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拥有50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他们没有全力进攻宋朝?

囍嘉楽


西夏的军队到底有没有50万的兵力,经过前辈学者的辨析,认为达不到这个数字。

《宋史.夏国传》说西夏有兵“五十余万”,这还不包括“别有擒生十万”和“撞令郎”、“铁骑”,若加上恐逾七十万。

西夏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已经没有确切资料可考。如果按照王安石所说的话“以陕西一路即户口可敌一夏国,以四夏国之众当一夏国”进行估算,大约有170万人口。西夏境内总户数在15万至18万之间,极而言之,不过20万户,100万上下,充其量150万。即使全民皆兵,也难达到70万。70万,大概史西夏15岁以上的“丁”口数。

西夏能投入战斗的兵力大致在15万左右。《隆平集》说:“德明时,兵十余万而已,曩霄(元昊)之兵逾十五万。”《东都事略》亦云:“曩霄有兵十五万八千五百人。”
上图李元昊


西夏对宋作战的地理因素

西夏和北宋接壤的战区,主体是黄土高原,黄河S型段的第一个大转弯穿流其间。该地区以多山、深壑、沙漠为特征,这些对西夏的对宋作战产生了深刻影响。

战区的上述特征使西夏铁骑不能充分发挥其运动进攻的威力。蔡襄在论地形胜负中指出:“论者或以西虏之俗,善骑射,习战斗,以为非北人(辽国)之比,臣窃谓过也。大凡骑军利平地,步卒利险隘,得地形之利者胜势常多。赵魏之地千里无关塞之险,虏善骑射,故胜势多在彼也。今西边之地自鄜延、环庆、泾原沿边三路,皆是山险要塞之处,此乃步卒之地,非骑军之利。若以其俗善骑射,乐战斗,则不减北人。若论步骑之利,则地势异矣。故胜势常在我也。
上图西夏王陵


范仲淹说:“国家御戎之计,在北为大。”欧阳修则云:“天下之患不在西戎,而在北虏。”宋之所以畏辽如虎而不惧西夏,这除了辽的国力较为强大外,主要是由地形造成的。

首先宋、夏边界距宋的政治中心开封约1000公里,比由宋、辽边界至开封只有500公里左右多一倍的路程。其次,由西夏至开封有两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其间,这即是宋、夏缘边的天都山、六盘山和横山,以及黄河,泾、渭以南的秦岭,中条山,吕梁山。在这两道屏障之间宋又据险在秦州、渭州、庆州、延州一线设重兵防御,故西夏对宋的战争不出边患性质。

上图西夏黑水城唐卡

宋祁在仁宗时上书就曾指出:“今朝廷择将练卒,制财粮,返以陕西、河东为先,河北为后,非计也。夫西戎兵锐士寡,能略边,不能深入,河东天险虏惮为寇。惟河北不然,失长城之防,自蓟而南直视千里,贼鼓而前,如莞衽上行。”


邓海春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西夏拥军五十万是没错,且党项人游牧民族出生,能征善战,又曾多次打败宋军,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那么为何西夏国不全力攻宋呢?


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

其一:西夏国经济基础薄弱

党项人游牧民族出生,虽在占据了宁夏平原后部分转为种植为生,但西夏国商业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而反观北宋,商业贸易兴盛,经济繁荣,据学者研究,在公元1000年时,北宋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百分之22.7。

二:西夏国人口规模较小

在李元昊时期,西夏国人口仅三百余万,全国调集组建五十万的军队已经达到上限。

而反观北宋,其人口规模无疑是宋,辽,西夏中最庞大的,到宋徽宗至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人口达到12600万的庞大规模。


其三:西夏国力无法支撑持久战

西夏国力决定其在战争中只能速战速决,李元昊时期,西夏在对北宋的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中均获胜利,却依然与北宋签订“庆历和约”的原因就在于此。

其四:北宋军事实力依然可观

虽然北宋时期重文轻武,且积贫积弱,但由于北宋王朝庞大的体量摆在那里,这就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此,西夏不可能全力攻宋,只会是达到目的就迅速收手!


