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唐太宗

01

自秦朝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以后,所有的国家法令对君权几乎从来没有明确的限制,所以后来出现一些暴君,造成朝代瞬间消亡。

这都是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了制约的权力就像脱缰的野马,不时的走入歧途。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皇帝的梦想

唐太宗当政后,总结历代得失,从而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在政事上君权的范围有了明确的划定。这不得不承认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权力架构

02

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制度,是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此种最高命令,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叫做“敕”。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拟“敕”,而系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诏书不管用

如果是皇帝直接发出诏命,没有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在当时便被视为违法,各个下级机关可以不予承认。

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建设的事情发生呢?事情的起因在于一次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权力争锋。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大唐将士

03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很多将士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国家为了照顾他们的后人,出台了福荫其子孙的政策,让这些功臣之后能承袭先人官爵。

有利益就有了驱动力。就像前几年我们房改限制买房一样,当时制定的政策是好的,但是政策出台以后,在北京市“假离婚”、“假结婚”事件频频出现,可能就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意思吧。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功臣后代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于是就不断有人弄虚作假,谎称自己是功臣元勋的后代,以此骗取朝廷的厚禄。

此外,当时的朝廷在任用和提拔官吏的时候,也会优先选用那些曾经在隋朝为官,具有仕途资历和从政经验的人,所以就经常有人伪造资历,企图走一条加官进爵的捷径。这跟我们今天出现的假文凭、假资历是否有殊途同归的效用?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下诏

04

上述这些现象就叫做“诈冒资荫”。有关部门为甄别这些“冒牌货”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总是收效甚微,对此大伤脑筋。针对这些现象,唐太宗下诏,严令作假者主动自首,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以死罪。

由于利益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皇上的敕令颁布后,还是有不怕死的人顶风作案。后来有关部门查获了一个叫柳雄的作假者,马上要治他的死罪。

案件送交大理寺后,负责判决的人是大理寺少卿戴胄。这是不久前刚刚被李世民破格提拔的官员。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敢不奉诏

05

根据当时制定的法律,这种罪最多只能判流放,所以戴胄便对柳雄做出了“据法应流”的判决。

当判决书下达后,李世民闻知勃然大怒,心想,这小子,榆木疙瘩一个,我的诏书都下达了,你怎么还这么“轴”呢。于是召见戴胄,叱责道:“朕早就颁下敕令,不自首就是死路一条,你现在却要依法改判,这岂不是向天下人表明,朕说话不算数吗?”

嘴上这么说,心里还在犯合计:我把你从一个小司长提拔为最高法院副院长,皇恩如此浩荡,不知道知恩图报,真是个白眼狼。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我守法律

戴胄面不改色地说:“陛下如果直接杀了他,臣无话可说;可陛下一旦把案件交付我们刑部,我们就要以法律为圭臬,不得有违背之处。”

李世民悻悻地说:“你为了让自己秉公执法,就不惜让朕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说:“陛下的敕令是出于一时之喜怒,而国家的法律却是颁布很久,昭示于天下的。陛下若以法律为准绳,就不是失信,而恰恰是‘忍小忿而存大信’!假如不这么做,臣只能替陛下感到遗憾。”

听了戴胄的话以后,李世民选择了沉默。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这么“轴”

他知道,如果他执意要杀柳雄,谁也拦不住,因为他是皇帝,而且早有敕令在先。可问题是,这么做虽然足以体现帝王的权威,但无疑会大大损害国家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公信力一旦遭到破坏,朝廷的权威和他这个人君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了。

想到这里,立刻当着群臣的面对戴胄大加褒扬,说:“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万民拥戴

06

这个事件其实很普通,但在历史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它凸显了皇权与法权的冲突,并且以皇权的妥协告终,最后使得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体现出了一个古代君主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对法律的尊重以及对司法独立的尊重。这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治社会中实属罕见。

唐太宗通过这件事情,看到皇权和法权的矛盾之处。后来听从魏征、王珪这些大臣的建议,责令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重新修订了国家权力架构,使一切国事政令行使起来更加顺畅。

皇帝都梦想扩大自己权力,唐太宗却要限制君权,是否脑子短路了

八方来朝

07

结语: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李世民是妥协了。后来修订之后的权力架构,皇权还受到了限制。这么看来,唐太宗明显吃亏了。但世人哪知“大智若愚”的道理呢?

权力的限制,避免了以后唐太宗自己走入尴尬的境地,也避免了更多的失误,如此一来,大唐的国祚必定长久。

唐太宗明君、贤君的头顶上又增添了几道耀眼的光环,恰恰是这些光环,至今还在我们后人的眼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权力呀、荣誉呀都成了浮云,已经消失不见了。

唐太宗到底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呢?读者仁君自有个人的判断。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近代·钱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