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考平涼城

雨考平凉城

雨考平凉城

多肉の季

(本文有刪減,閱讀原文請關注2018年7月29日平涼日報《平涼週刊》)

這個七月裡,平涼市民幾乎一直在和連綿不斷的雨水打交道。

在路上、公交站臺下、簷下走廊中,經常能看到突如其來的降雨讓人們手足無措的樣子。

一個月來,平涼門戶網站的便民提示信息中,關於降雨預警信息就多達40多條。

平涼市氣象局發佈的7月短期氣候預測中也表示,當前防汛工作不可放鬆,各地應密切關注近期天氣變化,注意防範局地強降水可能帶來的自然災害……

最強暴雨來襲

連發7條氣象預警信息

七月以來,平涼雨水頻繁,差不多每隔幾日就會出現一場降雨天氣。

最先拉開平涼“雨幕”的是7月1日晚間的一場暴雨。據市氣象局監測,當晚我市靜寧、莊浪、華亭、崆峒出現了暴雨。其中,靜寧縣的薛胡村更是出現降雨量高達113毫米的大暴雨。

這還不算什麼,7月10日,據權威部門定義的今年一場最強降水,連著下了一天一夜。平涼氣象局和防汛辦一天之內連發7條預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暴雨防範準備。當天晚上,相關部門還發布了今年以來首次暴雨和地質災害紅色預警信息。

伴隨雨水而來的還有氣溫的驟降,不少市民拿出了外套,一些老年人甚至穿上了毛衫和秋褲。準備好漂亮裙子度夏的女人,則在抱怨中又找出了長衣長褲。

當天14時50分,平涼市氣象臺發佈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24小時內全市大部分地方將出現暴雨,降雨量可達50毫米以上。一些中午回不了家的人,只好點外賣,但部分外賣小哥已經停止了派送。

直到下午下班時分,雨還沒有半點要停的意思。人們縮著肩膀,打著雨傘,揀馬路上水少的地方行走,還得隨時躲避疾馳而來的汽車,不幸被濺了一身水的人則罵罵咧咧。

街上出租車不少,可是空車不多,一些打不上出租車的人埋怨平涼城下雨天太難打車。

出租車司機其實也不太開心,因為下雨天打車的人比往日是多了一些,可雨天光線暗、視線差,路上積水多,為了行車安全,車開得比較緩慢,載客率並不比天晴時多多少。

“一打開手機,發現平涼人的朋友圈裡幾乎全是雨。”大概晚上21時,市民劉棟收到了蘭州中心氣象臺發佈的信息,短信顯示這次暴雨被升級為紅色預警。22時30分許,平涼市國土資源局與市氣象局又聯合發佈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紅色預警。

看到預警信息後,劉棟記得自己嘟囔了一句“老家的房子可別漏雨了。”

當天,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奮彥冒雨檢查崆峒區防汛減災工作,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落實責任做實工作,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平涼暴雨過後

市民生活並沒受到影響

7月11日早上,人們一覺醒來,發現暴雨過後的平涼城空氣愈發清新,道路兩旁的樹葉翠綠欲滴。不論是城市主幹道還是背街小巷,幾乎看不見積水的影子。在人們辦事、上班、鍛鍊身體的途中,快遞小哥和外賣人員的身影已然活躍在路上,和任何一個早晨沒有區別。

一場雨,來時兇猛,去時“無蹤”。除了一些特殊行業,普通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與人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出行也沒有因雨而出現受阻。

平涼韻達快遞公司快遞員小牛告訴記者,除了下雨時擔心打溼包裹不送快遞外,雨一停下來他們就開始工作了。西起崆峒區寨子街、東到四十里鋪鎮、北到濱河路、南至南環路,都暢行無阻,就連一些道路條件比較好的鄉鎮也能照常送達。

相比前幾年,一下暴雨中心城區就出現大面積積水的現象,不少市民發現,今年降雨如此頻繁,大到暴雨更是時有發生的情況下,平涼城區內卻並沒看到大範圍積水。

特別是西站附近、南環路地稅局門口、柳湖路新民北路十字路口、崆峒大道和雙橋路十字、隴東明珠賓館處等“內澇”多發之地,今年也沒有再看到沒過腳踝的積水。

7月10日下午2時,市民張鵬開車去隴東明珠賓館辦事,後又返回平涼市婦幼保健院看望病人。據他回憶,儘管下了十幾個小時的雨,但隴東明珠賓館附近路面並沒有積水,在開車前往市區的路上也沒有出現路況差導致的堵車現象。

平涼亞飛出租車公司司機楊蘭珍在整個7月除了正常休息時間,自己當班的時候一直在路上。他表示,除非雨特別急時路面會出現小範圍積水,不過這些積水並不嚴重,差不多有十幾分鍾就會排出。出租車公司還會提前通知司機繞道行駛,視線太差也會停車等十幾分鍾再上路。“不像2013年以前,一下暴雨那些地勢較低的路面就容易積水,人們還得挽起褲腿趟過去,底盤低一些的車都不敢走,擔心熄火有危險。”

城市面臨考驗

市政設施建設防患未然

一場大雨,往往是對一座城市的“大考”。

整個汛期,考驗的是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統和各相關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

唐郡,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唐郡。談起“雨考”平涼城,感觸良多。記者見到他時,辦公室裡放著草帽、雨衣、雨鞋。為了方便,他的汽車後備箱裡還備了一套雨具,確保遇到突發狀況時能立即出動。

