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台湾,香港、澳门学者所说,大陆的简体字真的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正统吗?

记者去哪里了


我说点个人观点:

第一是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来区分汉字本身就不准确。今天用的所谓简化字,古已有之,这一点在古碑帖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古人称其为俗字,也就是文人们为交流方便快捷而使用在书信等日常交流上的约定成俗的文字;而与之相对应则是官方文字,也就是今天强调的繁体字。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仅只需要政府规定一下使用那一种工具而已,因此,不论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没有必要厚此薄彼。

第二就是今天港澳台学者讥讽大陆官方文字中的所谓爱心不在,亲不见等,如果换个角度讲,这些简写了的字都代表着美好、亲情、爱情等,这些字的使用频率太高,在不影响认读的前提下,为方便快捿书写时减掉一些笔划,在汉字书写规则中是允许的。

第三是大陆把古俗字规定为官方文字,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文字普及率和文化水平,为中国腾飞提供了文化支持。假如今天中国大陆按当年于右任老先生倡导的那样,官方用繁体字,民间交流用简体字(老先生搞的标准草书)的话,试想,每个人要学两套文字,才能适应工作生活对文字的需求,人累不说,如何适应今天的高速发展。

第四就是汉字简化是发展正途,简化后的缺陷也要逐步克服,比如一些字的笔顺不符合原文字书写意义等。


成诚199870376


现在使用简体字的华人,应该远超使用繁体字的人群,所以简体字的推广还是成功的。

认识的人中也有少部分人喜欢用繁体字,但那只是电脑或手机打字,如果要手写,估计大部分的繁体字他们也写不完整。

台湾、香港至今仍使用繁体字,他们是从小练习就是繁体字。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台湾人,对他们手写繁体字确实不敢恭维,写出的字是否有缺少笔画,让小学语文老师来检查,问题可能会一大堆,主要原因就是笔画太多太复杂。比如“据”与“據”,“举”与“舉”等常用字,写简体要快很多。

现在使用的简体字,不是随便简化而来。就像我们虽然从未学习过繁体字,但第一次拿到用繁体字编排的书籍或文章,阅读不存在太多障碍,大部分的常用字能认识(不会写),当然有些字需要靠猜测。同样的,台湾人认简体字,与我们认繁体字有相似之处,这也许就是同文同种的默契吧。

如果认为沿用繁体字就是继承传统文化,这种观点就更不靠谱。象港澳现在也用繁体字,但受英、葡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大陆、台湾有着明显的差异。

文字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载体,是越简单越容易被学习与掌握,也更容易推广。第一次简化字的推广,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扫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汉字是象形文字,简化时也要考虑字体的美观,保留其精华,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推广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最终被废止,就是将一些汉字简化到形似偏旁了。

大陆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在向国外推广中,也在慢慢被一些国家所接受,比如新加坡就已接受了简体字,取代过去使用的繁体字。大陆虽然使用简体字,但各种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里面又是简、繁对照,应该说也没有丢掉繁体字。


whitedeer


繁體字表達意思更準確。尤其是古詩文方面。比如「中间小谢又清发」最後一個字是發還是髮?我上學時就頭疼很久。比如,「天干」如果只看到這個詞,你能快速判斷出來是「天干地支」的「天干」還是「天氣乾燥」的「天乾」嗎?再比如唐德宗名字叫做李适kuo四聲,現在簡化字把「適」簡化成「适」不是把人名字都弄錯了嗎?再比如姓氏,很多姓「蕭」的人,被強行改姓了「肖」。比如發明活字印刷的畢昇,被簡化成毕升。要知道升 昇 終非一字,用在人名中,還是要尊重事實的。就好像現在的臺灣女星張鈞甯一樣,甯和寧本是兩個字,現在都簡化成了宁。何以區分呢?還有很多造字的規律,也被簡化打破,不勝枚舉。凡事各有利弊,不能因為港臺人士在用,就死要面子,硬說繁體字不如簡化字。須知,繁體字或者稱為傳統漢字是老祖宗上千年的智慧結晶,其兼具美感和嚴謹,乃是我輩大大的財富。簡化字雖有其便,可是簡化之路,用時不長,經不起推敲和值得吐槽處亦非少數。望諸君多看多思,毋為無腦噴子。


