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1


錢鍾書先生的著作《圍城》裡,有一個重要角色叫“方鴻漸”。

在小說裡,方鴻漸算不上頂尖人才,長處在於涉獵廣,什麼都會點,也都能做好,但都不能算是特別好,不過說起來,也算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這個人,真實、可愛,心存理想,良心未泯。

有些人認為,方鴻漸這個形象,來源於一個叫做“費孝通”的人。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圍城》方鴻漸角色)

2


費孝通是什麼人?

他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有人評論他:

在二十世紀的人文學者中,幾乎無人能像他那樣把學問做到淺近而平易;無人能像他那樣將“學人話語”化為“經世致用”的行動;而且無人能以一生的心力,像他那樣孜孜不懈地追求並且實現著“富民”理想。

1939年,28歲的費孝通出版了英文版的《江村經濟》,從此一舉成名,日後這本書被奉為中國人類學的奠基之作,費孝通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指出鄉村也能發展工業經濟的經濟學家。

這本書一直到1986年才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出版。它被看成是人類學中國學派的代表作,使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從“異域”轉向“本土”,是“原始文化”轉向“經濟生活”的嶄新嘗試。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在一般人心中,費孝通永遠是一副笑嘻嘻的樣子,以一個豁達開朗的長輩形象活在人們心中,誰也想不到他年輕時英俊清瘦,中年後才心寬體胖,寫得一手好律詩,做起學術文章來更舉重若輕。

鮮為人知的還有,在費孝通漫長的一生中,有三位女性曾深刻地影響過他,她們分別是:楊絳、王同惠、孟吟。

3


錢鍾書的愛人楊絳,是費孝通的初戀,說得更準確一點,是費孝通單戀楊絳。

兩人相識於蘇州振華女中。費孝通是由振華附小升上來的,附小是男女同校,但中學只收女生。因為費孝通小時候體弱多病,他的母親擔心他在學校被大男生欺負,就委託了當振華校長的好朋友,也讓費孝通上了女中。

他從小就喜歡楊絳。

按他自己的說法是,“振華女校的學生,都是本地人。忽然來了一個洋氣的學生,當然惹人注意。女校的學生都是女生,我是特殊原因才進的女校,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女生,有興趣是自然的。”

在費先生眼裡,楊絳十分有趣,但在對方心中,對他的看法卻是剛好相反。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年輕時的楊絳)

可能楊絳先生也是從小就領悟了那個道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她自己就是一個愛玩愛鬧,有趣有生活的女生,所以更不喜歡沒勁的人。在楊絳眼裡,費孝通就是一個很無趣的人。

兩人剛到振華讀書時,還沒有別的新玩伴,楊絳跟與自己差不多大的費孝通玩過幾次遊戲。

其中有一次,他們在蘇州振華女中的操場上玩耍,楊絳活潑俏皮,用樹枝指著沙地上的一幅畫,問身旁的費孝通:“你說,他是誰?他是誰?”

地上畫的是一個胖胖的男孩頭像,笑得合不攏嘴,小姑娘故意把他畫得很難看。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年輕時的費孝通)

而此時的費孝通,呆頭呆腦,什麼也不會說,就只是對著古靈精怪的小楊絳傻笑。楊絳覺得忒沒有意思,把樹枝一丟,不搭理費孝通,自己玩去了。

他們倆同班,費孝通的算術特別厲害,而楊絳演算四則題,卻常常“吊黑板”,老師就讓他解答,楊絳對他不以為意。上體操課時,楊絳的個兒小,排在隊尾,費孝通因為自己是男孩,也自己走到最後排起隊。老師教大家跳土風舞,雙人跳的時候需挽著舞伴的胳膊轉圈,費孝通不肯跳,楊絳就說:“你比我高,排前面去。”他答說:“女生。”楊絳嗆回去說:“我們全都是女生,你來幹什麼?”

