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级,上课偷喝水,老师把孩子的保温杯扔了,家长要和老师沟通吗?

九斗学生心理


在我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表示学生上课不允许吃东西,不允许喝水,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也应该初步养成了,但是孩子依然在上课喝水,作为家长应该要和教师进行一个细致的沟通,一方面了解事情的缘由和经过,或者主动向教师道歉,阐述孩子的特殊原因,获取教师理解;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要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客观的角度来评判孩子的发展。


也许因为保温杯被摔毁之后,孩子会主动回家向家长反应这件事情,但是孩子出于保护自我保护的表现,为了避免获得家长的责怪,可能会将主要责任推给教师,造成家长对于教师的误解,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都是平等和公正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茁壮发展,多数教师不会因为一些小事,针对某一个学生。

这个关键时候,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同教师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了解整个事情的缘由和经过之后,在做出最后的判断,如果真的是教师的过错,有权利要求教师赔礼道歉,保护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当然,如果家长一味听取孩子的一面之词,会养成孩子的说谎习惯。


其次,家长到学校同教师之间沟通后,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毕竟一到三年级是养成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上课不说话、不接话、不喝水、不吃零食,不随意走动等,这些行为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都会干扰教师的正常上课秩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也会降低孩子自己的学习质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对孩子的终身学习是有害而无利的。


而且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展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偷喝水,可能是因为有其他的特殊身体原因,但是可以提前告知老师,获得教师的理解,试想一个人连教师都可以不尊重,进入社会之后会有多么恶劣的品性。


希望在遇到这一类事情时,大家都可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而不是冲动做出判断,毕竟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相互信任和支持是最佳方式。


决胜网


我是当老师的,说话从来就是站在教师“这一边”的,但这一次,我要批评我的同行了,理由如下:

一、上课偷喝水,为什么要“偷”喝呢?光明正大地喝不好吗?我的课堂上就是喝水自由的,我自己讲课也喝水,带个水杯上课的。不是摆架子,是身体需要。我就想不通这位老师为什么要禁止课堂上喝水!

2、有人说,《小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上课不能喝水、吃东西。那请看看《小学生守则》吧: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没有“禁止喝水”的内容吧!就算是有,也可以不要去管它!不管什么守则,水还是要照喝不误!

二,有人说,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喝水是为了课堂纪律好。这就更让我想不明白。课堂纪律好坏与学生喝不喝水有什么关系?课堂纪律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能力与讲课的水平等。

三、也有人说,学生上课喝水是不尊重老师,这就更荒唐了。学生喝水跟尊不尊重老师有什么关系?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总和获得的。你摔了学生的水杯,学生就尊重你啦?不是,学生是怕你。学生怕你,你还能施教?学生喝水是身体需要,如果渴了不喝,就不“尊重自己”啦!

四、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位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喝水已经成为了他的课堂纪律,但是,有学生违犯了纪律,你也不必“摔杯子”,温馨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你这一“摔”,摔掉了老师的风度,摔掉了老师的文明,摔掉了老师的尊严,甚至,摔掉了师德!还阻断了你的施教之路。

五、推断一下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性格暴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总以为自己无比高明伟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跟孩子杠上,但实际上各方面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平庸得很。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但由于自己的平庸却又不能如愿……

建议碰到这样的老师的家长: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不能得理不饶人。好好沟通,和平解决!


陀叔拍案


支持老师的做法!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课堂上公然喝水,不尊重老师不说,还打断老师上课的思维,影响了其他孩子上课,这是小事吗?作为家长,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还要兴师问罪?


一个小学孩子难道不知道上课不容许吃东西喝水吗?这个规律条款教室墙上没有贴吗?《小学生守则》是干嘛的?是明知故犯还是不知道?这个习惯一年级就应该养成了吧!老师正全身心投入地在讲台上讲课,一个三年级孩子竟然在下面喝水,老师的心里怎么想的!还能接着讲课吗?家长们,如果换作你,你不生气吗?


幼儿园的孩子也有规定的吃喝时间,不是想啥时吃就啥时吃,没组织没纪律,乱来还叫学校吗?在家也有固定的吃喝时间:早上中午晚上。老师不但不能讲课了,怎么面对其他孩子?如果老师不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其他孩子一定以后也无组织无纪律,全都效仿。是你逼着老师摔了你的杯子,能怨老师吗?


孩子这样做,不仅仅是渴了想喝水这么简单!是心里没有老师,没有其他同学,更无视课堂纪律 。全班那么多孩子都像他一样,那老师还能上课吗?上课就是上课,其他一切免谈!如果有特殊原因,为啥不事先告诉老师一声?学校靠什么管理那么多学生?是纪律!学生不遵守纪律,公民不遵守法律,不一团麻了?


