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最大的陶畫出土於汝州,列不准出國展出文物之首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為紅陶砂質,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19.5釐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釐米,寬44釐米,約佔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我國最早最大的陶畫出土於汝州,列不準出國展出文物之首

(圖為仿製品,收藏於平頂山市博物館)

整幅圖內容分為兩組:右邊畫的是一把豎立的裝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子,都被真實、細緻地用黑線條勾勒出來。畫面左邊畫的是一隻圓眸、長喙、兩腿直撐地面的水鳥。它昂著頭,身軀稍微向後傾,顯得非常健美,嘴上銜著一條大魚,面對豎立的石斧。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在神態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作者為表現鶴的輕柔白羽,把鸛身整個塗抹成白色,猶如後代中國畫的"沒骨"畫法;石斧和魚的外形則採用"勾線"畫法,用簡練、流暢的粗線勾勒出輪廓;斧、魚身中填充色彩,猶如後代中國畫的"填色"畫法。由於這幅畫具備了中國畫的一些基本畫法,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中國畫的雛形。

我國最早最大的陶畫出土於汝州,列不準出國展出文物之首

石斧

此彩繪陶缸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經專家用碳十四測定,它是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是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

彩繪陶缸屬於仰韶文化甕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較多,故又被稱為"伊川缸"。它主要作為成人葬具來使用。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構圖複雜,在題材選擇與畫面構思上都強調了圖案自身的獨立性。一般認為此陶缸應該是氏族首領的葬具。

我國最早最大的陶畫出土於汝州,列不準出國展出文物之首

鶴魚

白鸛應是首領本人所屬氏族的圖騰,魚則是敵對氏族的圖騰。石斧是權力的標誌,是首領所用實物的寫真。首領生前曾經率領白鸛氏族同魚氏族進行了殊死的戰鬥,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人們將這些事蹟寓於圖畫當中,記錄在首領本人的甕棺上,通過圖騰形象與御用武器的頂級組合來表現重大歷史事件,以紀念首領的英雄業績。

在繪畫史上,這幅《鸛魚石斧圖》不僅反映了人類童年繪畫萌芽時期的藝術風格,已經具備了中國畫的基本畫法,應當是中國畫的雛形,而且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它是仰韶文化的傑出代表作,標誌著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由紋飾繪畫向物象繪畫的發展,展現了中國史前繪畫藝術家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思想。

我國最早最大的陶畫出土於汝州,列不準出國展出文物之首

魚圖

從民族藝術而言,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證明了中國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點、線、面的藝術表現方法和繪畫法則,整個器皿和構圖展示出一種較強的民族時代精神與藝術魅力。從科學角度而言,先民很早就能夠利用黏土,經水溼潤,塑成一形狀,彩繪加工,乾燥燒成,整個工藝流程掌握得既熟練又恰到好處,展示了先民開發大自然,利用化學變化創造發明的科技水平。(文字綜合於網絡,圖片攝影:王建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