一點兒都沒給面子。

4


費孝通大概覺得混在女生中間別扭,在振華只念了一年級就轉到東吳附中去了。後來在蘇州東吳大學,兩人都跳了一班,又同學,又同班。

在東吳,也有很多男生紛紛開展了追求楊絳的行動,費孝通對他們說:“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了,早就跟她認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背後的小算盤其實是阻止其他競爭對手。

楊絳聽到這話說,“我從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四年間,沒見過他一面半面。我已從一個小鬼長成大人,他認識我什麼呀!”

儘管楊絳對這個呆呆的男生這麼甩臉子,也擋不住少男的愛慕之心,他在心裡總覺得,只要楊絳沒有承認心有所愛,總有一天她也會被他感情打動,成就一段美滿姻緣的。

5


可惜落花一直有意,流水始終無情,楊絳對他的愛無動於衷。

1932年,楊絳去清華大學讀書,為防別的男生追求楊絳,費孝通讓好友孫令銜到處宣傳“楊絳已有男朋友”。

當錢鍾書與楊絳第二次見面時,錢鍾書的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訂婚。”在楊絳面前,錢鍾書針對別人傳言他已訂婚所做的澄清,楊絳對錢鍾書說:“我也沒有男朋友。”互相心儀已久的才子佳人很快戀愛了。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錢鍾書與楊絳)

楊絳還專門給費孝通寫了封信,告訴他自己有男朋友了。費孝通不服,找楊絳理論。

從小就認定楊絳的這個憨厚男孩著急了,急匆匆地跑去找楊絳“吵架”,就在古月堂前樹叢的一片空地上,阿季和好友蔣恩鈿、袁震三人一同接談。

他覺得自己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年少相識,自己也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錢鍾書和楊絳)

楊絳的回答很有立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費孝通很失望,也很無奈,他不知道在感情的世界裡,他還能再做點什麼,才能讓心愛的人接受他的愛,所以他接受了現實,成為了這個“普通朋友”。

這段感情,從友誼開始,到友誼結束。

至始至終,在這個戀愛的季節裡,故事裡都是費孝通一人在演繹情節,獨自花開。

6


1933年,錢鍾書與楊絳完婚。

同年,費孝通與王同惠在未名湖畔的臨湖軒結婚,證婚人是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出席他們婚禮的還有費孝通的導師吳文藻,後者的夫人正是冰心。

在感情的世界裡遭遇了挫折,費孝通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了學習中,他比以前更加勤奮更加發狠,他要讓自己更加優秀,要讓曾經錯過他的人在將來看得起自己。

在這時,他認識了同系的一個女生,王同惠。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他們倆在燕大同系不同班,曾就人口問題有過一次爭論,費孝通無法說服她,就送了她一本人口問題專著,後來王同惠說,就是這本書打動了她。

費孝通說:“這段因緣也可以說是命中註定的……沒有那種像小說或電影裡常見的浪漫鏡頭。

在一張照片裡,她穿著立領鑲邊的波浪花紋旗袍,身材頎長,笑意盈盈。一旁的費孝通身著西裝,臉上是招牌般的憨厚笑容。兩人緊緊依偎,無限甜蜜。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還有一張,是他們的結婚照。王同惠一襲簡單白色婚紗,五官在黑白膠片中更顯清晰。她圓臉、短髮、高鼻深目,一身古典氣質,在任何時代,都堪稱美人。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7


讀書期間他們一起翻譯校訂《社會變遷》和《甘肅土人的婚姻》,兩書譯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堪稱兩人愛情的結晶。。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他們之間彷彿有著一條看不見的線,彼此相牽。這條線,是一種求知上的共同追求。費孝通在與她的共同學習探討中,逐漸發現了這個女孩的聰慧與美麗。

在費孝通眼裡,王同惠不像一般女生那樣愛打扮,她衣著樸素,面容白皙,性格溫婉和藹,人又大方聰明,可謂才貌冠群芳。王同惠則十分欣賞費孝通的才華和學識,更理解他心底更深一層的理想和抱負。

他們逐步從同學,變成了知己,走得越來越近,關係越來越親密。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他們在飛揚的青春裡,有著共同的志向,欣賞著對方的才華,也能理解對方的抱負與理想,

