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考平凉城

雨考平凉城

雨考平凉城

多肉の季

(本文有删减,阅读原文请关注2018年7月29日平凉日报《平凉周刊》)

这个七月里,平凉市民几乎一直在和连绵不断的雨水打交道。

在路上、公交站台下、檐下走廊中,经常能看到突如其来的降雨让人们手足无措的样子。

一个月来,平凉门户网站的便民提示信息中,关于降雨预警信息就多达40多条。

平凉市气象局发布的7月短期气候预测中也表示,当前防汛工作不可放松,各地应密切关注近期天气变化,注意防范局地强降水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

最强暴雨来袭

连发7条气象预警信息

七月以来,平凉雨水频繁,差不多每隔几日就会出现一场降雨天气。

最先拉开平凉“雨幕”的是7月1日晚间的一场暴雨。据市气象局监测,当晚我市静宁、庄浪、华亭、崆峒出现了暴雨。其中,静宁县的薛胡村更是出现降雨量高达113毫米的大暴雨。

这还不算什么,7月10日,据权威部门定义的今年一场最强降水,连着下了一天一夜。平凉气象局和防汛办一天之内连发7条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暴雨防范准备。当天晚上,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今年以来首次暴雨和地质灾害红色预警信息。

伴随雨水而来的还有气温的骤降,不少市民拿出了外套,一些老年人甚至穿上了毛衫和秋裤。准备好漂亮裙子度夏的女人,则在抱怨中又找出了长衣长裤。

当天14时50分,平凉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小时内全市大部分地方将出现暴雨,降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一些中午回不了家的人,只好点外卖,但部分外卖小哥已经停止了派送。

直到下午下班时分,雨还没有半点要停的意思。人们缩着肩膀,打着雨伞,拣马路上水少的地方行走,还得随时躲避疾驰而来的汽车,不幸被溅了一身水的人则骂骂咧咧。

街上出租车不少,可是空车不多,一些打不上出租车的人埋怨平凉城下雨天太难打车。

出租车司机其实也不太开心,因为下雨天打车的人比往日是多了一些,可雨天光线暗、视线差,路上积水多,为了行车安全,车开得比较缓慢,载客率并不比天晴时多多少。

“一打开手机,发现平凉人的朋友圈里几乎全是雨。”大概晚上21时,市民刘栋收到了兰州中心气象台发布的信息,短信显示这次暴雨被升级为红色预警。22时30分许,平凉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又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

看到预警信息后,刘栋记得自己嘟囔了一句“老家的房子可别漏雨了。”

当天,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冒雨检查崆峒区防汛减灾工作,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做实工作,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平凉暴雨过后

市民生活并没受到影响

7月11日早上,人们一觉醒来,发现暴雨过后的平凉城空气愈发清新,道路两旁的树叶翠绿欲滴。不论是城市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几乎看不见积水的影子。在人们办事、上班、锻炼身体的途中,快递小哥和外卖人员的身影已然活跃在路上,和任何一个早晨没有区别。

一场雨,来时凶猛,去时“无踪”。除了一些特殊行业,普通市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出行也没有因雨而出现受阻。

平凉韵达快递公司快递员小牛告诉记者,除了下雨时担心打湿包裹不送快递外,雨一停下来他们就开始工作了。西起崆峒区寨子街、东到四十里铺镇、北到滨河路、南至南环路,都畅行无阻,就连一些道路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也能照常送达。

相比前几年,一下暴雨中心城区就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不少市民发现,今年降雨如此频繁,大到暴雨更是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平凉城区内却并没看到大范围积水。

特别是西站附近、南环路地税局门口、柳湖路新民北路十字路口、崆峒大道和双桥路十字、陇东明珠宾馆处等“内涝”多发之地,今年也没有再看到没过脚踝的积水。

7月10日下午2时,市民张鹏开车去陇东明珠宾馆办事,后又返回平凉市妇幼保健院看望病人。据他回忆,尽管下了十几个小时的雨,但陇东明珠宾馆附近路面并没有积水,在开车前往市区的路上也没有出现路况差导致的堵车现象。

平凉亚飞出租车公司司机杨兰珍在整个7月除了正常休息时间,自己当班的时候一直在路上。他表示,除非雨特别急时路面会出现小范围积水,不过这些积水并不严重,差不多有十几分钟就会排出。出租车公司还会提前通知司机绕道行驶,视线太差也会停车等十几分钟再上路。“不像2013年以前,一下暴雨那些地势较低的路面就容易积水,人们还得挽起裤腿趟过去,底盘低一些的车都不敢走,担心熄火有危险。”

城市面临考验

市政设施建设防患未然

一场大雨,往往是对一座城市的“大考”。

整个汛期,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唐郡,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科科长唐郡。谈起“雨考”平凉城,感触良多。记者见到他时,办公室里放着草帽、雨衣、雨鞋。为了方便,他的汽车后备箱里还备了一套雨具,确保遇到突发状况时能立即出动。

