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田中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老叶698


农村水田里的秧鸡,又叫水鸡,禾鸡等名字。90年之前在农村出生的人,应该经常见过。我们广东这边,以前池塘边,水田边,河边,经常有看到它,全身灰黑,有的羽毛带着青色,油光亮泽,成年的大约有300克,走起路来,头一伸一缩的样子像个蹒跚的老头,不过一旦受到惊吓,跑得贼快,一下子就躲到草丛里不见了。



小时候,经常会拿起弹弓去打鸟。用弹弓打过鸟的,都知道水鸡是很难打的。一次,远远地在水边看到一只水鸡在悠闲地啄食着。我慢慢地靠近,还没到理想射击范围时,水鸡就突然张开翅膀,凌空掠过,躲进草丛里不见踪影了。只留下一圈圈泛起的水波,表示着它曾经在这里待过。和一脸可惜的我。


白天的秧鸡很聪明,很难抓。但是,晚上的秧鸡却是傻傻的。我们以前总喜欢晚上去下网捕鱼,当船靠近岸边发现水鸡时,只要用强光手电照着它的眼睛,水鸡就反应很迟钝了。慢慢靠近,挥动船桨,一下子就把它敲晕了。

秧鸡,口感鲜美,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味。在农村,可以用秧鸡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病。所以,现在农村野外的秧鸡已经很少见了。

秧鸡是自然生态系统里的一个环节,当它稀少时,自然需要人类保护,至于它的保护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秧鸡在水田里,基本上是不吃水稻的,它主要吃的是昆虫,如蝗虫。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的虫害,也算是一种益虫。

2:秧鸡极具中药价值,对于脾胃虚弱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可以解毒杀虫。保护秧鸡,其实是在保护我们人类的健康。


村哥小凡


秧鸡我也不知有多少个品种,以前农村水田中常常见到,我们江西水田中见到的是全身通灰黑,羽毛油滑,如半斤之家鸡,但脚巨细,嘴要长些,走起路来嘴颈一伸缩而一步,看起来如半拉子老头走路,但小时候追过,其实奔跑起来飞快,一下没注意就没影了。也常在河溪里见过,在深深有草的深水中找寻食物,一受惊吓,随水面踏水波而快速离去,也不知是飞,还是用那细细的脚划水,静静河面上会泛起一线水波,速度之快无法想象,孩时曾用石块抛打,时时抛出去的石块落地(水)竟都在秧鸡的后面。


放暑假了,鱼虾蟹是我们伴侣,秧鸡是我们的敌人,抓到的鱼虾没有东西装,就在河边用手刨出一坑,坑里有水,养着鱼虾蟹,在河里玩个不易乐呼,等回看,那老头式的秧鸡一步一步偷偷靠近那坑,上河一追打,没有一次能成功。现在回乡下己经在田里没见过那精灵的秧鸡了,或由于田中农药使用过多,她吃下的虫子带毒,也慢慢死去。小河溪中偶遇会一两只,仍是那老头式的走着,六,七月时会一声谷谷谷……长鸣,比蝉鸣清析,声高,远传几百米。别别让我的孙辈见不着她们身影,缺少了"敌人",孙们吃得再好,那身体也是躯壳。


水田中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1,水田中精灵秧鸡,那是一道活身能动的风景。她们从不抬头去吃你一粒稻谷,头总是平齐或向下寻着水稻上害虫吃掉,也踩踏着稻田下的杂草,杂草种子吃着,饥饿时也吃着荫蔽下的杂草,为你的田里除虫,除杂草。

2,作为一个小动物,而并没有对水田多大破坏,确定有她价值,或许没被我们这些平庸人发现呢?

