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在新都橋,一位驢友聽說我要繞道丹巴、金川往色達,提醒我一定不要錯過金川的紅葉谷。其實路過金川就很難錯過紅葉谷。

丹巴往金川的省道公路都在狹窄陡峭的大金川河谷中曲折延伸,金川縣城建在上游河畔,紅葉谷就在距縣城不遠的大金川河南岸。可惜我中秋造訪,葉子還一片翠綠。

過金川縣城,往北五十公里,大金川河一分為二,東為腳木足河,西為杜柯河。杜柯河水量較大,算是大金川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川藏公路北線——國道317便沿杜柯河蜿蜒西去。

沿國道317向西30公里,到達過觀音橋鎮。觀音橋鎮建在逼仄的杜柯河谷底,自然風景一般,不過山上有座觀音廟,在佛教徒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廟內供著一尊觀音像,與拉薩布達拉宮和五臺山供奉的為同根(大概是同一模子做出的三尊佛像),每年有幾十萬信徒到此朝聖。

據官方宣傳文宣,當年一位書記上任,看到這麼多人,兩眼放光,立即投資開發旅遊,圈地收費。不過我到訪時,旅遊設施大多荒廢。據說到這朝聖的信徒以藏民居多,因為藏民反彈強烈只好放棄。

摩旅中國18——漢人眼中的藏民

出觀音橋不遠,317國道連續幾十公里修路,都在填整路基,這樣的路況通常雨天遍地泥潭,晴天漫天塵土。途中遇到兩位佛教信徒,一人在前面磕頭,一人在後面推著一輛木製的手推車跟隨,車上拉著被褥和食物。他們從青海磕長頭到觀音橋朝聖,每人一天地輪換磕頭。按磕等身長頭的規範,應是三步一磕頭,因為路況太差,他們只好改成了十步一磕。

天公眷顧,賜給半日晴朗,縱然一身灰塵,總算沒有滑倒摔跤。八十公里到達壤塘路口,騎出國道,沿一條新修的省道一路飛奔,往壤塘縣城。

沿省道騎行不遠,湛藍的天空漸漸被烏雲浸噬,驕陽抹去,氣溫驟降,大雨頃刻間噴灑而下。冒雨騎到壤塘縣城,防寒手套已經溼透,雙手凍得礓硬。

壤塘縣城建在一個小山坳裡,遠看就像內地的一個小鎮。在縣城找了幾家旅館,不是老闆不在,就是沒法停車;只好先找了家川菜館解決晚飯。

飯館老闆是成都平原上去的漢人,和許多到藏區做生意的漢人一樣,閒聊中很容易從他們口中流出各種藏民如何兇悍野蠻的傳聞,不過他們都會在後面加上一個註腳,他們所在地的藏民是很善良淳樸的。這樣的傳聞聽多了,自然就不以為意了,漢人的這種心態倒挺值得玩味。

吃完晚飯出店,雨已經停了。看看時間還早,決定繼續往前。

五十公里,到達上杜柯鄉,已經日暮黃昏。鄉政府所在地是個小村莊,看著也沒什麼公共設施,打算到鄉鎮府或派出所去借地紮營。

在村頭,對面駛來一輛摩托車,後面掛著馱包,以為是摩友,招手相問,原來是村裡的藏民。我為他是摩友,他以為我是郵差;得知我是驢友,便邀請我到他家過夜。我覺得不便打擾,按他指引的方向去了鄉上的派出所。

派出所裡有兩位二十歲出頭的民警值班,一個是所長,一個是輔導員,另外還一個農民模樣的中年人,是所裡請的炊事員。

我說明來意,所長說他們有接待室可以住,不用扎帳篷。所長在接待室登記我的個人信息時,輔導員大概出於好奇也從辦公室過來圍觀。不過和在辦公室看到他時不同,他腰上多了把手槍,看得出有點炫耀的意思。

所長友好和氣,邊登記邊和我聊了起來。所裡有八個民警,其他人都在縣裡培訓。

所長是安多藏族,輔導員是嘉絨藏族,這倒頗能代表當地的族群關係。上杜柯鄉一帶處於青南、川西交界,當地安多藏族和嘉絨混居。所長和輔導員都長得白白淨淨的,沒有高原藏民的黝黑;普通話講得字正腔圓,可見自幼脫離了高原勞作。

.

.

>>>> 已發佈遊記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