其五:王安石变法使北宋实力有所提升

王安石变法虽褒贬不一,但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宋朝的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并取得后来的“煕河开边”胜利!

因此,党项人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依然难以摆脱游牧民族的局限,那就是如果不能以战养战,则很难进行对外的全面战争!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Ko蜀北一


西夏鼎盛时期确实带甲50万,但他们没有能力全力进攻北宋,其中曲折且听老朽慢慢道来。那时候西夏的国主叫李元昊,这个人可以称为一代枭雄,但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他让西夏强大起来,脱离了宋辽的控制。但也犯下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和个人的错误,最后西夏只能保持一个偏霸河套的局面,没能问鼎天下。

先说战略方面的错误,他继位之前西夏在南面和西面分别和吐蕃、回鹘打了起来,虽然占领了大片土地,但并没有彻底消灭这两个国家。继位之后为了摆脱控制又分别和东面的宋、北面的辽打了起来,虽然都打赢了,彻底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西夏已经四面皆敌,无论向哪个方向进攻都不能久战,否则肯定会叫人背后捅刀子。就此西夏彻底失去了大范围扩张的能力。下面的地图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西夏是处于一个被敌国四面包围的态势。

再说战术方面的错误,西夏虽然在三川口、好水川等一系列战役里连番获胜。但横山也被北宋攻克,整个对宋的防线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的成军思想依然是重骑兵优先,铁鹞子确实精锐,但西夏不产铁的,必须从宋朝进口。一个重骑兵的装备用铁在400斤以上,这种情况下完全限制了精锐军队的规模,也就是说所谓50万的大军,真正精锐的十分有限,大部分是奴隶兵。正规军就也就15-20万,根本打不起灭国战争。

最后就是李元昊作为君王的个人修养实在太差,性格暴戾、残忍好杀也就算了,毕竟没点神经病也做不了皇帝,明太祖杀人比他还多,明朝依然统一了中原。可这货还是个色鬼,媳妇论打来娶,这也行,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嘛,唐太宗也干过把隋炀帝妃子收进后宫的事儿,他的好色达到了新高度,儿子的媳妇也没放过。这下就彻底完蛋了,历史上干过这事儿的也不是没有,李隆基干过,朱温也干过,这两货的下场都不太好。李元昊的下场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他儿子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夺妻之恨已经有了,就不差个杀父之仇,而且仇人必须得是我自己。在1048年的元宵节一刀把李元昊的鼻子给砍了,李元昊就这么变成了哈迷蚩,但他没有哈迷蚩幸运,就这么疼痛流血而死。西夏上升的态势也就此中断,以后的日子基本也就是混个自保。

对了,还有一个原因,几十年后,北宋叫金朝给灭了,南宋的领土不再和西夏接壤,这回就彻底打不着宋朝了。

老朽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啦,喜欢就点个赞再走呗?


奉天老朽


西夏的位置比较尴尬,与契丹,北宋,吐蕃都接壤,被他们夹在中间,无论向谁出兵都很可能受到其他的夹攻,腹背受敌,另外,西夏地处高原,国力不济,战则需需速战,而周围三国都不是可以速灭之国,所以,即便西夏军队强大,也不敢倾全国之力去进攻北宋。


喜欢历史的学生


首先,真实的宋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而且宋时期经济繁荣。只是宋皇帝不尚武,而且皇位来的不正,因此一直不信任武将。


—━╋う雪域飛鹰╋━—


因为宋朝种家将,有西军。


钟馗伏魔道


得了吧除了西夏李元昊时期蹦跶几下之外、中后期都是被宋压着打能不被亡国已经是侥幸了


行野梦小白


打得过早打了,不是心有余力不足吗?


858360


后面还一辽,没司马光送国土估计还不知道能蹦几天!


日常刷下线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