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根四走”做好脱贫产业

坚持“四跟四走” 做好脱贫产业

----对汉中市南郑区产业扶贫路径的思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去年以来,南郑区产业扶贫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项目带动、金融参与、多主体融合要求,围绕茶叶、烤烟、猕猴桃、蔬菜等特色种植和肉牛、土蜂、家禽等特色养殖,采取订单生产、代耕代种、土地入股、劳务协作等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普遍技术服务,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产业扶贫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建立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看,该区产业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产业项目多但规模小。每村都确定有3-5个产业脱贫项目,每个镇也有多个产业项目,但面积小,品种杂,档次低,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二是本地小企业参与多,大企业联营少。全区脱贫产业经营主体基本是以本区企业和本区资本参与为主,大企业、上市公司、全产业链项目参与少,经营以贫困户各家各户为主,项目抗风险能力弱。三是初级产品、自产自销产品多,产加销一体化、从田间到餐桌一条龙项目少。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在市场上缺少定价权和话语权,导致增产不增收。四是扶贫资金使用主体多,各户贷款数额小。全区金融扶贫贷款基本上以贫困户自贷自用为主,很少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通过项目捆绑使用。这产生了两方面问题,一是贫困群众怕担风险不敢贷款,二是金融企业怕损失、信贷人员怕担责任不放贷款。南郑全区2018年一季度金融扶贫贷款任务完成不到年计划的10%,金融对脱贫产业支持不够,对贫困户增收支撑不强。

近期,通过调研,借鉴外地经验,我们认为坚持“金融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方式,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做大规模,做长产业,做强基础,做优市场,走集约化发展产业之路,才是打牢产业脱贫根基、推动乡村振兴的正确策略。

坚持金融跟着穷人走,用好金融扶贫政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金融对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支撑不够是导致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省出台了对贫困户每户不超过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另外还有不超过5000元的产业发展奖补。同时,对企业参与脱贫还有大量政策扶持和奖励。从某种情况看,现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不缺钱。如何用好产业扶贫贷款和产业扶贫奖补,是对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新的考验。为此,要牢固树立“以钱生钱”理念,坚持“金融跟着穷人走”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对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的学习,广泛宣传金融扶贫政策,简化贷款发放手续,增大扶贫贷款存量,鼓励贫困群众积极使用产业扶贫贷款。二是适当调整扶贫贷款和产业扶持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式,可以允许贫困户将扶贫贷款直接用于入股龙头企业扩大生产,也可以转借企业用于生产周转,或者通过企业为贫困户统一购买种苗、肥料和购置生产设备等,不能因为政策原因让扶贫奖金闲置,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坚持穷人跟着能人走,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在当前农副产品结构性供大于求情况下,让缺乏市场经验、各自为阵的贫困户直接进入市场闯荡,就如同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投入大江大海一样,生存率极低。尽快让贫困群众学会“飞”的本领,变“输血”为“造血”,既“借鸡生蛋”,又“借脑发财”,才是扶贫的根本。要因地制宜,依靠政府和干部搭桥,建立穷人与能人(主要是非公经济界人士)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乘上能人的快车,共同推动区域脱贫产业的发展。要推动建立贫困户与党员致富代表、农村种养大户、产业技术能手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建议进一步改进扶贫贷款使用、扶贫资金投向、产业奖补投放方式,激励能人发挥作用,通过一带一、一帮多和“三变”改革等形式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收入增长与智技双扶目标。

三、坚持能人跟着龙头走,增强抗风浪能力。“船大抗风浪”。主动对接龙头企业,参与企业分工,与龙头企业形成共存共荣的利益联接机制,贫困户才能分享到属于自己的增收的“那杯羹”。龙头企业少、上市公司少是该区产业扶贫的短板,也是农业大而不强、效益不高的根源。应牢牢抓好当前贫困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采取突出主导、集中规划、统一推进、政策激励的方式,拣选茶叶等2-3个优势产业项目,引进培育3-5个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扶贫向中高端发展。特别是要依托当地资源和政策优势,下大功夫引入1-2个农业上市公司,建立原产地保护,实施连锁经营,打出南郑农业产业品牌。要依托“三变”改革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打破区域界线,建立多镇(办)、多村联合的产业合作社和产业公司,实现采购、技术、销售“三统一”,降低贫困群众直接入市的风险,做大做好扶贫产业。

四、坚持龙头跟着市场走,把增收放在第一位。逐利是企业本质特征,而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确定扶贫产业项目时,龙头企业除了要依托资源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市场导向慎重选项目、选品种,按照市场规律建基地、抓产业、搞营销,坚决走“以市场定产品、以产品定加工、以加工定种养规模”的路子。要大力引进产供销一体化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鼓励企业在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将更多资金投向高端农副产品深加企业,着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要探索企业与超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允许一部分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建立农副产品储存、加工、销售网络,促进市场供给平衡,完善产业自我保护体系,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和产业时兴时衰,以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汉中市南郑区政协 郑汉生 吴兆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