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最好的管理是激發學生

陳宇:最好的管理是激發學生

陳宇: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班主任班導師,南京市第六中學教師,南京市德育創新獎獲得者,國內知名的“個性班主任”和“問題學生”教育專家。

好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激發,這是管理學界公認的道理。但激發學生不是“忽悠”“打雞血”,它有一整套的科學方法,主要策略包括以下10個方面:

1.組織結構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組織結構一定是扁平的,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全班師生是合作互助的關係。每一個人在組織中都擁有自己的位置,有一定的自主權、話語權,也有機會參與班級各項重大事務的決策。

2.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首先應該體現公平正義,不僅能保護學生的權益,讓他們有安全感,還能弘揚正氣,激勵學生做正確的事。其次,制度不僅是從班主任管理的需要出發,更是基於促進學生成長的考慮而定的,因此需要學生參與、學生做主。再次,班級制度是激發學生的主要保障,要突出激勵功能而不是限制。

3.目標

班主任要認真制定班級整體的奮鬥目標,目標要明確具體、清晰可見、觸手可及,讓學生感覺到有實現的可能。同時,班主任要指導學生確定各自的奮鬥目標,要注意班級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協同。個人奮鬥目標應該是有個性的、多元的,不侷限於學習成績。

4.事件

任何一次活動、一項工作,都可以激發一部分學生。教師可以引導被激發起來的這部分學生,將他們的熱情遷移、擴散,用於改善在做其他事情時的態度。當然,班主任不能隨意製造事件,需要知道什麼樣的事件可以激發什麼樣的學生,什麼樣的學生需要用什麼樣的事件來激發。

5.任務

把任務變成挑戰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班主任可以面向全班或針對個別學生布置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能否達到激發的效果,一方面取決於任務本身的難度,要有一定障礙,但並非無法完成。另一方面取決於班主任佈置任務時的表達方式,帶有神秘感、鼓勵性的表達方式,更能激起學生接受挑戰的慾望。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成功、獲得成就感,而不是泛泛地鼓勵和誇獎。

6.組織結構

需求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我們要研究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採取多種措施滿足他們的需要,或為滿足他們的需要提供條件,從而激發他們。只有當“激勵因素”得到滿足時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時的愉悅感、成就感、獎勵,對未來的期待、對職務的責任感,等等。

7.時機

激發學生要講求時機,關鍵時刻的激發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個是充分利用重要的時間節點、重大事件的臨近時刻,面向全班的激發。另一個是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成長節奏,把握好時機。學生開悟前,可能會有相當長的蟄伏期,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等待,不可急於求成。當然,引導工作也要做好。

8.評價

為什麼很多評價不能激發人,因為我們用的是“醫生式的評價”——找毛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評價應該有這樣幾條原則:多元化、激勵性、過程性、發展性、制度化。評價應該在“我期望他做到什麼”和“他做得怎樣”之間建立,讓學生明確以下問題:一是哪些方面我做得很好?二是哪些方面我可能會做得更好?三是要想做得更好,我應該如何學習?而班主任則應通過評價明確:為了讓他做得更好,我應該給他提供怎樣的幫助?

9.

一般而言,和學生關係最為密切的人有家長、同學和老師。很多家長並不懂得如何激發學生,相反經常打擊自己的孩子。班主任應該積極做家長的工作,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家長學會激發孩子。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同伴對其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班級裡的各種評選、師徒結對等活動都能發揮同伴的激發作用。班主任是激發學生最重要的因素,除了具體的工作,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很難想象,一個因循守舊、謹小慎微、對工作缺乏熱情的班主任能培養出思想活躍、活力十足的學生。

陳宇:最好的管理是激發學生

10.文化氛圍

一個班級,有怎樣的文化氛圍,就會有怎樣的學生表現。什麼樣的文化氛圍最有利於激發學生呢?首先,寬容大氣。容得下各種類型的學生,任何形式的有益嘗試、創新都是被允許和鼓勵的。其次,可以試錯幷包容錯誤。再次,互相欣賞。師生之間互相欣賞,學生之間也互相欣賞。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自由。班主任應少一點干涉,讓學生可以自由思考,做自己喜歡的正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