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蔣士銓畫像

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刊有蔣士銓詩文的古籍善本

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圖一:《自書行楷詩卷》(局部)

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圖二:《論李北海書》

散淡雋逸 餘韻風雅——清代蔣士銓其人其書

圖三:《與虛白先生詩軸》

■蔣士銓(1725—1784),字心餘、苕生,晚號定甫,清代戲曲家、文學家,江西鉛山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辭官後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精通戲曲,工詩古文,詩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與彭元瑞同年進士,又同官翰林,時稱“江右兩名士”。

蔣士銓是清代中葉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學家。他不僅是乾嘉詩壇的領袖之一,而且以戲曲成就高步一時。王昶論其詩為“當代之首”,李調元評其曲為“近時第一”。吳嵩梁稱蔣氏“集中序事諸作,以班馬之才,行韓杜之法,沉鬱頓挫,變化錯綜,有識有力,有聲有光”。 關於詩歌的藝術傾向,蔣氏嘗謂:“寄言善學者,唐宋皆吾師。”他學杜、學韓、學竹垞,中年以後,又轉宗東坡、黃庭堅。他認為先轉益多師,然後才談得上“不依傍古人,而為我之詩矣”。 蔣氏生前尤以曲名,詩名幾為所掩。他身當崑山腔戲曲趨向衰弱的時期,成為繼“南洪北孔”以後的一個重要作家。他一生創作甚富,存詩2600餘首,詞270餘闕,還有文集12卷,雜劇、傳奇16種。

蔣士銓由於文名太盛,加上傳世的墨跡罕見,其書法上的成就鮮有提及者,《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未載其傳,但《皇清書史》載:“蔣士銓:字定甫,號苕生,一號心餘,又號清容。鉛山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編修。袁枚曰:‘晚年雖病廢,而神明不衰。左手作字,橫斜入古’。”蔣士銓是乾隆翰林。舊時讀書人,科考無疑是唯一出路,而書法即是功名之敲門磚,寫不了一手好字是不可能授翰林的。與蔣氏往來文人如翁方綱、王文治、洪亮吉、羅聘等均為乾嘉時代的書畫大家,在《忠雅堂集》的詩文中經常可見他們之間的唱和,或論詩,或論書畫,題冊題畫詩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傳世著錄的很多名帖可見蔣士銓的題跋,說明在乾隆時期蔣士銓已經有書名,只是歷代文人士大夫一向以書畫為文人餘事,又因其文名太盛遂不彰耳。

筆者曾觀蔣士銓墨跡有三,可見其功力之深。其一,《自書行楷詩卷》(蔣氏父子合卷,圖一),為其盛年書風之代表,書法用筆精妙,整卷書體參差錯落,頗有書卷氣。從書風看,其學過鍾繇、黃庭堅、米芾諸家,與其詩風一樣散淡雋逸。楷書得之於鍾繇,用筆古樸秀逸,筆筆不苟,不入俗套。行書得力于山谷、元章,但無兩者之霸悍氣。錢鍾書《談藝錄》:“心餘(蔣士銓)近體偶有佳語,卻都非山谷調。”此語雖為論詩,但用之論其書也甚是中的。其二,《論李北海書》中堂(圖二),淡墨大字,此為蔣氏晚年所書。乾隆四十九年,他中風,始用左手寫字,橫斜入古。此件中堂從書寫內容看,蔣氏平素亦著重於書法,從起筆及結字來看似為左手所作,且頗得李北海遺風,與中年書風不同,更顯渾厚有致,人書俱老,雖無意創作,然頗得書法三昧,清峻灑脫,即袁枚所謂“橫斜入古”者,為典型學人之字。其三,《與虛白先生詩軸》(圖三),當為蔣氏盛年字,雍容整肅,婉轉遒勁,使人久讀而味越馨。這樣的書法看似在藝術上沒什麼追求,即今人常說的缺乏風格與個性,但作為讀書人的餘韻風雅,其平靜和恬適可謂雋永悠長,妙在以性情合古人之神理。

綜觀蔣士銓存世不多的墨跡,可見其書法上的成就,書名惜被曲名、文名所掩。

蔣士銓以多方面的藝術成就,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詩、詞、文、曲、書,諸藝皆工,作為江西古代傑出鄉賢,我們不該將其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