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中可能不會出現「殺手級」應用

ID:chainnewscom

2018 年 7 月 19 日,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博士,在一個小型見面會上,暢談了他對區塊鏈技術發展與行業前景的最新思考,涉及區塊鏈技術帶來全新商業邊界、可能出現的突破性商業模式和公鏈價值。以下為根據此次見面會,整理的肖風博士分享全部乾貨,及此次演講的 PPT,一併分享,以饗讀者。

以下為整理的肖風博士分享的實錄:

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區塊鏈的幾個方向的思考。

物理世界 Vs. 數字世界

區塊鏈是人類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帆船

有人說區塊鏈是顛覆了某些東西,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區塊鏈是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它就好像是當年哥倫布去發現新大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給歐洲帶來了幾百年的財富累積,造就了現代歐洲。

區塊鏈就好像哥倫布的那艘帆船一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不是物理空間的新發現,不再是一個新的美洲,而是數字空間的新發現。

這裡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不是取代關係,也不是顛覆關係,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是一個平行宇宙,我們在數字空間裡可以去創造去挖掘比整個人類社會物理空間還要大得多的新財富,這當然就是數字資產。

區塊鏈 Vs. 「區塊鏈+」

區塊鏈目前還沒到「區塊鏈+」的時候

經常有人問區塊鏈有什麼用?我的觀點是,現在如果問區塊鏈有什麼用,太早了。應該這樣來理解:先有區塊鏈,後才有「區塊鏈+」,先有純粹的原生的區塊鏈應用,將來才有物理空間裡各個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改造他們各自的情況。

觀察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從 1999 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開始,一直到 2010 年之後,中國政府才開始正式的推出「互聯網+」的國家政策。很難想象在 1999 年或者 2000 年的時候,一個傳統的百貨商店,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造自己。但是互聯網時代如淘寶的電商企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給線下傳統的商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它們才認識到互聯網的威力。

區塊鏈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的工作應該是發展區塊鏈技術,同時在區塊鏈上發展原生的商業模式。



區塊鏈 Vs. 分佈式商業

區塊鏈技術帶來商業新邊疆

我已經講過了,區塊鏈不是去顛覆、不是取代線下或者物理空間裡面的商業。區塊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商業的邊界,我們把它叫做「分佈式商業」。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商業中介,在區塊鏈時代都會被取代,人們變成點對點、去中心化重組的商業業態。我把它叫做「分佈式商業模式」。

在分佈式商業裡,

中介不是不在了,而是中介的形式發生了變化,所有的商業中介、所有的信任中介、所有的信用中介被數學算法所取代。

一億個人去運算數學算法,和一個人去運算數學算法,它的邊際成本是零。邊際成本是零,就給商業帶來了無限可擴展性。

我們可以看到,從工業經濟到信息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工業經濟階段,任何企業都有邊界,當規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會出現不經濟的現象。因為在工業經濟的環境裡,商業的擴展,它的邊際成本也在增加,總有到增加到一個你不經濟、不具成本效率的邊界。

互聯網公司 Facebook 服務 20 億人口,騰訊服務了 10 億人口。在工業社會工業經濟狀態下,很難想象一個商業機構能夠服務這麼多人,這個公司一定會垮掉。可是互聯網可以幫助一個公司、一個商業機構做到服務 20 億人,就是因為它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區塊鏈和互聯網很大的不同,互聯網畢竟還有一箇中心化商業組織,要抽取其中的部分費用,不管 Google,還是中國的滴滴,都會抽取交易雙方的中間費用,這還是成本。

區塊鏈把這個中介取消後,邊際成本更加趨近於零。在理論上,當公有區塊鏈技術發展成熟之後,可能有一個商業組織或者是一條公有鏈,能夠服務 70 億人,每個人只賺一分錢,不再像工業經濟時期,都儘量要提高自己的利潤率,來保證公司處於舒適的生存狀態。

在區塊鏈上,商業的可擴展性變成無窮大。

App Vs. DApp

互聯網把商業模式平臺化,區塊鏈則反其道而行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把應用叫做 App。在區塊鏈時代,我們把應用叫 DApp。App 和 DApp,充分地說明了互聯網和區塊鏈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

原來有一箇中心化的組織在收取中間費用,DApp 則完全沒有中心化的組織來收取中間費用。

前不久我看到有一個旅行作家,在以太坊上建了自己一個 DApp, 發行自己的一本關於歐洲旅遊的書。它自己發行了 1 萬個 token,每個 token 一美元,收取了 1 萬美元。騰訊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叫閱文,是互聯網閱讀平臺,很多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到這個閱讀平臺上,讀者付費在互聯網上讀這些作品。 但是閱文是一家商業公司,是一箇中介組織,它會抽取一大塊付給作者的閱讀費用,這個就是 App。但是前面說到那個歐洲作家在以太坊上做的就叫 DApp。這就是互聯網和區塊鏈在商業上的巨大區別。