所以,题主也别纠结了!让孩子接受教训也挺好的!多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想想,老师之所以扔了杯子,就是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懂得这个纪律,是明知故犯!就该摔!


这个冬季很漫长


我觉得有必要沟通,并安抚孩子。因为前些日子我刚经历了这样的问题。我儿子五岁,在幼儿园上大班(相当于学前班吧),每天上课的时间长了,一节课40分钟,孩子刚开始不适应,会有一些小动作,有时也爱说话。前些日子,忙完手里工作,打开幼儿园监控视频(孩子幼儿园的监控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或电脑看)的一刻,我愣了。儿子的座位被老师拎到了黑板前面,书本散落在地上,书包耷拉在椅背上,儿子耷拉着脑袋可怜巴巴的一个人坐在那。看到这一幕,说实话当妈的都知道这种滋味,真心疼啊。第一时间用手机录下了这一段。紧接着就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上课老是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批评他不管用,所以罚他座前面听课。可录下的监控里老师讲课时,儿子同桌明明还在不停的和周围小朋友比划着说话,为什么老师却没批评。心里真的很气,打算第二天去学校找老师问个明白。说话本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要罚一起发,老师不能如此不公。回家路上先给姐姐打了个电话聊了一下。姐姐提醒我不要带情绪和老师沟通,效果会很差,而且对孩子不利,毕竟孩子和老师相处时间长。

回到家儿子虽然对我笑,但能感觉到他有心事。我怕给他心里带来压力,没有直接问他。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引导他和我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事。孩子很诚实一五一十的说了。我没批评他,而是鼓励引导他。给他讲道理并表示相信他会做的更好。孩子如释重负。

第二天,我向单位请了一会儿假,去了趟幼儿园和老师谈了谈。开始先主动问老师孩子最近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然后根据老师反应的情况,先表示理解,并把孩子最近的表现归于是我家长的问题。比如,我和老师说“可能我最近对孩子过于严格,脾气有些急,所以孩子可能压抑着一些负面情绪,并带到了幼儿园”老师马上接我的话说“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我表示会自我反思,为孩子改变,愿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进步。然后和老师简单聊了孩子家里情况,接机说“前几天我和孩子说老师表扬他了,他第一反应问我是某某老师吗(儿子的班主任)”我接着说“小家伙很在乎你对他的看法,一说你表扬他了,高兴坏了”,之后聊天的时候也时不时表示孩子很在乎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后来老师笑着说“以后我会经常表扬鼓励他的”,我顺势说“不听话该罚也要罚的,怕他骄傲吗,哈哈”。

之后的几天孩子回家都很开心,老师也反应他表现越来越好,上课别人和他说话他都没理对方。孩子也说老师表扬他了。现在孩子状态稳定,没被告过状了,表现有进步了,作业写的也认真,有时还会提前在幼儿园写完。

通过这次我总结到,如遇到对老师处罚不满的情况时,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带着情绪和老师沟通。

和老师沟通:1.要先通过老师了解一下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要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工作的理解支持。2.孩子的问题不要推到老师的教育或孩子自己身上,而是归于自己的教育方式。3.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进步(一起商量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一定要表示对老师是非常信任的(因为做家长的再认为自己更了解孩子,但在老师眼里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而老师见过更多孩子,他/她会认为自己比你家长有经验)4.请老师在孩子教育上多多费心,并表示感激。

当然,也许我的观点有家长并不一定认同。大家毕竟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都是摸着石子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吧。


蔚然晟开


这和一位朋友问我的事情很像,朋友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始写字,上课不专心,字写得很难看,不认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了,孩子放学后拿着撕烂的本子哭回了家,朋友当时就气蒙了,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完全崩塌,她怒气冲冲的准备第二天一早上就去找老师讨要个说法,她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劝她冷静一会,再想如何和老师沟通。其实这件事和这问提问者所提到的事情基本上是一类,那么到底要不要和老师沟通,当然要和老师沟通,而且必须要沟通,但是在沟通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干。

首先,完全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孩子回来的哭诉可能一下子怒火中烧,但是也一定要再从别的方面再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孩子会撒谎,但是有的时候孩子夸大一些部分也不可避免。

其次,在家先和孩子聊一聊,这件事情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得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但是在安抚孩子的同时要和孩子一起反思,发生前面的事情的前提是不是孩子也没有尊重老师和课堂纪律,比如写字,是不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书写,比如喝水是不是没有按照要求向老师报告再喝水,或者没有按照班级纪律要求,下课再喝水,我们说前日因今日果,所有的事情发生都有原因,不尊重别人就换不来别人的尊重,这是孩子一生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上学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去讨说法,成年之后呢?通过这件事让孩子明白自己不遵守某些规则对待别人,也极有可能会遇到同样不守规则的反击。

最后,和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要吵架,千万记住我们不是去吵架,孩子必定有孩子需要呵护的地方,老师的做法也有过激的地方,为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可以道歉,但是也希望老师能用更合适的方式给孩子反馈。


赵媛姐姐


我一直以尊敬教师这个职业的!而当前却不少教师的行为正在超越出社会的底线!比如职权谋利、暴力执教、性侵害!但还有一种教师行为也在侵蚀职业道德就是滥用师威!