在他看来,平凉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经受得住大暴雨的袭击,即使出现积水点,待雨势变小最多二十分钟就能排放完毕。

调查发现,目前平凉城区每隔二十米左右就配有一个雨水篦子,除较窄路段为单排,大多数道路是双排。与此同时,很多地方还配建了雨水井,如果雨势过大过猛,排水人员会打开井盖和雨水篦子,加快积水排放。排入地下的雨水,将收入市政雨水管网,然后就近排到“八沟一河”。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对全城雨水收集口、明沟暗渠进行清理疏通。每年4月和秋季,工作人员都会对排水系统进行大范围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平时还会随时进行清理和维护。”唐郡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健全的排水防涝工作机制,才使得平凉城经受住了一场场暴雨的考验。

据了解,近年来平凉高度重视防洪排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区自2013年以来,先后投入4.5亿元,实施了“八沟一河”排洪沟渠治理、黑臭水体治理、雨污水分流等23项防洪排涝工程。同时,在平沿路、新科路、和阳路、永康路、东环路等20多条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坚持配套建设了污水管道。

记者了解到,备受诟病的西站消防支队积水点,就是在2013年到2017年中心城市雨水系统改扩建工程中改造成功的。

此处是平凉城地势最低的地方,一旦降雨,天馨路、西新桥、崆峒大道、来远路四处雨水都会汇聚于此,加上路面宽、覆水面大,极易出现积水。

当时,住建部门拿出175.36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从崆峒大道敷设雨水管网到柳湖路段。同期,韩家沟水厂到崆峒大道,崆峒大道到柳湖路,天馨南路到南干渠等5条路7个标段均敷设了雨水管道。

数据显示,长达四年的中心城区雨水系统改扩建工程一期,共实施了16条路段的雨水管网建设,敷设管网41.94公里,完成投资6370.17万元。工程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排水不畅和大面积积水的问题。

目前,虽然柳湖路和新民北路十字路口积水点对原管道进行了改造,但突降大暴雨时还会出现小面积积水。正在进行的新民北路道路建设工程,同步敷设雨水管道,届时将彻底解决此处突降暴雨时出现的积水问题。

防汛责任到人

网格化管理机制保畅通

路面无积水、无内涝,这只是市政建设和管理者在此次雨考中的一部分成绩。面对连续降雨,如何应对随时出现的隐患,怎样处理突发状况,也是摆在政府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

南河道社区是中心城区防汛减灾工作的重点区域。今年汛期以来,接连几场暴雨导致南河道社区内南台坡路面出现部分塌陷,民悦家园小区家属院一段围墙倒塌,皮毛厂家属院后院连接南台东巷的崖面坍塌。

家住南台东巷的摆荣,是南河道社区的一位居民小组长,7月10日大雨导致南台东巷崖面倒塌后,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并向社区汇报的就是她。

社区网格员祁艳娟负责这一片区的防汛工作,得知情况后她立即向领导汇报了险情。“当时我们第一时间找人清理了土方,也疏通了排水通道,锯掉崖边毁坏的钢筋柱子,还发动社区干部向每户居民发放了《汛期避险通知书》。”祁艳娟告诉记者。

据南河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正学介绍,南河道社区和祁艳娟一样的网格员一共有15个,他们分别负责15个网格的防汛防灾工作。这段时间灾情发生后,社区一方面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防汛抗灾工作,一方面在逐级汇报灾情。如今,在市区领导的关注下,纸坊沟隐患点、皮毛厂家属院、南台坡路面的除险加固被列入崆峒区重点治理项目,限期全面开工维修加固。

防汛工作既有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也有自下而上的解决通道。

记者了解到,除了今年五月底印发的《平凉市中心城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应急预案》之外,防汛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是保证平凉城区防汛排涝、安全度汛的一大亮点。

防汛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是专门针对存在的隐患点,建立的防汛抢险救灾指挥体系。包含各行业防汛抢险救灾任务分解表、重点隐患区域监测整治分工表、各街道办乡镇村社易发生次生灾害监测分工表、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名单表、防汛抢险救灾机械及物资储备情况表、防汛抢险救灾单位值班表。

“防汛工作网络化管理机制自2015年建立,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一旦出现险情或隐患,可以从市、县、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个人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找到具体负责的网格员,基层工作人员也能从任务分工表中自下而上找到具体的负责部门。”唐郡表示,网格化管理体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内容从抢险物资到抢险队伍都有所涉及,涵盖31个责任单位,基本做到了任务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马正学表示,只要是降雨天气,南河道社区的网格员就要实行全天候监测值班。如果发现隐患和险情,就会及时向上汇报,并先行采取一些基础性的处理工作。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平凉中心城区面对当前一场场突如其来或者意料之中的暴雨,经受住了考验。

“相比于其他城市汛期内涝不断、排水不畅的情形,平凉今年的雨季排水、防汛工作表现还是很不错。”市民蒋立新如是评价。

往期精彩回顾

【招生】平凉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招生公告

雨考平凉城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

技术:崔烘奖

监制:李建军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