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女人的美,浅在看外表和身材,而真正的至美,则重在神韵,那就是气质。

气质从何而来?

日常的保养、化妆、装扮、形体训练,都只能修饰外表,唯有读书,能熏陶我们的内涵。读书的作用不只是能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被称为“生命的美容”。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书味深者,面自粹润。”

读书,使她们气质脱俗。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的滋养来让自己拥有优雅的气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1. 吕碧城

民国第一才女,独自一人的精彩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吕碧城

民国是一个多才女的时代,为何吕碧城能被盛誉为民国第一才女?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和密友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资本家、慈善家……

吕碧城出生于安徽旌德,父亲吕凤岐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敏而早慧,12岁就展露了惊人的诗词才华,写出这样的诗词: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

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

君未知?

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

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

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

和那些出生优渥的大家闺秀不同,吕碧城12岁丧父,随母寄居舅舅家,1903年19岁不辞而别独自出行到天津“探访女学”,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她所幸被天津佛照旅馆老板娘收留。

吕碧城写书信前往大公报被《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结缘并深受赏识,成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仅仅数月,凭借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和文章深受前辈们嘉许,成为《大公报》的主笔,因缘际会以出众才情出入名流而声名大振。

吕碧城的诗词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复盛赞她“高雅率真,明达可爱”,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易实甫认为其“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因此她和姐姐吕惠如、吕美荪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吕碧城

1904年,吕碧城受到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赏识并收为弟子,大力推荐给袁世凯说她是最适合兴办女学的人选。

当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史第一位最年轻的女学校长。

后来吕碧城一度应袁世凯的邀请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但不久便辞职迁居上海。

在十里洋场,她与外商合办贸易,同时投资股票获利巨丰,成为上海滩显赫一时的富豪。

获得财富的自由之后,吕碧城一举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十万巨金,并开始了自己的欧美游历。

1918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学美术、历史和文学,行踪遍及纽约、旧金山、巴黎、日内瓦、米兰、罗马、威尼斯、伦敦等地,并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定居。

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达7年之久,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

1930年吕碧城在瑞士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法号曼智,并编译佛经。

1943年1月吕碧城在香港的寓所孤独去世,时年61岁。去世后,亲人依照她的遗嘱,将其遗产共约二十余万港元悉数捐出,用于弘扬佛法和护生之用, “遗体火化,把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

以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和美貌,不乏众多名流才俊争相追慕,“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羲等,但均无功而返。

吕碧城和闺蜜谈起自己的感情时曾说:“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终身未嫁的一生,吕碧城独自过得足够精彩和丰富,办女学,做投资,求学美国,游历欧洲,她以亲身经历证明,即便对于女人,LOVE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满江红.感怀

(吕碧城)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

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

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

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闲,如长夜。

羁与绊,无休歇。

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

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

叹蛙居井底愿頻违,情空惹。

浪淘沙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2.林徽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林徽因

林徽因的人生因为其才华成就和魅力情史格外绚烂多姿。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

在爱情上,不仅收获了相伴一生的丈夫——建筑家梁思成的忠诚,还有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倾心相爱,哲学家金岳霖终身不娶的苦苦守候。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林徽因和梁思成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林徽因和徐志摩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林徽因和金岳霖(后排右二)

徐志摩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正是缅怀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所做。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幸福、浪漫和多姿的情感,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林徽因画作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故事,因过于精彩纷呈,以后再独立开篇详述。)


3.陆小曼

宛若灿烂烟火,为爱而生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

她与林徽因同被誉为民国绝代双姝,胡适赞她:“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不仅容貌出众,还兼具丰采与文采、柔情与豪情,才高八斗,颠倒众生,精通英语法语,会弹钢琴,是上海滩的跳舞皇后,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诗文俱佳。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

她在绘画上极具天赋,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也曾举办过个人画展;擅长戏剧,谙昆曲,她虽不是科班出身,却身姿翩然,唱腔婉转。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画作:松下论道图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画作:仕女四屏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小楷