三年级的孩子上课喝水被老师当场扔掉保温瓶,这种老师的行为我很感冒!

这一现象让我想起,一个中学课堂上一位女老师因为学生上课不守纪律当场打学生耳光,而学生以礼还礼,也给了女老师一个耳光!难道教育只剩下抽耳光了吗?

我们知道孩子违反课堂纪律,应该教育!但是孩子犯错是成长的本能和天性!作为老师应该有先教育再惩戒的教育!而无视职业道德和学生幼小的心理承受能力,直接抢过学生的水瓶并扔掉,不得不说这是过份的滥用师威的表现!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究竟有哪些?这位扔学生保温水瓶的老师或许真的欠缺无知!

孩子错在哪里,不知道这位老师教清楚了没!孩子不是成人,请不要用教师的心理去压抑孩子的认知!

记得我三十年前几位农村老师下课时都经常会说“上厕所的同学注意地上小心滑倒,口渴的同学到开水时小心烫到手!用凉开水兑一下开水,喝了不闹肚子!”!我们有时觉得老师太啰嗦,但有一次同学聚会时,老师再次讲了这一句话,他说老师是在提醒最后

那个粗心的孩子,这一句话可以提醒所有的同学,形成好习惯,避免伤害!

这就是师德!

这位老师,你也许会为你班上几位成绩好的学生感到骄傲!但你错了!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值的老师骄傲的不是走在前面的孩子,而是在你老师的身后没有一位掉队的孩子!

这位扔水杯的老师,你的学生喝水错了吗?有多严重需要当着大家面暴力抢过来再扔掉呢?

你凭什么扔学生的水杯!这是你的师威吗?

呵呵!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些老师会与学生动手!一个学生喝口水,纪律违返,你没有尽职合理耐心教育,却教会全班同学一个坏习惯,可以不顾他人利益扔他人物品!

这就是好老师!我终于见识了!

告诉你,这位老师,我看不起这种为师作法!

有种别冲着孩子!把你扔杯子的师德拉出来让社会来评评理

你怎样看“老师扔学生水杯”的行为?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下方留言!

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评!谢谢!


沙漠遇见大海


我认为首先得和孩子沟通,然后再判断要不要和老师沟通。

“上课偷喝水”,说明老师讲过上课不能喝水,这应该算是一种纪律或制度。小孩子自制力差,上课喝水也不是不可原谅。老师的做法稍有过激,但不一定就有问题。

老师扔杯子如果是从严肃纪律的角度出发的话就没有任何问题。

小孩子自制力差,做出了违反纪律的事,理应受到警告或者处罚。所以家长首先要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上课喝水违反纪律是不对的,老师给我们扔了杯子只是给我们一个警告,并不是不喜欢我们了,下次上课坚持不喝水,老师就不会再扔杯子了。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①充分树立老师的威信,让孩子觉得老师是为自己好,从而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这样即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何乐而不为呢?②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让孩子知道在学校要遵守班规校级,在工作岗位上要遵守工作制度,到了社会上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现在网上流传好多不遵守规则的视频,比如违章驾驶而不服从交警管理的、为了等丈夫而延误高铁发车的,好多好多不胜枚举。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话将来这样的事会少很多,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如果老师纯粹是针对孩子借机释放情绪的话,就需要和老师沟通。

这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本着沟通的原则,而不是兴师问罪的态度。

首先,要承认孩子的错误,请求老师的原谅。这样可以缓和交流的气氛。

其次,说明孩子的情况性格特点等,让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再次,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在校的表现,判断老师的做法是不是真的过激。

这样交流之后,如果是一个正常的老师,那么他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已经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之后必定会有所收敛,因为老师也是受法律、工作制度、工资收入的约束的。

总之,处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为了争一口气,把孩子向错误的方向引导。


辛哥物理


让我想起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自己刚刚上小学的时候,虽然对于课堂纪律了解的并不是特别透彻,但是多少还是知道在课堂上是不能吃东西的。有一次自己上学之前在书包里放了一根火腿肠,还记得当时自己坐在第一排,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课桌里有一根火腿肠,自己要怎么样才能够花式的吃掉它。


