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西藏的雕塑艺术起始于7世纪,鼎盛于17世纪,在西藏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种形式,让人观看后就难以忘怀,它是木质浮雕。

当绘画与雕刻相结合,木质浮雕就诞生了。 木质浮雕采取压缩的方法,对所表达对象进行处理,其三维结构采用艺术中的透视等元素进行表现,一般而言,木质浮雕只有在某个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才能得以观看。木质浮雕的这个特性,使得它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建筑表面。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西藏的传统木浮雕,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与精湛的雕刻技艺,都非等闲木匠所能驾驭,让人感叹不已。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线条”是一种造型语言,广泛地运用在我国古代木浮雕艺术当中,如同国画中的写意一般,我国木浮雕艺术善于利用“线条”来对事物或者意境进行概括性、抽象性的表达,并因此慢慢成为区别于西方古代浮雕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艺术特征。

西藏的木雕技术,往往会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在雕刻中对表达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与概括。而在藏式雕刻作品中,往往能从中看到许多汉文化的痕迹,如飞天仕女、龙凤呈祥、巨盆莲花、长眉精怪等等。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切玛盒,外表看上去,除了表面的纹饰,其他部分就是一个长方体的木斗,其大小不一,表面的花纹,有的雕刻着龙凤呈祥,有的雕刻着吉祥八宝,再用彩色的油漆涂在斗身上,看上去非常精美。切玛盒往往运用于重大的庆祝典礼或者藏历新年之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此外,藏式传统建筑造型是非常别致的。它们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坚固、安全性,以抵御自然灾害的来袭,还需要在外形上能够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有着其粗犷却又质朴、奇特的美感。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行走在西藏之中,可以看到很多藏民家的大门上都有着非常华丽的木质浮雕,藏族群众很重视大门的装饰,喜欢在木浮雕上呈现出吉祥的图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祈求吉祥平安。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在藏族同胞们的眼里,“色彩即思想”。很多藏族人家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给木雕家具及门窗雕花上色,红火富丽、金碧辉煌的色调,体现了藏族同胞们的情趣生活。

最接近佛国的地方,有这些超过1000年历史的木浮雕

木质浮雕这门传统手艺,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在藏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当中,它一直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更多往期精彩:

上下屿,国内首家集木材、玉石、家具用品为一体的全类目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