞包裹,你的末端有足夠的人手嗎?有足夠的精力保障快遞服務質量嗎?歸根到底,快遞旺季的質與量的競爭,就是一場人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