在他看來,平涼中心城區的排水系統經受得住大暴雨的襲擊,即使出現積水點,待雨勢變小最多二十分鐘就能排放完畢。

調查發現,目前平涼城區每隔二十米左右就配有一個雨水篦子,除較窄路段為單排,大多數道路是雙排。與此同時,很多地方還配建了雨水井,如果雨勢過大過猛,排水人員會打開井蓋和雨水篦子,加快積水排放。排入地下的雨水,將收入市政雨水管網,然後就近排到“八溝一河”。

“市公用事業管理局負責對全城雨水收集口、明溝暗渠進行清理疏通。每年4月和秋季,工作人員都會對排水系統進行大範圍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平時還會隨時進行清理和維護。”唐郡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健全的排水防澇工作機制,才使得平涼城經受住了一場場暴雨的考驗。

據瞭解,近年來平涼高度重視防洪排設施建設,特別是中心城區自2013年以來,先後投入4.5億元,實施了“八溝一河”排洪溝渠治理、黑臭水體治理、雨汙水分流等23項防洪排澇工程。同時,在平沿路、新科路、和陽路、永康路、東環路等20多條道路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堅持配套建設了汙水管道。

記者瞭解到,備受詬病的西站消防支隊積水點,就是在2013年到2017年中心城市雨水系統改擴建工程中改造成功的。

此處是平涼城地勢最低的地方,一旦降雨,天馨路、西新橋、崆峒大道、來遠路四處雨水都會匯聚於此,加上路面寬、覆水面大,極易出現積水。

當時,住建部門拿出175.36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從崆峒大道敷設雨水管網到柳湖路段。同期,韓家溝水廠到崆峒大道,崆峒大道到柳湖路,天馨南路到南乾渠等5條路7個標段均敷設了雨水管道。

數據顯示,長達四年的中心城區雨水系統改擴建工程一期,共實施了16條路段的雨水管網建設,敷設管網41.94公里,完成投資6370.17萬元。工程基本解決了中心城區排水不暢和大面積積水的問題。

目前,雖然柳湖路和新民北路十字路口積水點對原管道進行了改造,但突降大暴雨時還會出現小面積積水。正在進行的新民北路道路建設工程,同步敷設雨水管道,屆時將徹底解決此處突降暴雨時出現的積水問題。

防汛責任到人

網格化管理機制保暢通

路面無積水、無內澇,這只是市政建設和管理者在此次雨考中的一部分成績。面對連續降雨,如何應對隨時出現的隱患,怎樣處理突發狀況,也是擺在政府工作人員面前的一道考題。

南河道社區是中心城區防汛減災工作的重點區域。今年汛期以來,接連幾場暴雨導致南河道社區內南臺坡路面出現部分塌陷,民悅家園小區家屬院一段圍牆倒塌,皮毛廠家屬院後院連接南臺東巷的崖面坍塌。

家住南臺東巷的擺榮,是南河道社區的一位居民小組長,7月10日大雨導致南臺東巷崖面倒塌後,第一時間發現災情並向社區彙報的就是她。

社區網格員祁豔娟負責這一片區的防汛工作,得知情況後她立即向領導彙報了險情。“當時我們第一時間找人清理了土方,也疏通了排水通道,鋸掉崖邊毀壞的鋼筋柱子,還發動社區幹部向每戶居民發放了《汛期避險通知書》。”祁豔娟告訴記者。

據南河道社區黨支部書記馬正學介紹,南河道社區和祁豔娟一樣的網格員一共有15個,他們分別負責15個網格的防汛防災工作。這段時間災情發生後,社區一方面組織幹部群眾積極開展防汛抗災工作,一方面在逐級彙報災情。如今,在市區領導的關注下,紙坊溝隱患點、皮毛廠家屬院、南臺坡路面的除險加固被列入崆峒區重點治理項目,限期全面開工維修加固。

防汛工作既有從上到下的頂層設計,也有自下而上的解決通道。

記者瞭解到,除了今年五月底印發的《平涼市中心城區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應急預案》之外,防汛工作網格化管理機制,是保證平涼城區防汛排澇、安全度汛的一大亮點。

防汛工作網格化管理機制是專門針對存在的隱患點,建立的防汛搶險救災指揮體系。包含各行業防汛搶險救災任務分解表、重點隱患區域監測整治分工表、各街道辦鄉鎮村社易發生次生災害監測分工表、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隊伍名單表、防汛搶險救災機械及物資儲備情況表、防汛搶險救災單位值班表。

“防汛工作網絡化管理機制自2015年建立,今年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一旦出現險情或隱患,可以從市、縣、鄉(街道辦事處)、村(社區)、個人五級網格化管理體系中,找到具體負責的網格員,基層工作人員也能從任務分工表中自下而上找到具體的負責部門。”唐郡表示,網格化管理體系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內容從搶險物資到搶險隊伍都有所涉及,涵蓋31個責任單位,基本做到了任務明確,分工具體,責任到人。

馬正學表示,只要是降雨天氣,南河道社區的網格員就要實行全天候監測值班。如果發現隱患和險情,就會及時向上彙報,並先行採取一些基礎性的處理工作。

採訪中,不少市民認為,平涼中心城區面對當前一場場突如其來或者意料之中的暴雨,經受住了考驗。

“相比於其他城市汛期內澇不斷、排水不暢的情形,平涼今年的雨季排水、防汛工作表現還是很不錯。”市民蔣立新如是評價。

往期精彩回顧

【招生】平涼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招生公告

雨考平凉城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