他們惺惺相惜,也心心相印。

到了假日,費孝通留在清華園中的工作室繼續自己的學術研究,王同惠偶爾會前去相聚。兩人如同一雙比翼鳥,在北大清華間穿梭,今天約在水木清華,明天相約未名湖畔,偶爾一起去圓明園的廢墟和頤和園散步,即使下雪天費孝通也在女生宿舍的紅色門前等王同惠,被稱作紅門立雪。

8


新婚蜜月,本該溫存,可因為希望可以早日研究特種民族(苗、瑤、侗、壯等)的課題,小兩口新婚第四天便辭別了恩師,踏上了去廣西的路途。

1935年12月,費孝通夫婦在翻譯和嚮導的引領下,翻山越嶺到羅運鄉調查。小夫妻相互攙扶,跟在導遊後面,走到五指山衝口處,懷有身孕的王同惠已經精力不足,渾身發軟了,費孝通把她扶到大石頭上歇歇。

就是這一歇,讓他們和嚮導失去了聯繫。在莽莽深山裡,夜來得很快,他們對地形完全不熟,也找不到方向,費孝通忽然發現前面有個類似房屋的建築,以為那處有人家,趕緊前去查看,卻不知道觸到什麼機關,轟隆一聲,陷入一個深洞,掉進了瑤族獵戶設置的捕獸陷阱裡。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身懷六甲的王同惠,奮不顧身地上前,把丈夫身上成堆的木頭和大石塊逐步移開,發現費孝通從腰往下都收了重傷,無法站立,便將她扶到旁邊坐下,“我們是生死夫妻,我去找人求助。”說完,就消失在荒野之中。

這一走,她再也沒回來。

第二天,費孝通被路過的瑤族村民救了,而王同惠杳無音信。

副鄉長聽聞此事,即刻下令,凡16歲以上的男子都出發尋人,瑤族村民們集體出動,尋遍周圍山寨鄉村,都沒能找到懷了孕的王同惠。六天之後,他們才在一處懸崖下的山洞急流中,找到了她。

那已是一具遺體。她那天救夫心切,不慎失足落入懸崖。

此時,王同惠與費孝通結婚僅有108天。

9


遺體不便長途運轉,費孝通把愛人葬在了梧州白鶴山上,親筆寫了碑文——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吾妻王同惠女士,於民國二十四年夏日,應廣西省政府特約來本桂研究特種民族之人種及社會組織。十二月十六日於古陳赴羅運之瑤山道上,嚮導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踏虎阱,自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獲更生。旋妻復出林呼援,終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負傷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蹤。縈迴夢祈,猶盼其生回也。半夜來夢,告在水中。遍搜七日,獲見於滑衝。淵深水急,妻竟懷愛而終。傷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鄉縣人,來歸只一百零八日。人天無據,靈會難期;魂其可通,速召我來!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五月費孝通立。”

突如其來的巨大悲痛,差點把費孝通擊垮了。他好不容易,有了這樣一位琴瑟和鳴的愛人,還未生離,卻已死別。把消毒水、藥品一同吞下,甚至以頭觸石,“打定主意把我們兩人一同埋葬在瑤山中”,卻在瑤民的照看下挺過了這一關。

他悲悲切切地寫下的那段碑文,“人天無據,靈會難期;魂其可通,速召我來!”就是他的絕望。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但最終,多次自盡皆被救回後,費孝通想明白了,儘自己該盡的責任或許才是愛妻希望看到的,他在給吳文藻的信中說,“同惠既為我而死,我不能盡保護之職,理當殉節;但屢次求死不果,當系同惠在天之靈,尚欲留我之生以盡未了之責,茲當勉力視息人間,以身許國,使同惠之名,永垂不朽。”

