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抵扣個稅不如降息實惠,是樓市利好還是加速結構失衡

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個稅起徵點上調至每月5000元,對我們具體有什麼影響?修正案中所提出針對購房貸款和租房的相關抵扣內容,會不會對樓市利好?

房貸抵扣個稅不如降息實惠,是樓市利好還是加速結構失衡

對中低收入者而言,個稅起徵點提高是利好

對中低收入者而言,個稅起徵點提高是利好,但程度有限。假設你每月工資為10000元,其中“五險一金”扣除1250元,

政策實施前,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 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10000-1250-3500)*20%-555=495元。

如果個稅免徵標準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慮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則個人將少繳納個稅45元,即(5000-3500)*3%。對於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而言有一定影響。

房貸抵扣個稅不如降息實惠,是樓市利好還是加速結構失衡

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相比之下,市場更關注個稅的抵扣項,這也是進步顯著的一點。草案中特別提到“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但是這也是政策中不明確的一點: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是不是包含在5000以內,還是額外扣除。倘若包含的話房貸抵稅會不會對樓市利好?

對剛需而言,房貸和租房的抵扣,可能不如降息來得實惠

倘若房貸可以抵扣個稅,對購房者而言,在心理上對購房者有推動作用,但作用到樓市,效用會 不如預期;對政府而言,總收入可能變化不大,但釋放的稅收可以用來拉動消費。對當前剛需購房者而言,商業貸款100萬的話,月供5610元(上浮1.1倍)。相比基準利率每月需要多付302元,如果利率再上升到1.2倍,月供則要多付611元。

房貸抵扣個稅不如降息實惠,是樓市利好還是加速結構失衡

從效用對比角度來看,可能還不如降息來得實惠如果最終能抵扣的額度比較小,則影響力就要弱很多。 從稅收的角度來看,只對某類特定產品給予稅收抵扣等於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如果是想扶植行業可以從企業角度入手,降低相關稅賦,從而降低產品價格,或者在流通環節給予一定稅費補貼或減免。從當前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房地產沉澱很多資金,如果傾斜過多的話可能加速結構失衡

房貸抵扣個稅不如降息實惠,是樓市利好還是加速結構失衡

由於目前房貸抵扣個稅詳細內容沒有看到,所以到底對樓市帶來多大影響,還須等最終結果才能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