互聯網帶來了像 IBM、微博這樣的平臺型商業組織,區塊鏈則把所有的商業都解構了,它完全變成去中性化的商業模式。

信息 Vs. 能量

信息經濟是「能量與信息之間的轉換」

在區塊鏈共識機制的設計中,能量轉換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能量和信息之間的轉換,系統的安全性就會降低,所以 PoW 共識算法的存在是合理的。

如果一個共識機制跟能量沒有關係,只跟信息有關係,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安全問題。

現實經濟中,任一金融體系的能耗都非常高。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每年的能耗不會低於一個區塊鏈系統。要知道區塊鏈不依靠任何中介,可是線下的金融體系需要有法律,需要執法者,需要警察,需要法院,甚至需要監獄。我們用一整套的東西保證大家信任銀行信任中介體系。

當我們討論 PoW 耗能的時候,我們忘了現實中的金融體系和社會系統,要運轉也一樣耗能,只是我們忘了去做比較。

治理 Vs. 算法

任何嘗試用人治、競選方式的鏈上治理,都是「非區塊鏈化」的

區塊鏈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數字化的世界。區塊鏈構建了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框架。

在數字經濟裡,唯一通用語言是代碼,是 code。數字世界裡的治理機制只能是數學算法。

我們很難相信在數字世界裡面,讓機器和機器、或者人和機器來用英語、用中文進行溝通。所以任何嘗試用人治的方法,甚至用競選的方法,用參議員三權分立的方法來做的區塊鏈治理,都是反區塊鏈的,是非區塊鏈的做法。

區塊鏈的治理就是數學,不應該靠人治。



區塊鏈 Vs. 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行業中可能不會出現「殺手級」應用

有人問,區塊鏈會有殺手級應用嗎?我的答案是,區塊鏈永遠不會出現殺手級的應用。

如果出現用戶上億、日活千萬的應用,不應該是區塊鏈來做。區塊鏈就是做點對點,讓人人都能發行代幣,人人都能做喜歡的事情,不是做成像互聯網那樣註冊用戶上億甚至 10 億、日活千萬的應用。

在區塊鏈上,一個公鏈上有 1 億個 DApp,每個 DApp 創造出來 10 萬美元的價值,整個的公鏈就是個 10 萬億美元的 GDP。

區塊鏈不會出現殺手級的應用,對性能對 TPS 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高到每秒 200 KB。

如果有人問哪個區塊鏈會成為將來的阿里巴巴、Facebook 或者谷歌?這種級別的市值,只能是公有區塊鏈,任何 DApp 都不可能成為像 Google、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或者騰訊這樣的公司。



DApp Vs. 公鏈

區塊鏈行業可能出現 5 萬億美元級別的公司

工業製造業在全球最典型的代表性企業叫 GE,前幾個星期 GE 被剔除出了道瓊斯指數。GE 的市值最高到過 6000 到 7000 億美元,這就是工業製造業裡市值最大的公司。

互聯網公司現在已經開始要出現 1 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而工業企業只能出現 5000 億美元左右的公司。

互聯網時代的公司,有可能出現 1 萬億美元級別的企業,十年、二十年之後,區塊鏈一定會出現 5 萬億美元的項目。因為什麼?因為它的商業的可擴展性,工業企業服務 5000 萬人到了能力邊界,互聯網公司服務 10 億人,區塊鏈也許可以服務 50 億。

從工業製造業到互聯網到區塊鏈,企業市值會呈現數量級的增長。

數字經濟 Vs. 數字貨幣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數字記賬方式

為什麼會出現 5 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回到為什麼需要區塊鏈這個根本性問題上來。

隨著人類越來越數字化,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將變成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在數字世界裡面,數字經濟需要一整套數字化記賬方法。數字化記賬方法的核心是一套數字賬戶體系。

在數字化賬戶裡,記賬單位只能是數字貨幣,不可能是法幣。區塊鏈上的數字錢包無法把法幣記載在裡面,因為法幣不可編程,我們無法對美元、人民幣或歐元編程,用智能合約來自動運行。

有人認為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的發行量是事先確定的,所以有可能造成通貨緊縮。那持這種觀點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數字貨幣,他還是法幣思維。

我們知道,法幣是有面額的,在法幣世界裡,任何新貨幣發行,一定會增發貨幣。比特幣沒有面額,但固定發行 2100 萬個,它可以無限細分到小數點後 18 位數。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和法幣完全不同,不會造成通縮,幣價可以漲到 10 萬或者 100 萬美元,你照樣可以用比特幣買披薩,只是你可能在使用小數點後幾個零。

