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中国的轻武器为何又陷入低谷?

说来话长,先说一说新枪完成设计定型交给部队后如何管理。西方国家都有新枪跟踪制度(见2017年《兵器知识》第10期)。我国航天系统早就有新武器跟踪制度,交付部队后总设计师办公室暂时不撤销,而是派出团队人员去部队跟踪、协助使用及时改进。1989年斯通纳先生来访,他亲口慎重地告诉陪同的刘学昌教授,没有跟踪制度有可能毁掉一支好武器,那时M16步枪已改进3次,他亲自处理过2次。直到现在我国兵器行业还不建跟踪制度,可能来源于上世纪大规模仿制的经验。仿制过程是对使用中考验过的武器进行移地生产,仿制合格后用不着再跟踪,原来如此。1995年年底,95式枪族被批准设计定型,总公司决定立即交付军队,总师系统解散,我去找有关领导回答是“我们仿制了那么多武器,从来就没有跟踪这一说”。我国63式步枪是怎样消失的可以再重温一次历史。87式步枪发射药在使用30年后被废又是不跟踪的一例。

问题很复杂,但管理是主要的。步枪一直是各国轻武器的核心,我国也不例外,当前的低谷与95式步枪的命运有很大关系。

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81式步枪

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81式轻机枪

中国军队大规模使用现代步枪有很长历史,从1935年装备仿德毛瑟步枪,一直到2000年使用苏式步枪,近70年来主要使用以卧射为主的单发步枪为主。枪型是弯托枪(托底支承方向与坐力方向有夹角),以静态瞄准为主。95式步枪是连发步枪,直托枪(托底支承方向与坐力方向平行,无动力偶,适合连发射击)。无托结构以站姿跪姿射击为主,由于全枪重心靠近手臂,举枪、瞄准轻快,适于动态瞄准。95式装备之初,遭到传统习惯的非议,甚至说,无托枪在中国水土不服。上世纪末,俄罗斯全军换装了AN94式变速枪(是弯托枪),说射击效果是AK74步枪的好几倍。于是论证所内一些人认为放弃95式步枪,跟踪AN94式变速枪是未来步枪的方向。而反对这样做的意见则是AN94式枪的效率是宣传,核心技术和变速原理不清,要走这条路也得先预研,不能立即上型号。如果那时冷静地听听双方意见,或许就躲开了这次低谷。急功近利总是站上风,促使主管部门决定跟踪AN94步枪,立即组织了总设计师团队,2004年以“95步枪改”的名义立题启动。

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95与95-1全枪比较

跟踪AN94枪,为什么新项目取名“95步枪改”?

当时国家经费紧张,这样取名容易立项,但内容却是跟踪AN94枪。启动之初,因为没有预研基础,也没有实物,只有几张影印的照片,难以形成技术方案。在徘徊良久之后,还是俄罗斯无形中帮助解围。原来,AN94式步枪存在严重缺陷,苏联政府立即全部撤装,换回了AK74式步枪。这对中国的跟踪无疑是釜底抽薪,泄了底气。如果这时趁机调回方向,面对全局,还来得及,但军方又找到“两弹合一”作为选项,机枪弹和步枪弹变成一个弹后,生产供应方便。这时,新研制的轻武器已服役多年,大量使用中的统计表明,我国轻武器技术大致有3个短板,一是发射药存贮性差,二是身管内膛技术落后,三是身管寿命短。这些短板对95式步枪影响最大,亟需立项专攻。在没有预研基础的情况下,2005年,主管部门又下文,组织多家企业联合研制新弹。5年以后“95改”项目结题,推出了“5.8毫米10式通用枪弹”,说这个通用弹能一弹配9枪。可这个弹生产之初就接连出现“热散”事故,一直到上报成果时,“热散”还在肆虐。2016年军方作废87式双基球扁发射药,10式通用弹便名存实亡。接着又作废了88式机枪系统和95式步枪弹,全行业进入低谷。

从1997年到2016年三军一致装备95式步枪,95改项目结题时,已由9616厂抓总研制成功单发榴弹发射器系统,该系统包括榴弹发射器(附在95式步枪上)和4种35毫米榴弹。这是95改项目立项后唯一有效的成果。95式枪挂上榴弹发射器就称为95式改步枪。95式步枪与95式改步枪都是同一种无托结构,同一种自动方式及同一种自动机,2016年95式停产,95式改的装备量逐年增加。

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10式榴弹发射器

经过20年的使用后,如今的95改已广泛装备于陆海空军及武警部队。出国维和的4万多勇士,个个都佩带着95改走出国门,扬威海外,无托结构的步枪已完全融入现代战争,反对的声音听不见了。不光是综合性能高,它的可靠性又雄踞步枪之林,如今的无托步枪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如果再看看主装的92式手枪和其它轻武器,轻武器第三阶段的论证是成功的,是高瞻远瞩的,成功率很高。这就是我对轻武器发展过程的肤浅描述。应该说第三阶段后正是国力快速增长,科技政策逐年宽松的时期,不应该长期陷入低谷。原因之一是几次不经全面论证和预研验证,冒然改变既定发展方向,在新弹频频出现事故时,分析方法不当,长期被绊,不得脱身。

我国军方已找到脱困的抓手,就是抓了发射药。有了药就能出现一批新弹,由解决药荒进而解决弹荒。当前,完善我国5.8毫米小口径枪械应该是主旋律。要加强弹道研究,不能跟风走。

公元2000年,我回到阔别近40年的母校,离开了轻武器研发的第一线,有关第三阶段,疏漏不少,有望别人补充更正。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

朵英贤院士谈中国轻武器发展(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