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致癌 不提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一直以來,星巴克作為大眾品牌,無論在哪裡都非常受歡迎。可是喝了那麼多年的星巴克,被告知“可能致癌”?究竟怎麼回事呢?

這兩天,一則有關美國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上“可能致癌標籤”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裁決的依據是,咖啡含大量丙烯酰胺,該物質易致癌。

星巴克致癌 不提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事件起因是3月28日,美國加州洛杉磯法院裁決星巴克為首的一些咖啡公司需貼上“癌症警告標籤”才能銷售,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做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預期致癌化合物。

丙烯酰胺說的是啥鬼?

丙烯酰胺是一種白色晶體化學物質,是生產聚丙烯酰胺的原料。研究表明,人體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等多種途徑接觸丙烯酰胺,飲水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接觸途徑。

星巴克致癌 不提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而這個事件中,它充當著“烘焙咖啡不可避免會產生,而且沒有它就不香”的角色。按正常喝咖啡的量計算,幾乎是很難達到致癌劑量0.2微克/天。其實炸薯條薯片、麵包餅乾這些裡也有這種物質,我們的攝入量不構成一次性致癌。我們上課講致癌物的時候提到,致癌物可能會來自我們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喝的水……但是肯定不會有人決定從此不呼吸不吃不喝。我們可以適當調整飲食。

然後這一裁決,經過一些不良公眾號的碰瓷,變成了“星巴克致癌”,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水平。

那咖啡致癌真的假的?喝個咖啡,真有那麼嚴重嗎?

無法否認咖啡裡有丙烯酰胺這種物質,但是因此下結論咖啡致癌有些武斷。

星巴克致癌 不提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酰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μg-16μg每天。

姑且用最保守的數字來估算一下: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煮咖啡丙烯酰胺平均劑量 13μg/kg)。

所以說,任何不談計量的置毒都是耍流氓。實際上,食品中任何物質,拋開限量和劑量,不管有毒有害,還是有益健康,都是不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