他再次跑到愛妻墓前,以志相許,發誓一定要實現她的遺願。

在廣州柔濟醫院治療期間,費孝通傷情稍稍好轉,便立即著手整理王同惠在瑤山調查蒐集到的資料,撰寫《花藍瑤社會組織》一書。

1939年,29歲的費孝通根據對家鄉吳縣下弦弓村的考察,寫下了中國重要的社會學著作《江村經濟》(海外譯名《中國農民的生活》),使得學界轟動,並被公認為中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的一個里程碑,奠定了費孝通社會人類學巨擘的地位。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直到1977年,兩人共同翻譯校訂的《甘肅土人的婚姻》出版,費孝通寫了一萬多字的序——《青春作伴好還鄉》。序中說:“她為我們共同的理想而去世,我就應對等地為我們的共同理想而生。這種信念也成了支持我一生事業的動力。”

10


楊絳與王同惠是費孝通情感世界中重要的女性,在她們兩人身上,費孝通感受到了愛情的苦澀與命運的殘酷,而愛情的滑鐵盧則又反過來促使費孝通致力於他的學術事業,成就了他的人生事功。

楊絳是費孝通的愛而不得,王同惠是費孝通的愛而不能,生活給予了他一些東西,卻又把另外一些從他的生命中拿走。

好在,最後,還是有一個與他在這個荒涼塵世間相濡以沫的人出現了。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1936年,費孝通遠赴英倫,在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師從馬林諾斯基學習社會人類學。兩年之後,他就從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學成回國,並先後擔任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回國後的第二年,經大哥費振東介紹,費孝通認識了剛從印尼回到昆明的孟吟女士。二人一見傾心,不久便在昆明結婚。此後55年,孟吟與費孝通相攜相依,載浮載沉,同甘苦,共患難,相伴終生。

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流光裡,有二十多年是非常痛苦的,這就是費孝通從1957年的著名“右派”熬到改革開放的漫長時光。

在那個丈夫被打成右派,妻子跟跟丈夫離婚很正常的年代,孟吟對費孝通不離不棄。

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平淡如水,卻溫潤得可以滋補所有來自生活造成的傷痕,如穆旦《讚美》詩中那句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孟吟不是王同惠那樣的知識分子,卻很有教養,通情達理,溫柔體貼,成為了丈夫在生活上最好的幫助者。

費孝通曾說:“我的愛人是農村來的,她的父親是村民,但不是真正的農民。我喜歡她是由於她有一些我所缺少的東西。她單純,有‘鄉土氣息’。她不喜歡看電影,但喜歡在屋裡屋外勞動。她殷勤好客。這是在農村養成的性格。”

鄉村土地般穩紮穩打的生活,撫平費孝通的往事傷痛。

1994年,孟吟病逝,費孝通作詩悼念:

老妻久病,終得永息。

老夫憶舊,幽明難接。

往事如煙,憂患重積。

顛簸萬里,悲喜交集。

少懷初衷,今猶如昔。

殘楓經秋,星火不熄。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一聲“老妻”,是55年的風雨同舟,是半個多世紀的生死相伴,是一大半輩子的彼此攙扶。合影裡,兩個人的笑容,看上去竟那麼相似,平和幸福。

11


有人是你的情竇初開,有人是你的青春同路,還有的人,是你時光歲月裡的並肩同行。

初戀,青春,歲月,都在時間裡,展現著它們的美好,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獲得一段銘心刻骨。

回想起來,偶爾,一笑而過,偶爾,潸然淚下。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

一份從最青春懵懂年少時便開始的愛戀之情,始於友誼,終於友誼

一份琴瑟相和志向相同的比翼鳥的生死愛戀,愛恨歸土,死生契闊。

一份在生活上彼此照料互相攙扶的相濡以沫,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這三段百轉千回的愛情,都給費孝通的人生烙下了深刻的印記,都在事業上給他了一種想象不到的助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的觀點:

當一個人因為某種缺陷而失敗後,伴隨失敗的還有一種挫折感與自卑感,一方面,這種挫折感與自卑感可能會擊潰那些一蹶不振的人,但另一方面,這種自卑感也會反過來促使人去發憤圖強,進而證明自己的能力,這也就是心理創傷之後的補償作用。

愛情,有時候往往因為得不到,而更加顯現出永恆的光輝。但得不到的愛情似乎也可以促使一個人加倍奮鬥,費孝通後來的名山事業,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的愛情缺憾了吧。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愛情、鄉土和學術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漂洗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