用户60295400318


对于那些老腐朽的言论可以嗤之以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开始,中国历史上有了较为系统的文字体系得以传承下来,甲骨文是中国现代文字的根本。后发展成金体、大篆、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书同文,以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到汉代,小篆演变为隶书。隶书的速写体就是草书,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书法家又创作了楷书,后来又演变为行楷和行书。直到解放前,这些书体还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繁体字,解放后国家推广简体字,只是为了易学易认,文字本身根本意义就是信息的记录和传递。简体字完全具备这个功能。

要说简体字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字文化,这一点的确如此。因为汉字是像形文的一种,繁体字更古老,更能体现中国历史文化。这一点简体字是欠缺的。不过,我觉得文字文化是否正统,不能仅凭书写这一方面去说。举个例子,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原著中,乔峰把降龙十八掌传授给了虚竹,虚竹和乔峰共同研究将降龙十八掌精简了一下,只保留了十掌,但是威力却比以前的十八掌还要厉害。这难道说乔峰身上的降龙十八掌不正统?只能说十掌没有十八掌正统,不能说乔峰不正统。所以,在大陆官方推广简体字并不代表大陆文字文化不正统,因为大陆官方并没有废弃和禁止繁体字,更不能说明大陆的人就不懂繁体字,我们可以看书法爱好者们的书法作品,都是繁体字。大陆新华字典上也都有繁体字的标注。

总之,大陆虽然平时用简体字,但是大陆也懂繁体字,甚至比港澳台对繁体字研究的更深刻,简体字本身没有繁体字正统,可是大陆的汉字文化仍然是正统。


老隐隐于巅


中华文化的正统毋庸置疑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只是中华文化的枝叶。简繁之争是最无聊的争执。文字的进化是自然规律,汉字也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繁体字到简体字。而且现在写的简体字很多都是用的古时各大家的书法书写而得。那些固执的宣传繁体字的人有几类:第一类就是书呆子,讲究非古不用,不知道与时俱进而故步自封;这类人让他们去做古文字研究未尝不可;第二类人就是井底之蛙,就像问题中的港澳台中的一部分人,妄图以一隅之地的意见来左右中华正统,如同夜郎国人的一样;第三类人是有不良政治目的的人,这类人妄图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挑起对立和矛盾,以便渔翁得利。岂不知中国越来越强大,一切阴谋诡计在实力面前都是徒劳。第四类人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立场没有文化的人,他们本身无才,又要像别人炫耀自己的能力,妄用繁体字来证明自己多么的有文化。不论鼓吹繁体字的人如何叫嚣都挡不住历史进化的车轮,文字的进化不会因为一些的言语和言论而停滞不前!!!


遛鸟儿的大叔


首先,历史上汉字不断在简化,更加易记、易写,能更好地发挥文字的交流功能。否则,一直“传承”不简化,我们现在不是还得写甲骨文、小篆,交流起来也太困难了。我问过台湾年轻人如何看简化字,他们说有些繁体字只会认,不会写了。

其次,大家讨论的焦点是解放后公布的那批简化字。我觉得有些的确该简,如大家调侃的:臺灣烏龜繼續憂鬱。但有些字简化得没有道理或逻辑不一。

(一)没减掉笔画,却减掉趣味。

如:門戶的“門”简化为“门”,虽然无趣了,但毕竟笔画减掉一半,还有点道理;但把“戶”简化成“户”,就没啥道理了。本来“戶”是单扇门,多么栩栩如生。非要简化成“户”,笔画没减,意趣尽失。

(二)不同的繁体字简化成同一个字,简出混乱。

看《红楼梦》,就是读不懂“云空未必空”,不明白:天上的云啊,怎么明明是空的,妙玉却认为它未必是空的。后来才顿悟此“云”非彼“雲”,此“云”乃你云我云大家云的“云”,而非天上那朵千载空悠悠的“雲”。我们现在老听台湾学者讲红,是不是与他们看《红楼梦》没我们大陆人费劲有一点点关系?

