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的一代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奠定了大唐王朝的盛世基業,一直被後人稱讚敬仰。但他身上一直有一個抹不去的黑點,那就是他的上位之路並不光彩。李世民靠發動“玄武門之變”奪權,親手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而且對父親逼宮,迫使李淵退位。有道是:無情最是帝王家。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早已因爭奪皇帝之位而勢同水火,手足之情早已不復存在。如果按照正常的局勢發展,那麼皇位必定屬於太子李建成,一旦他登基了,李世民能有好果子吃嗎?所以李世民為了自保,發動政變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所幸的是李世民不僅奪權成功了,而且還靠著自己的文治武功和治國安邦贏得了美名,足以掩蓋其弒兄逼宮的醜聞了。只不過李世民的政變雖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卻也為政權埋下了極其不穩定的因素。整個唐朝的政治鬥爭都十分激烈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許多野心家都妄想學習“玄武門之變”,靠發動政變來完成政治革命。縱觀整個唐朝歷史,“玄武門之變”一共發生過四次。李世民開了政變奪權的好頭,他的後人也是有樣學樣。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唐朝的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即“神龍政變”,發生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為了擁護李顯復位,推翻武周政權,復辟大唐王朝,侍郎張柬之、崔玄暐等人聯合一些唐朝老臣率兵奪取玄武門,誅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這次政變顯然也是成功的。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武則天

唐朝的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即“景龍政變”,發生在景龍元年(公元707年),韋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父子和上官婉兒結成的政治實體,嚴重地威脅到李重俊的皇太子地位,而作為一國之君的中宗由於昏庸,對韋后極為放縱,對安樂公主極其寵愛。在這些威脅和壓力下,李重俊感到自己的皇位繼承權受到了挑戰,自己皇太子的身份很可能會被這些強權派廢掉,皇位繼承,實在不穩固。於是他先發制人,發動了軍事政變,攻佔玄武門,追殺武三思及其黨羽,只不過可惜的是這場政變失敗了,太子本人也被殺死。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李重俊

唐朝的第四次“玄武門之變”則是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變。其年六月,韋后和安樂公主等密謀毒死了中宗李顯,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想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在京畿要害部門安插韋氏子弟,廣聚黨眾,準備廢黜李重茂自立,但又害怕相王、太尉李旦反對,故欲尋機殺之。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即聯合太平公主等先發制人,衝入羽林衛軍,殺了韋后派來統領衛軍的韋璿、韋播,佔領了玄武門,隨之縱兵闖入皇宮,斬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相王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軍政大權,以後威懾少帝重茂讓位,相王登基,是為睿宗。這次政變顯然是成功的,要不然以後也輪不到李隆基當皇帝。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李隆基

這四次政變有個共同之處,就是各次政變成敗的關鍵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門。在政變中,凡控制玄武門的一方即屬勝利者,凡沒能控制玄武門的一方最後都失敗了。以至於有人總結: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繫於北門衛兵之手。

大唐王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政治革命成敗竟系與北門衛兵之手

玄武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