數字貨幣是以幣價的上漲、以幣值的增加作為貨幣發行機制,進而驅動公鏈上經濟活動的發展。

所以一條公鏈上有一億個 DApp,每個 DApp 創造出來 10 萬美元的經濟價值,那整個公鏈就是一個 10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貨幣需要多少呢?一定是萬億美元級別。

一個公鏈的貨幣價值,就看 DApp 能夠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總量。公鏈的貨幣價值要配合經濟價值,按照一個成熟的貨幣理論進行配套。

所以我的結論是:有可能出現 1 萬億甚至 5 萬億美元價值的公鏈。



以下為提問環節實錄:

Q:目前整個區塊鏈網絡擴容性有問題,價格比較波動,您認為區塊鏈面臨什麼樣風險?

A:我只關注技術上的風險,幣價的波動完全是市場現象,我並不關心價格波動。區塊鏈技術目前不夠成熟,但是在區塊鏈上的新一代技術會在今年年底發生大的飛躍。

如果你對行業的發展做一個調查,所有技術的主網都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上線,這會帶來新發展。

也許到了明年第一季度,再看區塊鏈技術,很多問題都不需要再問了——性能也好,安全也好。我最近做過一個調研,所有項目的 CEO 或者創始人都告訴我,他們的目標是今年年底主網上線。

Q:現在公鏈有很多,已經進入公鏈大戰,你也在做公鏈,公鏈大戰哪些公鏈會成功?為什麼?

A:這正是證明了大家都非常重視公鏈。就整個業界來說,大家對公鏈有非常積極的看法,每個人都想在這方面建功立業,這是個好事。但是可以肯定, 80% 以上的公鏈會失敗,這是這一般的商業規律。我們希望 PlatON 是 20% 裡的一個。

其他的公鏈,我現在還不能武斷的對它們做評價。凡是認真從底層技術開始、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對數字世界的獨立分析框架,並且願意沉下心來,從一行一行代碼認真寫的公司,成功概率一定很高。只是可能只有 20% 的公鏈這樣做事情。雖然這樣做事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概率高很多。剩下的 80% 也號稱在做公鏈,但是並不願意這樣做事情,他們不可能成功。

Q:您如何看待傳統互聯網的時代,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和平臺都被集中化大公司佔有?您如何看待像 Google、Facebook 這樣的公司,他們進入區塊鏈領域以後,也提出自己的公鏈,會對現在的市場格局有大的衝擊?

A:我講我的一個觀察,我不一定講谷歌或者其他巨頭能不能贏。

所謂的聯盟鏈和所謂的分佈式賬本是怎麼被提出來的?他們都產生在比特幣之後,那是傳統金融機構或者傳統商業機構,看見了比特幣很多的技術上的好處之後,但是無法接受,無法完整的或者是完全的接受像比特幣區塊鏈這些技術。於是他們說:「好,區塊鏈技術確實很好,但是我們不要幣,我們要一個許可鏈,要許可才能加入;同時,我們是一個經營法律的一個詞牌機構,所以不能接受比特幣,因此這裡不應該有幣。」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來了聯盟鏈。

Q:可是聯盟鏈概念提出來已經過去了好多年了,他們為區塊鏈做了什麼貢獻?

A:所有的技術貢獻都是來自於公有區塊鏈,不是來自於聯盟鏈。你發現哪個聯盟鏈做成功了呢?也不會做成功。因為區塊鏈就是區塊鏈,區塊鏈不是萬能的神藥,它不會解決所有的問題。

但是區塊鏈生而為之,就是做點對點、去中心化的事情。任何適合點對點、去中心的事,就是區塊鏈能夠生存的,不適合點對點、不適合去中心東西,那可能是傳統商業能夠生存的。他們不是一個取代的關係,是各自精彩。

傳統金融機構和傳統的那些大的壟斷性的企業,如果他要來做區塊鏈,我們怎麼辦?一點都不用擔心,因為他們已經做了好幾年了。你沒看見所謂的聯盟鏈,所謂的各國的金融監管機關不承認區塊鏈,只承認所謂的分佈式賬本,對不對?都是一種倒退。從區塊鏈、從公有區塊鏈倒退,倒退回來,有前途嗎?不見得。或者說有價值嗎?沒有價值。區塊鏈行業中可能不會出現「殺手級」應用你可以用分佈式賬本、用聯盟鏈、用許可鏈的方式,來對現有傳統銀行的某些系統做改造,它有邊際效益上的一些提升,但是它不是一個嶄新的商業。在聯盟鏈上、在分佈式賬本上,不可能做出嶄新的商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