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能所雙亡 綿密保任

一、放下所緣之境怎麼辦呢?

上師告訴我們:“能所亡處自性現,綿密保任勿輕忘。”能所亡處就是能所雙亡,這個能所亡處有兩層境界。

達照法師|能所雙亡 綿密保任


我經常跟大家講,第一層就是能跟所,先把所亡掉,把能先保住,就是我們要求大家能夠有能力打七的,要做到這步功夫。如果做到了,你過來打七那進步很快;這步做不到,在這裡打七,充其量是讓你腿受幾天苦。苦死了心裡還想:“這麼苦就當消業障吧,我業障消掉以後總會好一點的。”就是你做不到把六塵的境界,隨時都捨棄掉。

六塵的前面五塵比較好辦,我們看見跟沒看見一樣,聽到跟沒聽到一樣,眼耳鼻舌身,其實真隨時都把它捨棄也不太容易的,但這個還算容易,就是這個法塵相當難。

法塵就是我們的妄想,你要能夠看到妄想生起來之前,妄想就像秋風掃落葉,掃不乾淨,秋風一吹,你剛掃完,它又落了一地啊,剛剛前念才把這些拋棄,後面一念後門它就馬上衝進來了。所以南懷瑾老師說的一句話說得好:“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閒處坐,任它著地自成灰。”不要掃它了,那麼吃力那麼累幹什麼,哈哈一笑往那一坐好了,它要來就來,要走就走吧,它會著地自成灰的,這就是第一重境界:把所放下,能還是一笑罷休閒處坐,坐在那裡就是能。

二、關於心的四句話我們能打七的坐在那裡,基本上臉上都不會有皺著眉頭難受的樣子,一看難受的樣子就知道你那個賊在那裡,痛起來了,妄想來了。真是沒有妄想,他是一笑罷休閒處坐,他的臉上是舒展的。在今年正月,我碰到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他想到深山裡面去吃樹葉,他跟我講了幾句話,我覺得這個人很厲害。學營養學的,上大學不想上了,他想跑到深山裡面去,他媽嚇死了,把他帶過來。我沒有見過二十歲的人這麼沉穩,沉穩不是沉重,這麼坦然的,他的內心非常平靜,平靜到在座諸位都達不到,所有我見過的出家人也沒達到過,講話很輕、很慢,他曾經有二十天不吃飯只喝水。

第一句話他講的,他發現,他說:“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慾望。”我覺得簡直是真理哦,你看看,我們想開悟的慾望有沒有,你想你就痛苦了,跟你說,所有的痛苦來源於慾望。

第二句話講的是,他在那段時間所體會到的對心的形容,非常好,他說:“心是沒有皺褶的,心是舒展的。”心是舒展的,很平,就是你的臉,眉頭沒有皺起來,舒展的,心舒展了你的眉毛也是舒展的,臉色也是舒展的,所以第二句,心是舒展的,心是沒有皺褶的。你看看我們大家的心裡,越用功、越打坐、越著急越糾成一團,腿痛的時候也會糾成一團,手印散了也會糾成一團,哪裡不舒服就馬上糾成一團。而他二十天不吃飯,他能體會到心是舒展的,就像一張紙沒有皺褶一樣,沒有皺褶的,我們大家看看心裡是不是有皺褶,我們說佛陀慈悲的雙手,能撫平我心中的創傷,就把我們自己撫平了,但是一個很年輕的人他體會到,自己的心是沒有皺褶的。

第三句話是:“心是沒有裂痕的。”我們大家有沒有傷痕累累啊,那個裂痕在哪裡,他能體會到心是沒有裂痕的。第四句話說:“心是無條件地快樂。”所以當你能夠把這個法塵的概念都放下的時候,你能體會到心確實是無條件地快樂,但這還是第一層境界,能所亡處啊。中國的老子這麼了不起了,他也就達到這樣一層境界而已,所以我覺得,一個小孩子他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很不容易的,很有善根的。

三、能所雙亡

那麼老人告訴我們:“能所亡處自性現。”

它有第二層境界,就是把能和所都要消滅、銷亡、粉碎。所以當機立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毫不留情地把我們的自我,全部給它扔扔掉了。如果你氣魄不夠,扔掉了還會把它撿回來的,因為你用意識把它扔掉,下回想想,還是有我在那裡,那個根又會冒起來的。氣魄夠的人,他確實敢把自己扔掉,氣魄夠了是什麼,就是具足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人,出離心就是看到這個世界,我們擁有的六根六塵六識,是我們一切痛苦的內容。

我知道了我的身體、我的思想,這一切無有一毫值得留念,值得你在那裡糾結和固執的,這是出離心,菩提心就是生生世世,哪怕捨棄頭目腦髓為一切眾生,也能夠心甘情願,這種氣魄有了,那麼你捨棄自我易如反掌。所以有這樣的一個前提以後,再加上我們通過剋期取證,幾天用功下來,就在刀鋒上、刀刃上做選擇,千鈞一髮之際,你要選擇輪迴還是選擇解脫。還有一絲一毫地捨不得,你就掉到輪迴的坑裡;如果你沒有捨不得,那你就粉身碎骨:“一句瞭然超百億,碎身粉骨何足酬。”所有內在的自我執著和根塵全部脫落,大地平沉以後,老人說的自性現。當你真有勇氣把這一切全部截斷,你可以嘗試著壯壯膽,把自己捨棄一次,然後藉著無我的力量回到現實當中,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但是原先的那一切,是非愛恨、人情冷暖,突然不見了,再也沒有那個斤斤計較、為自己朝生暮死的輪迴痛苦了。

四、自性顯現

自性怎麼顯現哪?只有能所斷處,你的根塵識所有的表現,全部都是自性現。歷代祖師大德做種種的展示,舉一個指頭也好,打一拳也好,大吼一聲也好,無非告訴你,用你的根、用你的塵、用你的識、用你眼耳鼻舌六根門頭,隨時隨處,任何表現不離當下,那就是迴轉根塵啊!