3,据以往野生多时,古人测试秧鸡肉具有解毒杀虫,补中益气的功效,能治食欲不振,蚁瘘等症。虽然肉不多,肯定为一道美食,可以发展人工养殖,为美食提供一道美味。


老艾叶


农村水田中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我是江西人,在我们当地,这种动物都叫它田鸡或着水鸡。不过在我以前小时候,并不知道原来青蛙的名字也叫田鸡,直到出来参加工作之后,才知道青蛙也叫田鸡,哈哈。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青蛙,而是叫秧鸡也叫田鸡的这种鸟类。

以前在我们农村老家,秧鸡非常多见,一般躲在稻田里,或小溪、鱼塘的岸边草丛里面,以小鱼小虾,蚯蚓还有一些昆虫为食,所以是一种益鸟。白天经常看见它在小溪里面游荡,一旦看到人,就会以飞快的速度钻进水里面,然后躲进岸边的杂草丛中,不见踪迹。它也经常出现在稻田中央,有时候走在田埂上,突然就有一只秧鸡从眼前飘过,你还来不及反应,它就不见了。

秧鸡的体格不大,和小鸡差不多大,肉并不多,但是听说肉都是精华,营养价值非常高,适合用来炖汤。

经常在鱼塘小溪的草丛边或着稻田田埂上看到它们的巢穴,一般最多能发现它们产的蛋,很少抓得到秧鸡。因为捕捉难度比较大,所以至今还没有来得及品尝。

农村水田中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任何土生土长的,只要不是外来物种,都有保护价值,更何况秧鸡是一种益鸟,会捕捉稻田里面的昆虫。目前野生的鸟类,基本上都已经被列为保护动物的行列,而秧鸡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禁止捕杀的。

不过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变,秧鸡的生存空间已经大大减少,而且农村由于很多小溪和鱼塘被掩埋,秧鸡更是可以安家的地方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农村很难见到秧鸡,至少比以前少了很多。

秧鸡作为生态平衡中的一员,它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因此保护野生鸟类种群,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所以秧鸡这种动物当然有保护价值,而且人们也不要捕捉其他鸟类动物,这样生态环境才会得到平衡,才能长远的发展。

更多三农资讯,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支持。


少三番


农村水田里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前段时间在晚稻插秧的时候,就听到秧鸡的叫声。“咕咚,咕咚,咕咚”在现在这个季节经常能听到它叫声,但很难见到它的影子。秧鸡在昕瑞生态当地也叫“禾鸡”,他长得像鸡比鸡个头小也像鹌鹑,我们把水稻也叫“禾苗”,出现在水稻田,像鸡一样的鸟,我们就把它叫做“禾鸡”。各地叫法不一样,你们叫什么?一般出现在靠小溪边或者池塘边的稻田,其他地方比较少见。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甚至再稻田里能捡到“禾鸡”蛋。


1、秧鸡种类很多,但我们常见的是麻秧鸡。

秧鸡的脚爪和鸡爪差不多,个头比成年鸡小,一般只有一斤多。小时候经常问父母这是不是鹌鹑,它的外观也确实有点像鹌鹑个头小。外观上也很像鸡,唯一不同的是它能飞,也能在浅水中游。它的羽毛一般是暗灰褐色,麻色,昕瑞生态当地农村也叫“麻禾鸡”,部分种类有横纹,羽毛很漂亮。一般生长在草木茂盛的池塘边、小溪边,会到附近的水稻田里觅食。主要以害虫为食,会吃蚯蚓、昆虫、植物嫩芽,不过很少吃水稻秧苗,是水稻田里的益鸟。“秧鸡”警觉性很高,人还没到它旁边他它就跑的飞快,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声身。


2、随着现在水稻田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现在水稻田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小时候割水稻的时候,在池塘边的水稻田里经常能看到秧鸡蛋,他的蛋很小像鹌鹑蛋,有些蛋是麻色的。一般在收割早稻的时候能见到,晚稻很少见到,秧鸡最活跃的时候一般在5~10月份,其他月份比较难看到。但随着现在水稻田广泛使用化肥农药,现在越来越难看到它的身影了,但在农村草木茂盛的池塘边小溪边还是能听到它的声音。因为现在数量急剧减少,秧鸡也成了保护动物。在昕瑞生态当地是很少抓秧鸡吃,虽然以前非常常见,但大家都不会去捕杀,它是稻田里的害虫天敌。现在越来越少见了更加不会伤害它。