虽然自己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自己的一举一动尽在老师的眼底,但是自己实在受不了课桌里那根火腿肠的诱惑,天真的以为只要我看不见老师老师就一定看不见我,于是我钻到了课桌下面开始吃起了火腿肠。


正当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发现周围的同学开始偷笑,而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发现老师正站在我旁边微笑的看着我,瞬间我的脸变的通红。


结果就是老师微笑的让我罚站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的父母,虽然父母并没有责备我并且被我这种愚蠢的行为逗笑了,但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再课堂上吃过东西,嗯,至少小学的时候再也没有吃过。


对于题主的所说的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老师做的有点过分了喔,仅仅是在课堂上喝水而已,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当自己觉得口渴的时候下意识的就会想到要补充水分,拿起水杯喝一口水我觉得并不算过错,作为老师应该是能够理解的,而当事老师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居然扔掉了孩子的保温杯,我觉得作为家长是非常应该跟老师沟通一下,了解一下该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时对被扔掉的保温杯进行索赔,我想那个保温杯应该不便宜吧,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己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宝贝。



咩一个小格


要,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在我看来,单单只是喝了一下水的话,不至于让老师发那么大的脾气,把保温杯仍了。家长需要沟通,不单单是跟老师沟通,还要跟孩子沟通

我家土豆姑娘的试卷被老师撕碎过,订正的时候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但一遍又一遍的订正错,明明跟她说写1,孩子仍然固执的写成2,火气一上来,就把试卷撕掉了!事后是老师先主动联系我讲这件事情的(微信里),然后傍晚我接到孩子后,询问了情况(不能光听老师讲呀),大致跟老师讲的差不多,第二天我到学校里找到老师沟通说明,表明自己的立场。

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既然没有联系家长,我觉得家长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先耐心的询问孩子事件的过程。被老师扔了水杯,可能孩子有些害怕、有些小紧张、小情绪,让孩子自己讲述出来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别打断孩子的叙述,慢慢引导。三年级的孩子了,已经可以完整的表达了。

第二步,判断。一是孩子自己判断,判断自己对了还是错了,老师那样做他觉得对了还是错了。有时候孩子可能还很委屈呢,家长不能一概的觉得肯定是孩子错,要让孩子自己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二是家长判断,判断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老师这样做的利弊。

第三步,侧面了解下情况。比如班级规定,孩子在学校的活跃度,其他家长对这个老师的看法等等。这几步下来,家长心里对整个事件应该已经有个底了。

第四步,跟老师沟通。可以真诚的对孩子扰乱课堂纪律表示道歉,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偷偷喝水是错的。跟老师说明在家里已经进行过沟通,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关注怎么能看到偷偷喝水呢?是吧!),也婉转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一般老师都是愿意好好沟通的,都是为了能把孩子这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


土豆姑娘的日记



嗯!老师扔杯子的做法是很可笑的,但在各个小学的学校里却是比较普遍的,听着是不是更可笑啊!

一、班级纪律的需要。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小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每一个班级有4一50名学生, 甚至有的班级会达到7一80名学生。这么多人集在一起,老师要维持一个安静的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没有好的纪律,学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环境,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每个班级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做了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不能说话、不能喝水、不能下位等等。

有的老师,甚至动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比如老师规定:老师喊"123”,学生就喊“坐端端"。使学生形成一个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环境的安静。其实这种无原则性指向对学生的伤害是更大的,可惜大多数人不明白!我也就不说了。

当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的时候,老师们就会用喝斥、恐吓、摔东西等方法使其安静。说实话,在小学教育中难度最大的并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班级的纪律维持。

所以当一个老师摔了学生杯子的时候,也是他,情绪失控的时候,虽然这个做法是不对的,但也是一种无奈。造成这种无奈的原因,除了老师个人的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学校在教育环节的不合理安排和要求造就的,是不可避免的。


二、及时和老师沟通

当学生喝水,老师把杯子给摔了的现象发生时,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一定要看清这个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是老师对这个学生有什么个人意见,而仅仅是为了维持纪律的需要。所以家长要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和老师争取赔偿。老师摔杯子,这件事本身是错误的,也不比向上级领导反应。毕竟老师摔得是杯子,不是孩子,没有对孩子造成的实质性地伤害。

家长还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向孩子说明,在课堂上,破坏纪律的事是不对的。平时一定不要做任何危害他人的事,对孩子来讲,这是他一辈子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

三、对老师来讲:1、要适当做事,不要太情绪化;2、要有前瞻性眼光,不要只顾眼前的细微利益;3、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