所以雲門禪師說隨波逐流啊,你只有截斷眾流以後,才能夠隨波逐浪啊。業來了就來了,業走了就走了,過去的業讓我活八十歲,我不要活到八十一歲,過去的業要是讓我明天走,我不要等到後天,沒有關係,一切隨業,來去自在。

就在此時,如果你在根塵當下脫落、能所雙亡之後認取了,知道這一切現實的當下,全部是自性的顯現。

背後的那個偷心的根、生死的根從此無影無蹤。

如果我們平常在生活中的品行好,就是做人的標準很高,已經做得非常善,比如說五戒十善已經做的很好,那你用起功來就如魚得水,基本上用功就在穿衣吃飯當中。

如果我們平常有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說嫉妒心啊,或者是貪慾的心啊,享受生活的那種小資的生活態度啊,那你在生活中還需要磨鍊,一對境還會跟著境跑。但是不要緊,跟著境跑的只是一種業的慣性,而不是你。

我們現在如果沒有破除我執之前,跟著跑的那個全是我,能所雙亡以後,你再隨境生心,再跟著境跑,跑過去的全部是一種業,也就是說過去的一種生活慣性,還跟著跑,但是背後跟著跑的那個人,卻是沒有根的,輪迴的根已經被斬掉了。

所以修行沒有見道之前,需要三皈五戒十善,把好人做好。當你已經習慣成做好人了,

你一旦見道了,你的整個生活其實就是弘法利生,就是你用功隨機,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但如果品行不好的人,卻有一點翻習氣的時候,確實還是要注意一下,下一點功夫,如果一不小心,那個名利心一生起來,那指不定還會傷害幾個人,但你真見道了也不用怕,因為真見道,能所真能夠雙亡,他一定是聖人。

五、綿密保任

所以在用功的時候,叫綿密保任勿輕忘,不要輕易地忘記,這是對於精進用功的人來說。

那麼這個兩句話連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能所亡處自性現,綿密保任莫輕忘。”

對於能跟所脫開,所已經忘記,能還沒有忘,就是我們打七這種效果的人,你真正要修行的,確實要綿密保任,不要輕易地被六塵所轉。這個是很關鍵的時刻,就是要全神貫注、不隨境轉,外不被境遷、內不隨心轉,就清清楚楚,一笑罷休閒處坐,也很輕鬆,也不要覺得很糾結很難受。

盯著它,但是輕輕鬆鬆地盯著,就是在這裡用功的時候,也叫保任,保就是需要提起來、抓住它,任就是放鬆它、任其自然。所以你妄想來了,告訴自己賊來了,好,一放下輕輕鬆鬆了,然後你該吃飯的吃飯,該走路的走路,該說話的說話。

說著說著一不小心又抓住被說的話了,心又隨它轉了,師父講到哪個話我聽得覺得有受用了,你早就妄想出來了,好,馬上一放不理它,這樣呢,只要你一放,這就是任了。

跟小鳥學飛是一樣的,這個鳥腳跟一點地,它一飛起來,一飛起來因為翅膀太軟了,馬上又掉下來,那個腳一點地那一下叫做保,翅膀已經張開已經離開地了那叫任。

你一開始任的功夫很差的,任一下馬上就掉到地上,馬上就粘著了,怎麼辦?繼續飛,所以小鳥要不停地飛不停地飛。

小鳥一般三五天它就能夠飛出去了,就能飛得比較穩了,從它學飛開始。我們上根利智的人也要三五年,我們飛得比它厲害了,比較難一點;這個善根稍微薄一點的,要三五十年功夫才能真正做成片。所以這裡面呢,大家修三年一千座修滿,好像覺得怎麼還沒有見性吶,有一點受用了,是不是還沒有成佛啊,好像就著急了,就不用功了,大錯特錯!

你要看自己過去的業習有多少,現在你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放鬆放開去飛,所以這樣子綿密保任。悟之前,在一念不生之前保住,一保住以後,就在這種感覺當中,放鬆放鬆,讓它自然,那用功很輕鬆。然後能所雙亡了,證體以後要起用,在生活中起用,根據你的習氣的多少,來看你的保任。

習氣少,任的時間長一點,保的時間可能少一點,一保馬上就任了,任其自然。

保任這個詞是禪宗創造的,用得非常好!綿密保任哪,老人告訴我們,密就是精進,精而不雜叫做密,精密啊,進而不退叫進,所以精進修行就是綿密保任,所以悟以後還要綿密保任。

要保到什麼時候?“立定腳跟無偏頗,一切無求道真常。”

立定腳跟,其實你能所雙亡的時候,腳跟已經踩地了,已經落地了,知道無我無人無世界,但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切無求,你的道就回歸中道了,所以從發心用功當下想要打開,必須要當機立斷能所雙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