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媽媽餵奶時覺得堵,一查竟得了癌!孩子才6個月大

“別人說餵奶的媽媽不會得乳腺癌,為什麼我還會得病?”這兩天,來醫院複查的陳女士眼淚汪汪。孩子才6個月大,她還是個哺乳期媽媽,可一次平常的“堵奶”,竟然讓她查出乳腺癌。(網絡圖片)37歲媽媽餵奶時覺得堵,還有個硬塊陳女士今年37歲,半年前剛生下第一個寶寶,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她已堅持母乳餵養了半年。


杭州妈妈喂奶时觉得堵,一查竟得了癌!孩子才6个月大​這期間堵奶的情況也偶有發生,但左乳上有個硬塊一直讓她很焦心。“我還在哺乳期,餵奶6個月了,在這期間偶爾會有堵奶的情況。”陳女士回憶,前段時間,她發現左乳又出現了一個硬塊,以為又堵奶了,於是像前幾次那樣,讓孩子勤吸吮。但幾天過去了,硬塊遲遲沒有消失,因為害怕乳腺發炎,陳女士跑到杭婦院乳腺門診求助。醫生仔細檢查後,發現她的左乳靠近手臂的地方,有一個手錶大小的腫塊。

杭州妈妈喂奶时觉得堵,一查竟得了癌!孩子才6个月大​簡單觸診之後,他發覺情況不妙,建議陳女士進一步做個乳腺彩超檢查。一查竟是乳腺癌!哺乳期得乳腺癌和晚育有一定關係“乳腺低迴聲4級!”拿到報告單,陳女士心裡有了不詳的預感,也印證了張醫生的初步判斷,這個等級很可能是乳腺癌。“奶是肯定不能餵了,並且得儘快手術。”張醫生馬上安排陳女士住院。當天,她就完成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切除了一側乳房。

杭州妈妈喂奶时觉得堵,一查竟得了癌!孩子才6个月大​哺乳期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概率比較低,不過細數張醫生接診過的病例,陳女士絕不是個案,“這幾年出現增長趨勢,這和越來越多的女性晚育有一定關係。”哺乳期患癌風險千萬別忽視張醫生,平時大家都知道不餵奶的媽媽患乳腺癌的風險較高,忽略哺乳期患癌的風險。據文獻報道,約有 1/2的患者被延誤診治達6個月甚至更久,愈後相較普通患者也更差。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乳房都會增大,乳腺腫塊往往容易被掩蓋,產後餵奶出現“堵奶”的假象,更不會太在意。其實在這個時期,女性身體內分泌微環境比較特殊,加上免疫系統改變,乳房毛細血管增多、擴張、充血,會導致腫瘤快速增長,不僅惡性程度高,還容易轉移。

杭州妈妈喂奶时觉得堵,一查竟得了癌!孩子才6个月大​“早期,它的表現和普通乳腺癌相似,以乳房腫物、乳頭溢液多見。但中後期,炎性乳腺癌可佔20%到30%,腋下淋巴結轉移率會達到80%,明顯高於普通乳腺癌。”張醫生說。免費的孕前乳腺B超別放棄晚育女性特別注意其實,孕期或哺乳期乳腺癌,都可以及早發現蛛絲馬跡,防患於未然。“國家規定的免費孕前體檢套餐中就包含了乳腺彩超,但還有部分人對這個檢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略乳腺B超檢查。”杭婦院體檢中心主任倪敏潔說。張峰建議,備孕的女性在孕前3到6個月應該做個全面的孕前體檢,為了自身的健康和寶寶的糧倉,準媽媽們和新媽媽們都需要有保健意識,對乳腺腫塊進行動態觀察。如果陳女士在孕前就接受了乳腺B超檢查,乳腺問題很可能被早期覺察,早診斷、早治療,這一點,尤其要給晚育的女性敲敲警鐘。三種自檢方式能幫助發現異樣“婦女們在孕前、孕期及哺乳的全過程中,都有必要接受乳腺檢查,但平時的自檢也很重要。”張醫生介紹了三種自檢方法:洗澡時檢查沐浴時,一隻手放在腦後,一隻手的手指伸直併攏,用指腹以螺旋進行方式,仔細檢查乳腺各處是否有硬塊。鏡前檢查站在鏡前,雙手垂下,觀察乳房外觀是否正常,乳頭有無凹陷,皮膚有無皺縮、隆腫等現象。輕按乳頭觀察有無分泌物,再檢查腋下有無腫大的淋巴結,最後將雙手高舉過頭頂反覆再做一次。平躺檢查仰臥床上,將左手枕於腦後,右手手指併攏伸直,輕壓左側乳腺做小圈狀按摩,可假想成一個鐘面,自12點的位置,順時鐘方向檢查至原點,至少按摩三圈。“這些方法都要左右互換檢查,如果發現有異樣或是疑似硬塊,必須儘早就醫。”張醫生說。溫馨提示乳腺疾病與情緒、生活作息、飲食等息息相關,倪主任給了廣大女性一些建議。平時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於激動和悲傷,這些不良情緒會造成神經衰弱,導致內分泌失調,危害乳腺健康。改變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多吃纖維素含量較多的蔬菜和水果,比如粗糧、黑黃豆、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等,避免挑食偏食。保持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多進行慢跑、散步等運動,別熬夜,戒菸戒酒,少穿過於緊身的內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