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劍,《邪不壓正》—一場浪漫的暴力復仇之旅

如果說《動物世界》為今年國內的暑期檔電影開了一個好頭,那麼《我不是藥神》便是揭開了今年年中熒幕大戰的序幕,而在在近日舉行了首映式的《邪不壓正》無疑將這輪盛宴推向了一個高潮。

四年磨一劍,《邪不壓正》—一場浪漫的暴力復仇之旅

作為“民國三部曲”的終章,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今天的《邪不壓正》闊別四年的姜文再次帶來的新作,同樣是一部個人風格十分濃郁的作品,熒幕上的肆意揮灑與一點超現實的魔幻主義風格是這個系列之作的一個共同點。從《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沉靜內斂再到如今滿屏充斥的荷爾蒙,是他風格的轉變更是成長的印記,正如姜文自己所說的那樣:「導演一輩子拍的是一部電影,他是在導與演的過程中變化與成長的」。

四年磨一劍,《邪不壓正》—一場浪漫的暴力復仇之旅

姜文在這一系列中對槍、暴力和性的迷戀更多的像是一種表達方式,一種述說自己的形式,就連他自己也曾說:「我什麼都是,唯獨不是一個低俗的人」。原著《俠隱》的小說封面上寫著這樣兩句話“民初的武林,江湖已成為過去”。姜文曾用“香”來評價這部作品,在三聯生活週刊的採訪中他表示:「十年前史航把這部小說介紹給我時,我就想拍,但是不想弄得糙,就先放下了」。據說從那之後幾年版權將要到期,姜文心中仍有不甘,還是想拍成電影,於是又續了一次版權,這才有了今天的《邪不壓正》。

姜文是一個樂於表達自己的人,他具有極強的表達欲,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又是十分困難的,他希望觀眾能夠仔細聆聽並理解他的想法,於是他將這種訴說與表達以電影的形式展現了出來,「拍電影便成了他可以放下東西的一種手段」。這部作品是一個簡單而又極富想象和發揮空間的故事,姜文用「李小龍進了卡薩布蘭卡的故事」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了它。

四年磨一劍,《邪不壓正》—一場浪漫的暴力復仇之旅

儘管姜文自己並不承認所謂的“北洋三部曲”的稱呼,但是《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在風格和手法上仍然呈現出了高度的相似性,4年一部的頻率更是讓觀眾難免產生遐想。本片貼近《讓子彈飛》刺激痛快的故事情節並不是為了試圖去延續什麼,也不是為了所謂“一步”的“失敗”而去向觀眾證明什麼。《邪不壓正》就像是一壺濃郁的烈酒,值得你去簡單的欣賞,也經得起你深度的解讀。姜文從來都是那個姜文,是那個中國最“我”的導演,和最“鮮明”的演員,不斷變化的只是輿論和市場。

四年磨一劍,《邪不壓正》—一場浪漫的暴力復仇之旅

關於原作,高曉松在幾年前讀了《俠隱》之後也是愛不釋手,曾想找張北海先生購買電影改編權,無奈被告知已被姜文買走,轉念一想那是姜文,「肯定比自己拍的好看多了」心中不免“竊喜”。其實優秀的作品往往就是這樣的,不論是音樂、小說還是影視劇,其改編權都是具有稀缺性的。2016年天下霸唱的《摸金塊》還沒出版,電影改編權就以4000萬的天價被拍下,這其中所揭示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優秀IP不足所產生的困局。不論是Netflix今年大舉購買全球影視劇數字平臺版權,還是迪士尼一手打造的IP帝國,都可以看出優秀IP的重要性。雖然版權意識在中國已經愈發的普及,IP打造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屢見不鮮的侵權與糾紛維權卻告我們,要走的路仍舊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