陆小曼的老师大画家刘海粟评价她:“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世人知道她的名字,多半是缘于诗人徐志摩,这对于一个才女,是幸福亦是悲哀。

这段浪漫故事为世人广知:徐志摩"受命于父母"娶了张幼仪,因邂逅才女林徽因,徐志摩狠心跟有孕在身的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但理智的林徽因最终并未选择徐志摩,嫁给了父亲世交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深受爱情打击的徐志摩,转身遇见了同样芳华绝代才情兼具的名媛陆小曼。彼时罗敷有夫,陆小曼的丈夫王庚时任国民党陆军少将,哈尔滨警察厅厅长,因为工作繁忙,疏于照顾妻子,陆小曼与徐志摩一拍即合,堕入爱河。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和徐志摩

敢爱敢恨的陆小曼不顾世俗反对,毅然离婚嫁给徐志摩。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照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后,陆小曼再未改嫁,但有一位忠实粉丝翁瑞午陪伴左右,全部生活开支也依靠翁端午支付,晚年甚是唏嘘。

她曾公然表示:

“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堕机死,我伤心之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是,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

这个传奇女子宛若灿烂烟火,我行我素,敢爱敢恨,情谊至深。


4.潘玉良

民国第一女画家,一枝荷莲递与她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画家潘玉良

她非美女,却以创造美而流芳后世;她出身低微,却由孤儿、雏妓、侍妾华丽转身为一代名画家。巩俐的电影《画魂》正是以她的传奇一生的写照。

成就传奇非凡的潘玉良,不得不提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她的丈夫潘赞化。

潘赞化时任芜湖海关监督,在日本最负盛名的早稻田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追随孙中山搞民主革命,当过中学校长,有着高出常人的见识与仁义,他们的相识并不是潘赞化去逛妓院遇上了潘玉良,是商会之人想借雏妓收买他,17岁的潘玉良抓住了这个人生稍纵即逝的机会,苦苦恳求为其赎了身。

潘赞化救出她后本欲给她自由回归家乡。张玉良一听哭起来,乞求他说:“回扬州,我一个孤苦女子,无依无靠,还不是从火坑跳到水坑吗?大人将我留下吧,我愿终生侍奉大人。”

遂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

在潘赞化的鼓励下,潘玉良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旅:先是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继而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1年赴法留学,与徐悲鸿同窗,1923年又考入罗马国立美术学院,成为该学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1929年潘玉良学成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

她的作品包括油画、国画、白描、版画、雕塑等,作品多次入选法国具有代表性的沙龙展览,并在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曾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20多个奖项。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潘玉良画作:躺在沙发上的女人,2006年拍卖价格高达657.8万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潘玉良代表作:窗边裸女,2014年拍卖价高达3454万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潘玉良静物画作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潘玉良画作:花与扑克

潘玉良的绘画构图大胆、色彩丰富,并且在西画框架中加入了中国元素,那种中西兼容的笔韵和线条,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造就出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品格。

自古从良嫁人的妓女不鲜见,但华丽转身若此唯玉良一人。

读书,不仅仅熏陶了她的气质,真正改变了她的命运。


5.张爱玲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系出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生母黄素琼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后母孙用蕃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孙宝琦之女,却因父母婚姻的仳离、家族的没落尝尽世态炎凉。

她天生才情过人,中学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乱和经济原因放弃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就读期间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

她曾经投入一段刻骨的恋爱,无奈所爱非良人,一再被辜负。

1943年10月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副部长的胡兰成因张爱玲的小说《封锁》而被其才情所倾倒,遂向刊载小说的杂志总编苏青打听作者,一个是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一个是汪伪政府的官员,两人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是有两位妻子的。