结语:其实在农村,很多农民都会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秧鸡吃水稻田里的害虫,农民也不会伤害它,只要不糟蹋庄稼,农民是很少人会去伤害它的。只是有些人受到利益的驱使,专门从城市跑到农村去捕杀这些益鸟。其实在农村很多人都讲究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只要不破坏庄稼的动植物,农民是很少去伤害它们的。


昕瑞生态


农村水田中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



农村水田里的秧鸡,想必大家都认识,它生活在农村的水稻田里,小溪边,靠吃昆虫、小鱼、小虾、蚯蚓、害虫为生。有的地区叫水鸡,有的地方也叫秧鸡,我们浙江人叫“稻鸡”。秧鸡形态似鸟又似小鸡,个头很小,栖息于稻田溪边的水草丛中,见到人就跑,双足走路快速,不善于高飞,也算是益鸟吧,专吃害虫保护庄稼,是国家二级野生鸟类保护动物。



秧鸡个头小,肉少,最大的也只有小鸡那么大,但营养非常好,抓到以后可以扒毛去内赃既可以炖汤喝又可以与杜仲同煮。具有解毒杀虫,补中益气的功效。常用于蚁瘘、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不过,近年来农村土地荒废的多,加上人为捕捉,秧鸡越来越少。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及鸟类保护法,任何个人在未取得猎捕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捕捉野生动物及鸟类的,按情节轻重没收捕捉工具、罚款,危害严重的还要坐牢。

农村水田中的秧鸡有什么保护价值?、我认为: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欢迎大家一起都来说一说。你见过秧鸡吗?知不知道秧鸡是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

[更多三农精采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老娘舅说事


农村水田里的秧鸡,又叫水鸡。由于现在已经比较稀少了,于是大家都开始呼吁保护了。看过一些达人都说秧鸡很难抓,那只是他们不懂技巧,懂的人就会发现,其实秧鸡很好抓的。

秧鸡生活在田里,或者湖边,河边的草丛里,主要吃的是昆虫和蚯蚓,小鱼小虾等。抓秧鸡只要你掌握这两点,就很容易抓了。


1:秧鸡从黑暗中,突然遇到强光,就会反应迟钝,也许是强光照射看不到东西吧。所以,在晚上去田野里,湖边,河边,用强光手电筒找,看到秧鸡时,就用强光手电筒照它,然后轻轻地靠近,用手抓或者用网兜抓。只要动作不是太大,把它惊吓到,就很容易抓到的。

2:水鸡会被同类吸引。先在田边,河边,设计网类陷阱,让后在陷阱里播放水鸡同类的声音,这样就能吸引到秧鸡过来,踩到陷阱里了。

现在秧鸡很少了,也是一种益虫,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恶习捕抓。还它们一个生存的空间。

秧鸡的保护价值有哪些呢?

1:秧鸡是可以入药的,可以治疗脾胃虚弱等症状。在农村的,脾胃不适的,一般都会去野外抓个水鸡回来煮汤喝。

2:作为生物系统的一环,当它稀少时,不管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该尽力保护。


用户102079222817


秧鸡,普通话统称的一个物种,大部份分布在南方生存着,地方不同叫法不同,品种大同小异。老家的乡下只有一个品种,大家都叫它白面水鸡,幼鸡时全身黑色,长大后白色才显露出来,秧鸡生活在小溪旁边和稻田里,儿时在乡下随处见到它们的身影,虽然众多但想捉一只来玩非常困难,在草丛、在禾苗里比老鼠跑得还快,幼小的也如此。能捉到它只有狗和大人有这个本事,村里就有一个捉秧鸡高手,在秧鸡求偶的季节,他一个晚上可以捉到几十个,他用的是一小节竹管吹的声音和秧鸡的叫声一样,然后秧鸡会自投罗网。秧鸡是国家保护动物,原因应该是吃田里的害虫吧,但在乡下没人理会这些,除非捉得多了拿去集市卖才有人过问,甚至罚款和没收处理。如今秧鸡已经少得可怜,首害是农民喷农药在农作物上过多,秧鸡误食而死亡,其次是有很多人电音捕捉拿去换钱,这两种原因简直是秧鸡的灭顶之灾,其实食用秧鸡没什么作用,大家不要信那些专家的左补右补的脑残传说,留一道亮丽的田园风景线给后人吧。







