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兩城合併後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流域中游,秦嶺大巴山餘脈。其貫通南北、承啟東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交通要輳,有七省通衢的美譽。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隔漢江相望,兩城在歷史上都曾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2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

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走進襄陽城

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水中游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故為歷代兵家所看重。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襄陽城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場,戰爭的硝煙不斷瀰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裡尚存許多軍事遺蹟。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全城周長為7322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文昌、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走進襄陽鳳凰溫泉

鳳凰溫泉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智慧之神諸葛亮隱居之地古隆中。由湖北和興集團與美國喜悅集團斥巨資10餘億元共同建設,致力於打造大華中地區第一個泛休閒產業一站式體驗基地。鳳凰溫泉總佔地面積900多公頃,距襄陽市中心僅十五分鐘車程,毗鄰漢十高速襄陽隆中出口,交通條件極為便利,歡樂城以襄陽臥龍鎮得天獨厚的珍稀原生態自然空間為特色,傾力打造集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拓展訓練、商務會議、客房、娛樂、餐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原生態溫泉度假區。 鳳凰溫泉的溫泉水為極為罕見的飲浴雙用的純天然弱鹼高溫泉,富含碘、硒、鋅等多種對人體極為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露天溫泉擁有極為先進的超豪華水上娛樂設施,同時依託世所罕見的天然資源,聘請國際名師設計,結合人體生命機能特點,精心打造了近百個大小不一、功能各異、極富養生特色的生態溫泉湯池。溫泉區融匯了世界頂級溫泉設施設備,並傾注了獨特深厚的源於中國智慧之神諸葛亮的“智”文化內涵。鳳凰溫泉獨創世界第六代溫泉模式,擁有全國最大的放生池,同時斥巨資精心打造全國第一臺溫泉山水大型實景演出,強勢鑄就的品牌實力,引領智尚生活新概念!

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走進古隆中

隆中風景區位於襄陽市襄州區和襄城區、南漳、谷城交界處,距襄陽市13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這裡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隱居地,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的史實就發生於此。 隆中風景區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等,建國後又先後修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等景點。 隆中風景區一派田園風光,進入古隆中山口,必經一座三門石坊,正中雕刻著“古隆中” 三個大字,背陰寫著“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後的近千年來唯一的人物。兩邊除鐫刻著杜甫“三顧頻煩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詩句外,還有摘自諸葛亮《誡子書》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個大字。轉過石坊,就是諸葛亮曾“躬耕壟畝”逾十畝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齊,前行為小虹橋。清王的《隆中十詠》寫到小虹橋說:“有人暑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景點處處都滿含著歷史的典故。

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走進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為紀念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臺廊榭錯落有致,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裡陳列著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漢水之濱,曾經的襄樊,現在的襄陽城

走進廣德寺

湖北省襄陽市廣德寺,原名雲居寺。位於襄陽縣城西約13公里處。四周呈方形,面積約30000平方米,有一條寬約10米的小溪環繞。殿宇林立,古樹參天,苔蘚匝地,異常幽靜。 寺始建於唐貞觀年(627~649),名“雲居禪寺”,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隆中遷此,因憲宗御筆親賜“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樓、方丈房等建築,現僅存天王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天王殿為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姿,內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