1944年8月间,胡兰成的第二位妻子一怒之下和他离了婚,23岁的张爱玲与38岁的胡兰成结了婚,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三个月后,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从年轻貌美的小护士到大户人家的姨太太,胡兰成身边同居的女人不断,张爱玲终于黯然离开,她对他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1965年,与大她30岁的美国剧作家赖雅结婚。此时赖雅已经65岁了,在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基本没有什么经济能力,而张爱玲的作品又难以被美国的读者所接受,那时的他们,穷困潦倒居无定所,常常租住在廉价公寓里。

婚后不就丈夫就中风乃至瘫痪,张爱玲不离不弃加以悉心照顾,相守十一年后丈夫去世,她离群独居,所幸晚年她的作品重新受到读者欢迎,经济开始宽裕不再为生活所窘困。

1995年,七十五岁的张爱玲在自己美国的寓所孤独地离开人世,骨灰依她遗愿撒向太平洋。

她的经历和旷世的才华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文学奇才,留下《倾城之恋》、《白玫瑰与红玫瑰》、《色戒》、《小团圆》《半生缘》等不朽之作。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张爱玲经典语录: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你,只为了说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每一个女子的灵魂中都同时存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但只有懂得爱的男子,才会令他爱的女子越来越美,即使是星光一样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时可以娇媚地盛放风情。

可惜世间,懂得爱情的男子是在是太少!在男人心里真正完美的女人,总是随着时间,阅历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你永远达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都永远有不能让人满足的遗憾和欠缺没所以男人总是永远渴望别的玫瑰魅惑的来临。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 但还是值得的。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6、杨绛

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作家、翻译家杨绛

她是钱钟书“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大多数人知道杨绛源于她是钱钟书的夫人,而先生的盛名着实掩盖了她原本的才华横溢。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杨绛和钱钟书一家三口

杨绛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曾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得到剧作家李健吾高度评价,被誉为世纪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之后中国现代文学中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

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堪称完美的代表,他们一见钟情,志趣相投,被视为天造地设的绝配。

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可惜天妒良缘,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2003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杨绛在《我们仨》中曾写道: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携手共同生活的63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彼此相爱而忠贞,钱钟书评价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他们爱情和相守,除了浪漫,更珍贵的是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生前已将家中所藏存珍贵文物字画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把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等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赠国家有关单位。

杨绛随笔摘录: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7、王映霞

神仙眷侣鸳梦碎,佳人终得幸福归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王映霞

王映霞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跟着外祖父研习诗文,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基。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她品学皆优,相貌又出众,在女师的名气很大,当时有“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一说,被誉为“杭州第一美人”。

王映霞一生中的两次婚事都轰动全城。

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芳华19的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热烈又执着的攻势,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其中一首被时人传诵一时:“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气质从何而来:穿越百年,遇见传奇民国女神

王映霞与郁达夫

历时三年郁达夫终抱得美人归,那一年,王映霞20岁,郁达夫32岁,这对美人才子的结合,在当时的文坛被传成佳话,诗人柳亚子誉之为“富春江上神仙侣”。不过郁达夫当时仍有一位结发之妻孙荃陪伴在郁老夫人身边。

但由于思想上的距离、年龄上的悬殊、性格上的差异,两人之间那段曾轰动一时的激情经历12年风雨后以离婚告终,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也有流言传言说王映霞随郁达夫移居上海之后,秘密成为戴笠的情妇并未其堕胎,这才是两人离婚的真正导火索。

经历过第一次婚姻的打击,王映霞本不准备再结婚,直到她碰到第二任丈夫钟道贤。钟贤道许诺:“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

1942年4月,王映霞在重庆再披嫁衣,举办了极其隆重的婚礼,当红明星王莹、胡蝶、金山等都前往赴宴。

王映霞晚年回忆称:“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1980年,钟贤道陪伴王映霞18年之后病逝于上海,此后王映霞一人独居。

2000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终年92岁,与钟贤道合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女神养成计划,剖析魅力的秘密,不只是美丽、性感、优雅、爱情、内涵、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