愚人也会笑



首先秧鸡并不只是一种,而是130多种瘦小的沼泽鸟类的统称。最大的也就像小鸡一样,小的有如麻雀,除了高纬度地区,在全世界都有所分布。

喜欢在茂密的草地里活动,飞行能力差,只是在受惊的时候才勉强飞起来,飞的距离很短。喜欢吃小型水生动物,飞蛾的幼虫、昆虫、蜘蛛、蜗牛和蠕虫等。

秧鸡中的很多品种,如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等均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号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秧鸡在保护农作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是一种益鸟,尤其是夏季到水稻成熟期间,对于杀灭害虫的作用很大。

夏季到水稻成熟期正好是水稻害虫的幼虫期,比如7月到8月的二代二化螟、三代三化螟和褐飞虱;8月到9月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代二化螟等等,而这些害虫正好是秧鸡最喜欢吃的食物。

所以国家才把秧鸡这个鸟类大家族列入保护范围,因为这对于我们的农业种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不对口,只是在网络上找一些资料,有错误请告知,请勿喷。


山野史趣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水稻田里的秧鸡和“咯-咚”“咯-咚”的叫声应该是很熟悉的。花腰妹的家乡是稻米之乡,盛夏来临,水田里的秧苗长绿的时候是秧鸡最爱做窝时节。



秧鸡个子不大,腿尤其细小,跑得极快。我们当地人形容一个人瘦到腿细,就形容她长一双“秧鸡脚杆”,形容一个人跑得快就说“像只秧鸡一样,一眨眼就不见了”。


记得小时候,秧鸡最爱藏在茂盛的秧苗丛里,吃嫩叶子,还把秧苗踩倒做窝、下蛋,所以爸爸一见秧鸡就追,把它做的窝端掉,拿走蛋回家炖给我们兄妹吃。所以,秧鸡在我们农村人眼里是很不待见的小野鸟。


秧鸡体羽主要为暗灰褐色,有隐晦的横斑。小者如麻雀,大者如小鸡,一般食蚯蚓、昆虫、植物嫩芽等。受惊吓时勉强起飞,飞一个短距离,又落到地面。秧鸡不善高飞,但是步行快速,几乎很少人能抓到。


民间有用秧鸡的肉治蚁瘘的说法,以前一般以野鸟而论,但2000年8月1日起,中国国家林业局就把秧鸡科中包含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紫水鸡入列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终上所述,我个人认为野生鸟类不建议捕捉或食用。我是花腰妹,欢迎关注和交流!


花腰妹


人是高度进化的动物,人的智力与能力已经发展到无与伦比的程度。地球上原本遍布各种动物和植物,因为人的强大和过度繁殖,现代人的过度消费,地球已经变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植物相继灭绝。特别是人类的残暴与贪婪,加速了大型野生动物的灭绝。现在的农村野生动物已经很少了,野生动物的存在使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秧鸡很渺小,在水塘,河泽里觅食,繁衍,水塘里就添了不少生气。如果你在春天的池塘里,看到两个亲鸟带着一小群可爱的雏鸟,那不是绝美的风景吗?大自然中的野生动植物,除了入侵生物,都是长期共存的,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要说水鸡的营养价值,和家养的鸡没有区别,不要信中医胡说,什么味甘,性温,无毒,主治蚁瘘。野生动物生存很艰难,我们现代人基本上没有衣食之忧,我们应多些慈悲之心,爱自然,爱野生动植物,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