最难以忍受的是每次见到“心脏”就想到“肮脏”,本来“心臟”、“骯髒”分得清清楚楚的,藏在肉中的臟腑与被埋葬的骨头一生一死,一阳一阴,却非要简化成同一个字。难道我们这代人的心真的是脏吗?怪不得毒奶粉过后是假疫苗,后面还有啥?

(三)此简彼不简,逻辑不一致。

如把“補”简化为“补”,但却让“辅”、“捕”、“哺”的右边保持不简。


尚由2


港澳台一直使用繁体字,使用简体字肯定会觉得不习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推广简体字也是动用了很多文字工作者与历史学家,目前的简体字很多都是以前繁体字草书写法或笔划演进而来,如鱼字,繁体字是魚,简体字是鱼,魚的草书与简体字一样,草书是我国古代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等人创造的书体,草书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文字上的一次革命,让很多笔划繁多的汉字用很少笔划就可以书写,一个国家的文字也需要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的适当的合理的创新演进,汉字最早的是甲骨文,经过几千年演进变成繁体字,最终演化成目前的简体字,简体字有利于学习、推广,既有利于国内扫除文盲,也有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减小学习难度,试想如果现在还是使用甲骨文作为我国使用的文字,行吗?目前的简体字基本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繁体字可作为汉语专业学者如书法艺术家等使用,目前的简体字更能适应时代书写快节凑,因此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郑和军事


什么叫正统,能传承下去的才叫正统。不讲字的简单繁体,少数人使用的繁体终究会消亡。这是历史进程。对古繁体汉字的研究保留还是有必要的。

简体汉字的进程已无法更改了,台湾,香港,澳门已经被沦为边缘区域了,不能代表中华正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繁体字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与操作。

繁体字作为艺术与考古科研的意义还是能保留的。

正统的就是我们能一直把简体汉字发展,优化,传承下去


艾莱福佑


谁能阻挡简体字,没有人能。大陆是文化主体,是历史主体。一二百年后中国的历史里面香港澳门台湾都不会是主要记录体,也就一两句话就概括了,而且还是用的简体字。今后汉字还要进化简化。

2018.7.30补充

随着时间发展,人类的文字终将统一,科技的进步必会因为语言文字局限边界而束缚科技发展突破,(语言文字就是逻辑程序)冲破束缚就必然发明新文字语言,人类的智力层次将会提高。这一过程必会引起保守与前进的激烈争论,但主导这一进程的是经济发展财富利益。以现在的虚拟现实和脑控技术加上人工智能快速进步,5G,6G的世界互联,有可能20年后就会有新语言文字出现,并逐步取代现在的人类所有文字,新出生的人类将会学习这一文字,,,,,,,,,,


倾听海王星


中华的文化始于在龟壳上画符号,来记录发生的事,这就是甲骨文。

后来进步成汉字,用竹简。现在三地所说的正统文化,就是以这个时期的字为标准文化。

那么汉字是正统文化,那发源的甲骨文难道不是正统文化呀?如果甲骨文是正统文化,那些与甲骨文不同形的汉字又怎么能称正统文化呢?

同理,如果在甲骨文上进步成的汉字是正统,改革的简化字无疑也是正统。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时期,只有推陈出新才有进步,才有生命力。

简化字正肩负起现时期的使命,被国家和人民认可而使用,就是正统文化,只要是在各个时期起着主要作用的,都是正统文化,没有文化正统与非正统之说,只有旧文化与新文化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